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开展初中物理课外实验活动的有效策略

2018-11-29 02:46:13归徐芳
名师在线 2018年15期
关键词:课外教师应物理

归徐芳

(江苏省常熟市实验中学,江苏常熟 215500)

引 言

初中物理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展课外实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实验能够将物理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1]。但在实际教学中,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达标、实验课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等制约了物理实验的教学。因此,想要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应该开展课外实验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试验场地。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动手的欲望。在活动中会有很多不定性因素产生,这个过程能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物理课外实验活动形式

(一)家庭物理实验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教师应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使学生自己创造实验条件,甚至可以将小的物品作为实验需要的器材;通过对生活用品的利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开放实验室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在组织课外活动时,教师应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与学生一起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通过设计-安装-实验,完成实验任务。

(三)课外活动小组

初中物理实验中不乏复杂的实验,而面对复杂的实验,一个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可成立小组。学生通过选购实验器材、创造实验条件,可以提高其实践能力。教师也应定期与学生一起参观小组的实验成果。

二、物理课外实验活动的类型

(一)观察实验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例如,荷叶上雨后的露珠、翻滚的过山车、树荫下的光斑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学生布置观察课题,让学生写下观察汇报,与教师和同学分享。

(二)课外实验

让学生利用家中现有的器材,通过做实验的方式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进而掌握物理知识。例如,通过往清水中加盐,改变鸡蛋浮沉的现象,可以进一步理解物体浮沉条件;利用玻璃杯和硬纸片进行覆杯实验,体会大气压的存在。这个实验虽然比较简单,但是成功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学生需要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实验,先把实验仪器准备好,并把杯子中的大米压实,还要把握好米中的水。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比课堂上的实验成功率更高。

(三)课外制作

在课外做实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一些实验需要的小仪器。例如,在光学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制作针孔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望远镜、放大镜;在浮力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潜水艇、孔明灯、浮沉子、密度计等。同时,给学生讲解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课外科研

在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活动前,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实验课题,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挑选好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器材和设备。例如,简单机械教学结束后,可以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和制作一个机械模型,并让同学课外组织讨论,自行设计、写出原理、制作方案、利用生活中的日常器具制作模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快地解决问题。

(五)课外科技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科技,并学会使用。可将学生分为无线电小组、微机小组、航模小组等,使学生有计划、有顺序地实验。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以提高。

(六)课外调查研究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一些人们关注的物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如关于光污染和水污染的调查研究、对家庭用电的调查研究等。在调查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要告诉学生如何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在调查研究中,学生不但学习了科学调查的方法、体验了科学调查的过程,而且还培养了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物理课外实验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前应确立教学目标,使实验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2]。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实验活动内容。实验活动要求学生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完成,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前应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比如,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应了解学生问题的所在,并设计相关的实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能够深入地学习,进而解决问题。另外,教师在开展课外实验活动时,可通过一些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重视实验过程

教师在开展课外实验活动时,应将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的操作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任务。对于那些对实验过程陌生的学生,教师应耐心指导,使他们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会得到提高,有利于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在实验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实验的目的性,并使学生享受实验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并操作实验器材,学生的动手能力会得到提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每一位学生的操作能力,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帮助解决。教师在设计实验活动时,应由简入难、由浅入深,教会学生实验方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并做好实验报告,总结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课外实验活动与实验室不同,要求学生互相配合才能够完成。教师在课外实验课上应设计难度较大的实验任务,使学生相互合作才能够完成;并分配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任务,或是成立学习小组,将实验任务分配在小组中,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就会分为调查、实验、记录、研究等角色,进而解决实验问题。教师在下一次实验课上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提问,学生将实验报告提交给教师,教师在收到实验报告时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会得到提高,进而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来。

(四)加强对学生的激励

因初中学生对物理知识处在不甚了解的阶段,他们的智力和学习能力不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使学生体会实验的快乐,并加大他们对实验的热情;遇到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并将成果好的实验向学生展示,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体会实验快乐的同时,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有利于物理实验的开展。

结 语

在物理课外实验活动中,笔者将学生实验的成果进行了展示。学生在自己完成实验后,自信心和学习兴趣都有了提升。但在开展课外实验教学时还存在一些问题:课外实验内容不够贴合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实验活动的能力有待提升;在学生实验完成后,教师未给予合理的评价。总之,在今后开展课外实验时,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并通过实践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进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猜你喜欢
课外教师应物理
只因是物理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44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我不是教物理的
中学生(2015年2期)2015-03-01 03:43:33
转动小脑瓜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中国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