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星辰实验学校 刘丽娟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要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聆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扬合作精神。”所以,言语实践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下面,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就如何在教学中融入言语实践训练,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探讨。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诸多说话训练的素材,其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如:看图说话、口头作文、叙述故事、小评论等等,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言语实践练习。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经历,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自己难忘的体验,感受相互分享的喜悦之情。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给出的办法进行可行性分析,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最后让学生主动站起来发表意见,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言语实践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讲述与倾听能力,并能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简要探讨。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当学生仔细品味词句,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桂林山水形成整体感知以后,教师应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和仔细探究。如: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的?作者用怎样的手法来描写桂林山水?当作者看到桂林山水之后的感受是怎样的?通过问题依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用口语形式表达自己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赞叹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仔细倾听别人的良好习惯,并从中获得感悟。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教师应定期组织言语实践训练,结合课文内容或言语实践练习素材,设置相应的练习主题,采用多样化活动加强训练,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组织能力。例如,组织辩论赛、故事大赛、表演情景剧、表演小品等,这样的活动新颖有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圆明园的毁灭对我国历史的发展的影响”进行辩论,正反双方针对各自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言语实践训练力度,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发展,双方辩论过程中老师做好辩论赛的主持人,尽量给更多举手的学生们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
生活中蕴含了很多言语练习素材,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生活入手,为学生提供话题来源。如果言语练习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乐于表达、主动表达。例如,在冬季下起第一场雪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非常兴奋,纷纷跑到操场上仰起脖子、伸出小手,用皮肤感触雪花,任由雪花在指尖融化,即使小手小脸冻得通红,也掩饰不了他们眼中的兴奋。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节说话课,你会惊喜地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口才很好的演说家,他们有一肚子的话要表达。即使是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孩子,这时候也愿意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可以看出,组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创设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放松学生神经,促使学生主动表达、畅所欲言,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将学生之前参加的课外活动视频播放出来,如:拔河,当精彩激烈的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仿佛又站在了拔河比赛的现场,学生们的喝彩声、加油声、欢呼声震耳欲聋,这样热烈的场景瞬间点燃了学生的表达热情,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脑海中闪现出诸多词汇,仿佛要喷涌而出,此时再让学生提笔写一下感受,那么他们会倍感得心应手,在真实的生活气息中锻炼言语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生活细节,能够从生活中提炼出言语训练的素材,给每一位学生交流交际的平台,让学生敢于发言、勇于开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设计相应的训练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言语表达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发言、学会组织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叶芳.将语言训练落到实处[J].小学语文教学,2017(01).
[2]于艳.在听故事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J].小学语文教学,2017(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