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场:让学生全面解放与舒展
——高中体育生命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8-11-29 02:46:13
名师在线 2018年15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身体生命

黄 慎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江苏江阴 214423)

引 言

当下,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高中体育教学已经从“技能中心论”转向“学生发展论”,高中体育教学更加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体育学习不仅是身体的在场,更应是生命的在场。“在场”是一个哲学概念,学生的身体在操场,就是“在场”了吗?生命在场,不仅仅是在物质场上,更为重要的是关注生命、舒展生命、激扬生命。学生体育学习的体验性虚化、独特性弱化、自觉性淡化、生成性僵化等,某种意义上,这就是生命的“缺场”“离场”。因此,生命“在场”是体育教学回归本真境界的诉求,是高中体育教学的基点。

一、运动,唤醒学生的生命

运动是生命化体育的第一层次。体育教学的根本功能就是唤醒学生的生命,让学生积极运动、热爱运动[1]。通过运动,改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机能,提升学生的运动负荷,激活学生的旺盛生命力。从这一角度来看,体育课程的功能和价值是其他课程所无法取代的。

(一)合理确定运动负荷,充分发掘运动潜质

体育运动,既不能超负荷,也不能低负荷甚至零负荷,否则都容易让学生生成运动疲倦感。因此,要让运动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学生合理的运动负荷,需要依靠两个方面的经验:一是自身的工作经验,主要是根据国家体育健康标准,在学生运动后,通过观察其表情、脸色、呼吸深浅或者把脉等手段获得,这是一种直接的经验范畴。二是向其他体育教师请教,或者自己通过阅读体育资料展开研究,这是一种间接的判定。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季节、气候的不同,将运动量大与运动量小的运动穿插起来,进行合理布局、掌控,采用合理的教学节奏,发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唤醒学生的自然生命。

(二)合理安排运动项目,适时调节运动节律

学生的体育运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生命节律的调适。过度剧烈的运动容易让学生形成运动疲劳、体育恐惧。我经常发现,一些学生为逃避中长跑测试,向老师虚报身体状况。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认识到,更没有体验到、享受到中长跑所带来的身体机能的改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中长跑的训练融入其他运动项目之中,比如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因为在这些运动中,学生可以适时调节自己的运动节律,对手的追击、防守会让学生自觉提升自己的运动负荷,而当自己处于体力透支状态时,学生又会自觉减缓运动。这样能合理地安排体育运动项目,也能让学生的身体运动潜质得到深度开发。

二、体验,激活学生的生命

生命不仅是一种身体性的存在,更是一种社会性、意义性的存在。身体不仅是一种运动的身体,更是一种感受的身体、体验的身体。正是在体验中,学生才会获得一种自我生命的确认感和自由绽放的愉悦感。这种感觉的获得,才是学生身体真正“在场”的确证与表征。通过身体体验、生命体验,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一)尊崇学生的需要,丰富学生的体验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是教师设置任务,“一厢情愿”地进行教学。在这种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一种单向度的学习,是一种被学习。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很难获得深度的体验。让生命在场,就是要尊崇学生的生命发展需要,从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出发,丰富学生的体验。比如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对一些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发生了兴趣,如跳长绳、踢毽子、跳皮筋、滚铁环等。基于此,我自主开发了高中体育嬉乐课程,对传统的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开发,并将之纳入体育教学之中,丰富了体育教学。由于尊崇了学生的体育运动需要,因此学生完全沉浸在活动之中,丰富了体育学习体验。他们在活动中自主创编了许多花样运动法,如跳双摇、双脚交叉踢毽子打跳,等等。这些项目一方面能够发展学生的体能,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感性存在。

(二)引领学生的合作,深化学生的体验

可以这样说,高中生不仅是一个自然人,而且更是一个社会人。因此,体育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自然属性,更要提升学生的社会属性。作为社会性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毫无疑问,就是合作能力、团队意识、人际沟通水平等。比如学生练习足球,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传球、带球、射门等动作训练。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相互纠错,相互交流,抱团发展。这样的体育学习,本身就是对足球赛场上的接应意识、大局意识、合作意识的启蒙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也应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融入其中,而不能对学生粗暴、呵斥,否则就会大大削弱学生的合作体验,体育活动的合力将会被消解。

对学生生命的关怀不仅是对学生自然性身体的关怀,更是对学生社会性身体的关注,对学生精神性身体的守望。作为教师,我们要完整地理解学生的生命,而不能让学生的生命在体育学习中遭遇异化、放逐、遮蔽。对学生的身体关怀,丰盈学生的生命体验,激活学生的生命,这是高中体育教学的应有之义。

三、哺育,提升学生的生命

生命是一个统一体,在体育教学中,过度地重视体育技能技巧,是漠视学生自主生命的表现;过度强调秩序、服从,则是对学生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戕害,尤其是对学生情感生命、意志生命的放逐[2]。哺育学生的生命,就是对学生情意的认同、理解与关心。学生的精神生命是丰富的,这里以学生的情感生命和意志生命为例,简要谈一谈如何让学生的生命“在场”。

(一)情感生命,关照学生的吁求

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经常会产生一种“习得性无助感”,这种情感严重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体育运动能效。在体育教学中,有些体育教师总是疏于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健康心理的按摩,忽略学生的体育运动心理感受,由此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一种退缩感、畏惧感。我在体育教学中,经常和学生谈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关照学生的心理吁求,发展学生体育学习的理智感;充分肯定学生体育学习的长处,激活学生体育运动的动力,树立学生体育运动信心。通过积极示范、语言诱导等策略、路径,关照学生的情感生命。

(二)意志生命,引领学生的超越

体育运动的魅力就是展现学生的意志力量、冒险精神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进门槛”的策略,引导学生拾级而上。比如教学“支撑跳山羊”,教师可以逐步提高“山羊”的高度或距离;在教学“叠罗汉”中,教师可以逐步增加参与的人数;在教学“障碍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增强障碍的难度,等等。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形成超越性精神,培养学生的意志生命、冒险开拓精神等。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并不断提升自我的生命。生命意识、生命美感是高中体育教学的原点和归宿。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个体生命差异,不断发掘学生的个体生命的潜能,让学生从体育学习中汲取发展的动力。

结 语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生理性的解放,也不仅仅是体育技术技能重难点的突破,更是文明行为的表达、运动习惯的养成,等等。构建生命“在场”的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就是促进学生生命的全面解放与舒展,将学生体育学习的内驱力、创造力和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和主体精神得到彰显!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身体生命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我de身体
体育运动小常识
我们的身体
大灰狼(2016年9期)2016-10-13 11:15:26
呆呆和朵朵(13)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身体力“形”
健康女性(2016年2期)2016-03-11 09:39:54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