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朱永新“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管理
——作为种子教师我是如何参与教学管理活动的

2018-11-29 02:46:13刘继红
名师在线 2018年15期
关键词:新教育朱永新师生

刘继红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城东实验初级中学,江苏盐城 241002)

引 言

朱永新对教育领域的认知基于他所提出的“新教育”理念。有人说,他的“新教育”就是一个“理想国”,一个“乌托邦”。但是在笔者看来,“新教育”并不是不切实际的教育梦想,而是与新时期教育目标、社会需求高度契合。

从“新教育”的五大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中,我看到了满纸的两个字——有用。“新教育”主张的是对学生有用、对教学有用、对社会有用的教育[1]。

一、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目标管理

“新教育”理念强调“必要的乌托邦”,不是要遵循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强调教学应拥有放眼于未来的思想。也就是说,教学应放下功利的羁绊,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理想空间[2]。

从这个理念上说,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就不应设定在某个学期的期末考核,也不应该放在中考试卷上,而应着眼于学生将来的生存与发展,应指向未来学生与社会的切实需要,把阶段考核视为师生发展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新教育理念中的“一切”,不仅仅是指学生,还包括教师和家长的发展。朱永新反对文理分科,他认为教育就应追求实用和全面,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而不以考试成败论“英雄”。

二、新教育理念下的师生角色管理

新教育理念,强调教学的本位是“人的个体生命”。依据学生个人成长的需求来管理教学,不仅是指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要求教学过程和内容都具有个体性,即知识指向每个学生个体,过程针对每个学生个体。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不可能对全班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那么就需要将学习角色“还原”为主体,让学生按自己的需求通过自己的体验、挖掘或探究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把握,完成素质的自我构建[3]。

朱永新认为,“名师出高徒”没有错,但名师有多少?学生有多少?需要多少名师才能满足“一切”学生的发展?所以,管理教学应该改变传统模式下的师生角色,不仅是将学生视为学习和教学的主导者,而且也应将教师视为学习的合作者。这种角色的调整,其管理基础是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

那么,在教学角色管理上,师生就不再有主、客体之分。如果真有一个主角,那么这个主角是“对话”,即师生间知识、理念、精神的对话,师生与知识、社会、素养之间的对话。例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再让教师单独组织学习资料,也不是由学生独立探究,而是由师生对这些知识进行合作研究,即使用反转课堂,在课下完成知识学习之后,师生在课堂上利用网络、书籍和经验相互讨论,使知识与能力在学的过程中不分彼此。

三、新教育理念下的学习环境管理

“新教育”理念突出人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发展,即为了实现知识构建的自主性或自觉性,就必须为学生和教师营造一个能够促其自觉、促其自主的环境。这个环境至少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组建。

(一)阅读环境

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和生成是自主的,那么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实践体验,自己亲身体验。对于学生来说,这显然是不太可能完全实现的。那么,还有一个途径就是阅读。怎样管理阅读环境呢?(1)让学生有书可读。教师向学生推荐大量阅读书目,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自主选读,如《人类的家园》《宽容》《世界地理未解之谜》《图说天下》等,都是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书籍。(2)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应经常地、有规划地组织一些阅读活动,如知识竞赛、阅读笔记展示、知识宣讲活动等,使学生的阅读活动形式丰富而又有趣。

(二)创建数码互动平台

一方面,在互联网环境下,知识的获取、师生间的交流可以实现跨空间、跨时间,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信息化是当前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流社会形态,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上说,培养和发展他们使用信息手段学习和交流的能力,也是“有用”教育的必然选项。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网络来搭建数码“社区”,也可以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如QQ、微信等)来组建一个专属的学习交流群。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将从网络上搜集到的学习资料和信息即时分享,供大家自主学习;师生还可实时对某些知识进行跨时空的互动,大家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跟踪式、无障碍的交流和讨论。

四、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形式管理

践行某一教育理念,就必然需要有相应的教学形式,形式与理念达到一定程度的契合,教学管理才能真正实现“有用”。那么,“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形式应该怎样来管理呢?

“新教育”理念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性和生成性,仅仅是形式上的学,不能生成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只有伴随深度的、自主的思考,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内化。朱永新先生在世纪之初发表了《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这个“保险公司”的目标是自主发展“有用的人”和自主发展过程的“有用”,加入这个“保险”的投资条件是每天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十年后,持3650篇(360万字)来“本公司”,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朱永新先生用这种幽默的方式设计了一个学习形式:写。作为教师,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写随笔(阅读心得、学习笔记、科学幻想等),不用每日一篇,即使是一周一篇,学生未来的前景也是可预期的。

五、新教育理念下的个性特色教育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现在,我们需要更多的能发明创造的人才,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掘这些有天赋的好苗子,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做教学计划时,要将重点放在教授学生高效学习,掌握学习课程的技能与方法上,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慢慢发掘每个学生的个性,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巧妙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结 语

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不是止于梦想的“空中花园”,而是契合了新课程教育理念和学生发展、社会需求的具有长远建设性视野的“实用”教育理念。依据“新教育”理念来管理初中教学,培养“有用”的人,开展“有用”的教育。

猜你喜欢
新教育朱永新师生
剪掉重复多余的
卖关子,真有趣
“能见大义”的杨明义
现代苏州(2022年8期)2022-05-25 18:27:52
话重要,放前面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相约“新教育”的美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
“新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60期)2016-08-23 06:23:08
走进新教育,拓展“大阅读”
考试周刊(2016年44期)2016-06-21 19:11:24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