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堂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阳江中心小学,江苏南京 211313)
科学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其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教学途径,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已成了数学教学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笔者以多年课堂教学经验为基础,对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完美结合进行了阐述。
传统的数学课,基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枯燥、无趣。自律的学生能坚持认真听讲,而那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上课时经常分散注意力,日积月累,就会觉得跟不上教师的上课节奏,最终导致成绩严重分化,这并不是数学教学想要达到的目标。“微课”不再沿袭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师生关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是整个课堂的核心,教师则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课下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微视频来学习知识。微视频一般在十分钟左右,学生可以通过暂停、快进等按钮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即使有时候没看懂,也可以通过回放再次观看,部分课堂时间可以用来自由提问,自主探究,内化所学知识[1]。
对一些教师来说,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确实存在一定难度,他们仍然继续着自己的老式教育模式。然而,这种方式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学习效率。对于重要的解题思路,学生往往是机械地死记硬背,很少进行理解内化,成绩总是不理想,长此以往,学生便会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实教师不妨尝试“微课”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其更加活跃地参与课堂互动,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达到超乎预期的效果。
教师应提前录制好供学生课下观看的微视频,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在特定的场景下往往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课堂需要解决的应用题相关联的小故事。例如,在讲解“升与毫升”时,教师完全可以将其放在具体场景中,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们理解。
例如,今天是弟弟的生日,妈妈买回3瓶橙汁,每瓶净含量为三分之二升,那么妈妈一共买回来多少毫升橙汁呢?
这道题考查的是容量单位“升”与“毫升”之间的转换以及简单的分数相乘。熟悉这一点之后,解题过程就会变得非常容易。
解:首先,以升为单位计算妈妈买的橙汁,2/3×3=2(升);其次,对单位进行换算即可,2×1000=2000(毫升)。
这样便可以巧妙地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录制过程中,视频依旧可以以PPT为主,在PPT上播放需要解决的应用题,供学生提前预习,同时还可以通过话筒来录制音频。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被转移,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尽量将视频或者PPT压缩在10分钟左右,让学生在注意力集中的时候解答这些应用题。除此之外,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视频内容设计一些小练习,这些练习要做到适量,难度也应适中,尽可能少设计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当然也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教师要让学生独立观看微视频并进行思考,这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空闲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些微调,最好选择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间段。观看的同时要做好笔记,明确标出哪些题目是已经完全掌握的,哪些是不太懂的,哪些是似懂非懂的。对没有掌握的应用题,就需要再次研究讲义,从而整理出自己的思路,将知识内化吸收。在理解、掌握微课内容以后,学生就可以开始写教师留下的练习作业,对没有掌握的地方再次进行标记,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班委可以创建一个供师生互动的平台,如QQ群。在看完视频、做完练习后,每个学生肯定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疑惑,这个时候大家就可以在群里进行互动、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部分学生的问题会得到有效解答。教师也应当时刻关注群内动态,了解学生们的困惑,针对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在群里为大家统一解答。总之,课前准备工作的主要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和教师都已经明确了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应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充分解放他们的思想,让学生把各自的问题提出来,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展开讨论,主要集中在课前预习难以解决的问题上,尝试找出一种或多种解决方案,推选小组成员进行成果展示,向全班同学讲解自己对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其他小组成员则相应地做好笔记并随时对自己的答案进行修正。随后,教师应对小组展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准确把握学生的疑难点,梳理其知识漏洞,并将解题方法讲解清楚,并适当地进行拓展,开拓学生的思路并帮助他们构建逻辑的知识框架。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做一些课堂训练,监督学生独立完成,当然,针对优秀学生的一些强化训练也可以放在课后进行[2]。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已经不再是课堂的主讲人,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师将课堂还给了学生,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让大家可以充分参与小组讨论,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分享给大家,使学生由传统课堂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后,思想便得到了解放,数学课堂上教师也会很轻松。
“微课”是一种新兴事物,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与学习是卓有成效的,极大地弥补了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弊端,对数学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有着显著的影响。课程的讲授角色不再由教师承担,学生在课下提前观看微视频,课堂则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课下问题的场所。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增多了,课堂上留给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时间也会相应增加,这样的教学就会更有针对性。国家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由此可见,“微课”与我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进行融合是很有必要的,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而且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