儿童都是艺术家——以《忆江南》教学片段为例

2018-11-29 06:21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34期
关键词:忆江南花红江水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 陈 岭

“儿童都是艺术家”,这是毕加索对儿童发出的由衷感叹!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虽然知道按部就班教学,可我们并不了解儿童要求怎样的语文,需求学习语文的方式。作为语文教师,只有用儿童的视角去思考我们的教学,我们的课堂才能因低姿态,而有高效率,儿童才能在语文的润泽下幸福成长。因此,我们要蹲下来,平视学生,从儿童的视角看待问题,让儿童以自己的方式来学习语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忆江南》一词写了江南春色,三、四两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对春江的美景进行细腻的描绘,把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色彩渲染得很明艳,给人的印象很强烈,入木三分。其中,花与火的颜色相互烘托,红与绿的颜色相互映衬,词中有画,画中有色。我曾经选用这首词作为公开课教学内容,取得了较大成功。今天是一节常态课,希望用这节课与过去的课进行比较。在教学中,我以这篇词作为载体,力求教学尊重学生,多样解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赋予课堂以活力和诗意,让语文课堂因想象和个性而充满魅力。

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边想象江南的盎然春色,边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我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这首词的魅力所在,也一定有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一说心中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这首词的写作精妙之处。”

生1:我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写得很成功。师:这两句成功在哪里?

生1:这两句是这首词中写景的句子,作者描写了“江花”和“江水”这两种主要景物,概括地反映了江南春天景物的特征。

师:很好。确实,这两句凝练传神,为千古名句。谁还想谈谈自己不一样的感受?

生2:我也认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师:那么,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2:这两句话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3:个人觉得这两句还有一个妙处,诗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红艳欲滴的江花比作热烈的火焰,把碧绿的江水比成蓝草,比喻十分恰当,画面感、美感十足!令人拍案叫绝!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品读仔细,思维敏捷,能从修辞的角度来品味文章之妙,老师为你点赞!大家继续交流。

生4:我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写得真棒!师:那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生4:江南的春天很美,可以赞美和歌颂的景物很多很多。而作者受篇幅的限制只选取了江花和江水,我认为景选得好。

师:哦!感受的角度有变化。

生4:我喜欢画画,我觉得江花和江水一红一绿,能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光彩夺目的感觉。

师:你的见解真不一般,说得也非常好。你有一双慧眼,我相信绘画和写作一样,选材很重要。

生5:老师,我也喜欢画画,但我有不同看法。师:嗯?不同看法?说来听听。

生5:刚才前面说了,“绿如蓝”中的“蓝”不是蓝色,是一种植物染料——蓝草,这点我赞同;但我认为“日出江花红胜火”中的江花不是指江边的鲜花,而是指太阳!

师:太阳?为什么呢?

生5:因为初升的太阳在江面上就好像是地平线上刚刚绽放的花朵,红红的,与碧绿的江水相互映衬,色彩绚丽耀眼,非常浓艳、热烈!

她说得很激动,我和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她的解读虽然和作者的本意不符,但却更加形象生动,情趣无限,充满诗意,把我们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学生们热烈地说着,我为他们感到振奋!也许部分学生的讨论不够深入,也许有的学生的观点不科学,但这节课如一块石子,已经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我没有按照固有的、科学的观点去设定正确的答案,而是为学生创设了表达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对学生的发现倍加珍视,使学生在轻松满足的状态中受到激励,我想这样的“场”,这样平等而宽松的“场”才会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吧。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受到成人模式化思维的影响,很难培养学生发散求异思维能力。在这种单调的思维模式指引下,孩子们活泼的思维和丰富的心灵只能在一个模子里变得坚硬和单一,词语再华丽,句式再规整,也不能掩饰文章中儿童视角缺失、情感苍白空洞的硬伤。评价的标准要多元化,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会尊重,对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方式做出不一样的解答要给予理解和引导。同时,评价的开放还体现在方式的转变上。评价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完成,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学生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态度,也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我们的教育者不能生硬地为事物贴上标签:天一定是蓝的,海水一定是绿的。如沙尘天气,一个孩子把天空涂成了浑黄。如果家长一看见这个浑黄的天空,不假思索地就判断为错的,久而久之,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会被破坏殆尽。我们常说要尊重孩子个性化的体验,“体验”拥有其特殊的地位,让学生以自己特有的视角去亲历过程,去亲身体验,才能从中学得真知,获得能力,更感受到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

儿童正处在淘气和懂事的交界,不是上树就是下河。这个时候是一个人的想象力迅速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缺乏了想象力,将会严重影响孩子语文水平的提高,也扼杀了他们创造力的发展。我们应当在不同课型以及同一课型的不同环节中,努力挖掘那些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因素,多样方法,多种途径去培养学生的“异见”。

一年级语文课上,为了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我出了一道题目,就是把汽车、手机、眼镜、电线杆等十种物品和1到10的阿拉伯数字连线。开始时,这些一年级的学生一头雾水,两分钟之后,举起的小手越来越多了。“1应该和电线杆连起来,因为电线杆长得像1。”“2应该和眼镜连起来,因为眼镜有2个框。”“3应该和手机连起来,因为3长得像耳朵,而且打手机的时候要用耳朵。”“我觉得3之所以和手机连起来,是因为有一种手机牌子叫‘三星’。”……看着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激动样,我会心地笑了。

上面的案例很有说服力,想象力是与兴趣热情、逻辑思维及学习能力紧密联系的。要使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充足的培养,我们教育者自己的情绪要处于积极的状态,并且非常重视逻辑思维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发达,就说明他头脑的运行空间已得到拓展,应该可以进行复杂艰巨的思维,这样他面对纷繁的事情就会有所创新。

希望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诗意的、童话般的世界,让我们教师、家长共同保护好孩子艺术的童年。

猜你喜欢
忆江南花红江水
母亲河、忆江南
《花红承雨露》
春江水暖
忆江南
颜花红水彩画作品
忆江南(其一)
共饮一江水 亲如一家人
山歌好比春江水
最美家乡好花红山风
好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