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困生教育援助机制的实践应用
——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视角

2018-11-28 12:27:09林春华
名师在线 2018年24期
关键词:援助学困生法治

林春华

(福建省福安市湾坞中学,福建福安 355006)

引 言

本文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从界定基本内涵出发,针对农村环境下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实施教育援助的状况,探讨分析学困生的主要成因以及完善教育援助机制的重要意义,努力探索有效的应用策略,更好地发挥教育援助机制在助力学生成功脱“困”,享受快乐成长,体验有效学习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学困生和教育援助机制的内涵

(一)学困生

学困生不仅是指在学业上存在困难,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而且也指在认知能力、个性特征、行为表现、心理状态等方面存在偏差,而造成在特定的学习阶段无法顺利达成规定的目标和标准的特殊学生群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困生常常表现出学力不振、学业不良等现象,他们的学习、思维、推理和应用等能力都明显滞后于其他学伴,必须施加教育对策对其进行补救或矫治。

(二)教育援助机制

教育援助机制即在注重教育伦理关怀的背景下,教师结合具体教育教学过程,对学生(如学困生)进行科学评量,并给予课程学业和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评估与制订指导计划,重视情感教育,学习任务分解与训练,维护良好师生关系,加强临场学习指导,随堂测试巩固,激励教学方法,奖惩结合方法,加强家校沟通联系,赏识成功教育等,来设计“因生施教”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促进学困生成功转化,求得进步和发展[1]。

二、初中学困生的主要成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许多学困生主观上深受往年思想品德开卷考试形式的影响,认为该学科根本就不重要,明显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对道德与法治学习不够重视。在课堂上懒于主动开口,不愿意参与讨论学科问题,缺乏问题意识。

(二)教师教育教学的影响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研透新教材,不善于创新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呆板生硬,课堂缺乏新意,造成许多学困生不喜欢道德与法治课;还有些教师对学困生关心不够,缺乏师生情感的沟通,致使学困生对本学科不感兴趣。

(三)家庭教育引导的影响

许多家长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该学科是副科,对心理健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他们对孩子的学习评价总喜欢用语数英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孩子的成功,却对孩子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上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思想品德状况等漠不关心。这种应有的良好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形成了偏激的学习态度,扭曲了学习目标。

(四)农村学习环境的影响

由于我校处于农村社会环境,道德与法治教学受到了各种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和知识的实践应用。并且,我校是农村初级中学,生源基础差,学困生所占比例较大,偏科现象非常严重,厌学、不良学习情绪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中尤为明显。

三、建立健全学困生教育援助机制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根据学困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援助,使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更有成效。学困生是可以通过援助鼓励转变成优秀的学生的,他们也渴望进步和成功。其次,有助于优化教育教学体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通过优化、组合各项教育援助措施和办法,重视对学困生的有效援助支持,充分体现了教师无私的职业道德情操,展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最后,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学困生教育援助机制,能有效整合学校、教师、家庭和学生等方面的资源要素,形成转化教育合力,真正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困生转化提供积极的动力支持。

四、优化应用学困生教育援助机制的策略

(一)搭建援助平台,优设育人环境

针对我校处在农村特殊的教育环境,政治教研组教师与校团委、心理室、班主任加强配合,共同创建“手拉手”爱心援助中心,统一行动做好学困生教育援助工作,为有效开展学困生教育援助,创造温馨的育人环境,搭建了一个良好的管理和实践平台。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和教学需求,我们通过“手拉手”爱心援助中心这一平台,构建起“评估分析—实施援助—反馈调整”的“三步走”教育援助工作机制,针对学困生在学习心理、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具体困难情况,有的放矢地实施援助行动。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中,针对有些“行为习惯”,如有的学困生平时在课堂上不太自觉遵守纪律,课堂表现也不好,总是显得“叛逆张扬”,每逢进行学生互动交流时总喜欢“出风头”,扰乱课堂秩序等,教师要适时与班主任做好沟通交流,并细致观察、分析这些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状态,充分利用课余时机与他们进行个别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机,引导他们逐步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起积极的学习目标。又如,在各次道德与法治测试活动中,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平时的成绩难以提高,对本学科学习存在着明显的厌倦和抵触情绪。于是,我们对这些“学习困难”学困生进行了走访,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动态地跟踪他们学习情况变化;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教他们梳理知识点,有效识记知识要点,适当开展学科辅导,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通过学科课外兴趣小组,结合开展学习交流会,加强合作学习,在生生互助中矫正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和品质。

当然,在对以上学困生开展评估分析和实施援助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教育援助信息的及时反馈,有计划地做好援助措施的微调和整改,来更好地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和学习品质。

(二)强化心理辅教,提升心理素质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发挥学科优势,加强对学困生的学习心理辅导和教育,这对增强教育援助效果,促进学生有效转化具有特别积极的作用。

联系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手拉手”爱心援助中心这一平台的积极支持,而且还必须重视借助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蕴含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课程内容,及时加强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在课堂上为那些“学习心理”学困生设计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学习活动和心理测试活动,引领他们在团体活动学习中增强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缓解学习情绪和压力。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教学中,“探问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等课时为指引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有效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学习心理。

同时,还重视结合学校和班级中所开展的时政读书沙龙、时事政治竞赛、校园故事宣讲、家长学校活动日和主题学习论坛等活动形式,疏导学困生的学习心理,更有效地做好教育帮扶工作,促进他们提升对道德与法治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三)优化互动教学,加强学习指导

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平易近人的教师风格、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励学困生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参与互动学习和交流探讨。教师必须重视创新设计互动教学,灵活将教学创新与教育援助紧密结合起来,使教育援助在洋溢着创新、创意的课堂运行进程中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让学困生真正在互帮互助的学习场景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例如,在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学习中,不少学生越来越明显感到法律常识的学习难度,他们在宪法知识、权利和义务、人民当家作主、崇尚法治精神等方面的理解极其缺乏系统性,法治教育的效果也非常差。于是,教师积极创设了互动教学模式,带领学困生与优秀生一起,开展“结对子”帮扶学习活动,发扬团结互助精神,让优秀生关心帮助学困生,从而促进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高。

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也不容忽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积极从课前有效预习、编制知识导图、课中问题探究、随堂习题训练、有效记忆技巧、课后复习反思、学习资料收集等方面加强学法指导,引导他们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参与学习,对激励他们重拾学习信心,启发改进学习方法,充分体验课堂乐趣,提高学习效率等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实施激励教育,培育健康情感

情感激励是实施学困生教育援助的有效方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应用激励教学法,通过正面激励的援助措施,多发掘、多肯定学困生的优点、亮点和闪光点,促进他们积极转化。

一方面,必须重视发挥情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生的情感、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促进学生智力开发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优化实施学困生教育援助,除了应注重利用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还必须深度关注学困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不断丰富他们的思想情感,增强自我认同感,指引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必须强化对学困生积极情感的正面引导。例如,在进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一开始,我们就提前做好了学困生“预案”,与班主任及时沟通,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捕捉学生出现的学习、习惯、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早预防、早教育,为援助转化工作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巧妙结合道德与法治课堂,善于发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实施正面教育,能激励他们在一步步的微小成功中逐渐增强学习效能感,在教师和同学倾心引领、细心鼓励下不断增强学习自信心,培育优秀的学习品质。

结 语

学困生的产生与形成涉及复杂的原因和过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健全完善学困生教育援助机制,始终必须密切联系校情和学情,结合道德与法治具体教学进程,坚持探索有效的教育转化策略和实践应用形式,来持续优化教育援助成效。

猜你喜欢
援助学困生法治
爱心援助
区域治理(2023年7期)2023-03-10 00:33:24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6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8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44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44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团结(2014年4期)2014-02-28 17:03:50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