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的情感升华
——浅谈阅读情感的训练和培养

2018-11-29 02:46:13朱友邦
名师在线 2018年15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感情阅读教学

朱友邦

(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洋中分校,福建尤溪 365106 )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1]。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让学生的情感在阅读中得到升华。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浸入孩子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而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情感的训练和培养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学作品,还要引领学生去体验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情感。那么,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呢?

一、 创设情境,引思激情,带着感情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掌握和获得技能的主要动因是有一个良好的情境[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感情去阅读美文。 例如,在教学《散步》一文时,教师先创设情境: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让学生知道要“让爱住我家”,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必须共同努力付出。小时候,妈妈是黑暗中的烛光,妈妈是迷惘中的方向,妈妈是幸福中的微笑。我们爱妈妈!当我们长大后,妈妈却一天天衰老了,我们该怎样感恩妈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怀戚的《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及幼小生命的呵护。这样,就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以感恩之情去阅读文章,去体味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为了让学生领悟这份情感,在教学时侧重选择几处细节描写让学生品读。如,“我的母亲和我发生分歧”一处、“我的母亲改变主意”一处。通过阅读品味文章,让学生知道亲情的可贵和生命的宝贵,从中学会珍惜时间、呵护生命;同时,学生的阅读情感也被调动起来了。

二、披文入情,感知文章,识别情感信息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因此,阅读教学,教师和学生都要真诚地阅读对话;对课文深入剖析,要有自己的见解,并且要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思考。这样,学生的阅读才是有个性的,才能真正进入文章,文章的内容才会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仅28个字,让学生反复吟诵,在吟诵的过程中展开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秋思图?描写了哪些景物?接着追问: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从哪一句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吟诵与思考,基本能够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悲哀。学生带着悲秋的情怀再次朗诵。至此,学生的阅读情感得到升华。又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让学生边读边寻找代表早春的景物:水面初平、云脚底、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接着提问:从这些景物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早春?作者喜欢吗?从哪里可以看出?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从诗句中感受到了诗人早春踏青的喜悦之情;同时,学生的阅读情感得到感染,会怀着喜悦的心情再次诵读诗歌。

三、体验表达,学以致用,发展移情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和培养情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内在的情感释放出来,用心灵去感悟文章,体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和表达,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告诉我们,同一个问题,由于个性特点、生活阅历和分析角度等不同,就有不同的答案。如《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可提问: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各抒己见;又如,朱自清的《春》,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散文,接着理清文章思路,然后品味优美词句,最后讨论总结出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热爱春天、赞美春天。为了让学生也喜爱家乡春天的美景,教师详细分析了课文最后总写春天的三个比喻句,让学生明白最后三句写出了不同时段的春天给人的不同感受:新、美、力;同时,也强调了春天的万象更新、生机无限,给人以希望和鼓励;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以“春天像……”仿写句子。这样,学生的情感就不会只停留在文章中。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升阅读效果,培养阅读情感。

四、慎思明辨,选择积极,陶冶健康情感

阅读感情浸透着对文章真善美的评价,无不打上社会功利的烙印。阅读中应明辨感情的性质,善于调节阅读的顺应心态和逆反心态,努力控制阅读情绪,主宰阅读情感,形成健康、高尚的阅读情操。情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感使人愉悦、兴奋,能激发人的表达欲望;而消极的情感让人颓废、压抑。在语文知识传授过程中,相伴而生的就是情感的传递和陶冶。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掘课内外阅读教材中积极的情感,让学生感悟并从中得到陶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逐渐养成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让学生得到真善美的教育。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情感的结晶。例如,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情怀;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的惆怅之情。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虽是一篇节选的传记,但文学味很浓,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震撼。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和意味深长的语句;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分析获得情感的熏陶,明白茨威格充满激情地为斯科特一行人书写悲壮的一幕,是因为他们表现出人类优秀的品质;然后,再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伟大的悲剧”中的“伟大”表现在哪里?学生的情感再次被拨动,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阅读文章,去感受探险队员们的“伟大”所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心去体验这些情感,无论对写作还是身心都是一次情感上的陶冶。教师要用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来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并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用心发掘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并利用这些情感去影响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就能获得情感的训练和培养。

结 语

总之,情感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催化剂,感情充分介入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并抵达学生的心灵深处。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学生的阅读情感被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浓厚;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教师的阅读教学就水到渠成了。当然,这还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并总结。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感情阅读教学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海峡姐妹(2016年6期)2016-02-27 15:20:56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语文知识(2014年12期)2014-02-28 2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