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效果分析

2018-11-28 06:09:02曾新桃陈思瑞
重庆医学 2018年31期
关键词:胆管癌胰管空肠

杨 培,曾新桃,张 伟,陈思瑞,罗 华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 621000)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是胆道系统畸形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可发生于胆道的任何部位,女性发病多于男性,比例约为3∶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婴幼儿多见。本病症状多不典型,常常导致误诊。由于影像学检查的不断进步,CBD在成年人中检出比例不断增多(约占20%),老年也偶有发生[1]。目前CBD发病原因尚存争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与胰胆管合流异常有关[2]。按照Todani分型,通常将CBD分为5型,其中Ⅰ型最为常见,占80%~90%[3-4]。Ⅰ型CBD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既往常采用开腹手术,目前腹腔镜技术日趋成熟,但是腹腔镜手术治疗Ⅰ型CBD仍面临诸多难题,需进一步探讨。作者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1例Ⅰ型CBD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Ⅰ型CBD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Ⅰ型CBD患者41例,其中男10例,女31例;年龄16~53岁,平均(32.18±19.45)岁。纳入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Ⅰ型CBD患者。排除标准:(1)年龄小于14岁,除Ⅰ型以外的其余类型CBD;(2)合并恶性肿瘤;(3)严重心肺功能疾病及其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手术方式采用胆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其中腹腔镜手术18 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23例(开腹组)。两组患者术前完善肝胆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糖抗原199,甲胎蛋白)及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并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影像学检查中腹部彩超可重复性好,用于初步诊断。当怀疑胆管癌变时,进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明确病变范围及与血管关系。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是诊断CBD的标准方法(图1A),41例患者术前均进行此项检查,明确病变的分型,是否合胆道结石,并可了解胆道变异情况。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

1.2.1开腹组手术方法 患者取右侧经腹直肌切口,顺逆结合切除胆囊。打开胆管表面浆膜,从胆总管上段自前向后游离,超声刀分离胆总管与门静脉粘连,牵引带提起胆总管,向上游离囊肿至左、右肝管汇合处,离断肝总管,向下分离至胰腺实质内与正常胆管交界处,离断胆总管下端,丝线缝扎胆总管下端。于Treitz韧带远端10 cm处离断空肠,经结肠后将远端空肠上提至肝门,以4-0薇乔缝线连续全层行胆管空肠端侧吻合。距胆肠吻合口远端50 cm以切割闭合器行“Y”形吻合,关闭系膜裂孔,胆肠吻合口后方放置腹腔引流管1根。

1.2.2腹腔镜组手术方法 患者建立气腹,腹壁戳孔(5孔法)置入腹腔镜器械。顺逆结合切除胆囊。与开腹手术相似,超声刀于胆总管上段贯穿游离囊肿,牵引带提起囊肿,向上游离囊肿至左、右肝管汇合处,超声刀离断胆管,向下分离至胰腺实质内与正常胆管交界处(图1B),可吸收夹夹闭胆管,超声刀予以离断,寻找Treitz 韧带,距韧带约15 cm 处以腹腔镜下直线型切割缝合器(Endo-GIA)切断空肠,将远端空肠肠袢经结肠后上提至肝门,对系膜缘以4-0 可吸收线连续单层缝合胆肠吻合口(图1C)。距胆肠吻合口50 cm 处,以Endo-GIA 将近端空肠与远端空肠行“Y”形吻合(图1D),关闭系膜裂孔,胆肠吻合口后方放置腹腔引流管1根。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A:MRCP见胰管紧邻扩张胆管下方汇入胆总管(箭头);B:病变胆管与正常胆管交界处(箭头);C: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D:近端空肠与远端空肠侧侧吻合

1.2.3术后处理 术后第1天拔除胃管、尿管,鼓励患者离床活动,根据患者腹胀及肠鸣音恢复情况逐渐进食,减少输液量,术后3 d,无胆漏,复查彩超引流管周围无积液即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5~10 d,体温正常,复查血常规正常即可出院。

1.2.4观察指标 术中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中转开腹情况;术后记录: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胆漏及腹腔、切口感染情况;采用脸谱疼痛评分量表记录术后3 d疼痛评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3~6分为中度疼痛,>6~10分为重度疼痛。

1.2.5随访 采用定期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2月。

2 结 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0.002);但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切口疼痛评分、术后切口感染率等方面明显小于开腹组(P<0.05);两组在胆漏发生率、腹腔感染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出现胆漏的患者,均保持引流通畅,行保守治疗治愈。术后随访6~80个月,平均25.50 个月,两组患者均无腹痛、发热或黄疸等症状,无胆管癌及胆管狭窄发生。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3 讨 论

CBD常见并发症包括:胆管癌、胆囊癌、急性胆管炎、胆管结石、胆道梗阻、囊肿破裂等。其中,胆管癌预后差,以Ⅰ型及Ⅳ型发病率高,研究表明,68%胆管癌发生于Ⅰ型囊肿患者,21%发生于Ⅳ型囊肿患者[5],且胆管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手术治疗CBD是最确切的方法。有究表明,腹腔镜治疗胆管囊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6-7]。目前文献报道,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2%~18.1%,主要并发症包括胆漏、吻合口狭窄,出血等[8-9]。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治疗Ⅰ型CBD不增加手术风险,能够体现微创的优越性,符合患者诉求。

本研究结果提示,腹腔镜组行扩张胆管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在腹腔镜手术中,对术者及助手均有较高要求。任何腹腔镜术式的开展,均有一定的学习曲线。王越琦等[10]研究显示,完全腔镜下成人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在7例以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逐渐稳定。也有报道显示,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11]。本研究认为,术者操作不甚熟练,助手配合不紧密,是导致手术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

CBD患者常反复发作胆管炎,胆管周围炎性粘连,血管增生、增粗,且血管壁薄,因此术中往往渗血明显很难自止,也有在分离胆管时,因解剖关系不清楚伤及门静脉及肝动脉。本研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腹腔内出血均因创面渗血。本课题组操作多自囊肿中段入手,将胆管中段完全游离,此时可以牵引带将胆管提起,继续向上方分离,然后离断上段,继续向下方分离。百克钳在渗血处理中有较好的效果。如果渗血明显,以prolene线缝合止血最为稳妥。在行胆肠吻合之前,必须妥善止血,一旦吻合完成,创面渗血不易发现致止血困难。腹腔镜具有放大作用,止血分离操作更为精细,在气腹条件下,也可减少出血。因此腹腔镜下CBD切除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

胆胰汇合异常是CBD的重要学说之一,胰胆管共同通道往往大于1 cm,胰管汇合位置往往比较偏上[2]。因此,在分离胆管下端时尽量靠近胆管壁,注意辨认胰管避免损伤。有学者提出,保留胰腺部分扩张胆管,以避免胰管损伤,术前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利于区分胰管及胆管[12]。术中胆道镜检查有利于清除胆道结石,也有利于观察胰管位置[13]。 在CBD手术中,可以将胆管剖开,利用腹腔镜的放大作用,在胆管内仔细观察胰管开口。另外,在分离胆管下端的时候,每次钳夹少许组织,辨别有无管道结构,以避免胰管损伤。

胆肠吻合口狭窄是影响CBD预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据报道,CBD术后吻合口狭窄率为1.6%~33.6%,可能与胆管上端离断位置过高,损伤胆管分支(如变异的右肝后叶胆管)及吻合技术有关[8,14]。有研究认为CBD应该完全切除病变胆管,以减少术后胆管癌发生率[15-16],但是如何避免术后吻合口的狭窄,是目前所有胆管外科医生无法回避的问题。病变胆管与正常胆管可能无移行区,往往突然变窄,完全切除病变胆管后,吻合困难。胆肠吻合在腹腔镜条件下操作往往更为精细,当预计吻合口过小时(<1 cm),通常采用保留少许扩张胆管的方法,使肝总管残端呈喇叭口,破坏扩张胆管黏膜,然后行胆肠吻合,本研究随访结果,到随访结束无胆管癌及胆管狭窄发生。

综上所述,腹腔镜治疗成人Ⅰ型CBD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中出血少等优点,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着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手术时间有可能进一步减少。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且病例数量较少,下一步拟进行前瞻性的对比研究,进一步验证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Ⅰ型CBD的效果。

猜你喜欢
胆管癌胰管空肠
肝脏里的胆管癌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9:00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B7-H4在肝内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CT及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癌综合诊断研究
河北医学(2016年5期)2016-12-01 03:58:59
CXCL1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高频宽带超声在学龄前儿童胰腺主胰管显示中的应用
肿瘤影像学(2015年3期)2015-12-09 02:38:54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
单通道空肠间置在贲门癌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