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名师工作室为支点描摹专业发展的第二曲线

2018-11-28 12:27:09陈桂萍
名师在线 2018年24期
关键词:名师法治笔者

陈桂萍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外国语学校,江苏南京 210031)

引 言

工作近29年,笔者一直在专业的爬坡中成长,但伴随而来的倦怠感、彷徨感、无助感、孤独感、无力感,不断侵扰笔者的内心。如何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突破专业发展的高原期、“瓶颈”期?

一、教师专业发展曲线

研究表明,教师的专业发展周期一般要经过“起始期、成长期、成就初期、成就高峰期、停滞期、下滑期、衰败期”。也就是说,新入职教师处于专业发展的起始期,随着实践经验的增加,教师掌握的教育教学技巧增多,教育教学效果也显著提高,专业发展由起始期到了成长期,并由成长期过渡到成就初期。随着教学竞赛奖、科研成果奖等荣誉纷至沓来,教师处于专业成就发展的高峰期。这个时候,会有不少教师习惯于已有的教学经验,不愿意改变自己,专业发展有逐步下降的趋势,教师成就的高峰期也就成了专业发展的“高原期”,这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有的教师因此开始走下坡路。如果教师能走出“高原期”,进入“提升期”,教育教学水平就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就会产生自己的教育思想,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成为有影响力的名师[1]。

管理思想大师查理斯·汉第在他那本非常有启发性的《充满吊诡的年岁》一书中提出了“斯格模德曲线”。他以此曲线指出:“不断成长的秘诀,就是在第一条斯格模德曲线走下坡之前,开始一条新的曲线。开始第二条曲线最正确的时间是A点(处于上升期,接近最高点的一点),因为在A点有时间、资源和精力,可以在第一条曲线开始下降之前,帮助新的曲线度过它起初的探索期和可能会产生的错误。” 大部分教师的教育人生只有一条曲线,慢慢上升到中年期,然后急剧下降进入退休期。如果要想成为名师,最好在第一条曲线还在上升的时候就开始探索另一条新的曲线,理想的教育人生应该是由一系列重叠的曲线组成的。因此,笔者认为只有找到我们专业发展的第二曲线,适应变化,寻求突破,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生命价值,并获得可持续发展[2]。

二、名师工作室成就专业发展第二曲线

2016年,区教育局和区教师发展中心开展了名师工作室的申报工作。笔者申报了浦口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名师工作室,并以此为契机,描绘自己专业发展的第二条曲线。笔者将工作室的发展愿景定位为:德润童心,携手共进,希望通过和大家一同努力,解决学科教学问题,实施学科课题研究,梳理学科教学经验,培养学科骨干教师,打造学科特色学校,提升学科区域影响,在成就大家的同时,获得自己专业成长的新动力。

(一)课题研究

我们根据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总要求,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以及新时期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初步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科解读——有爱心、讲文明、守规则、负责任、会合作、勇创新,并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研究,我们从中选择低学年段的“文明习惯”,中高学年段的“规则意识”,研制核心素养主题内容图谱,研究与之相应的课堂教学范式和课堂评价量表、课堂观察量表,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落实核心素养。笔者带领部分工作室成员,将“文明习惯”和“规则意识”分解为家庭、社会、学校三个层面,结合教材,进行系统梳理,初步形成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文明”与“规则”的核心素养图谱。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上述教学主题进行课堂研究,形成特色课例,并在区域推广。

(二)课程开发

基于核心素养,结合学校特色,开发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拓展和延伸的校本课程,构建“1+X”的大德育课程。“1”指的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该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活动型综合课程。“X”指的是我们依托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编写的多主题整合课程。我们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地方课程以及其他学校课程中重叠和交叉的内容抽取出来,结合学校常规德育活动、少先队特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蕴含德育教育功能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发各类体验、活动类的“三叶草”校本课程。八月,我们结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我是小学生了》一课编写了“幼小衔接习惯培养”课程,涵盖课堂学习习惯、校园生活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并通过一周五课时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课堂实施

审视课堂并研究课堂,笔者对自己的教学特色进行提炼,逐步形成“呈现常态,回归本质,心平气和,真实有效,以生为本的‘平实’课堂”。“平”一是指“平时”,就是要关注教学的常规和常态。重在常规,呈现常态,回归本质,剔除修饰。“平”二是指“平和”。作为教师,需要心平气和地面对教育,面对课程,面对课堂,面对师生的日常生活,践行自己的教育价值,杜绝喧闹和浮华。“实”一是指“真实”,道德存在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学生的真实生活是课程的基础,真实是小学品德课堂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理想追求。真实的品德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实实在在让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能到能,使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状态中获得生命感悟和生命成长的过程。“实”二是指“扎实”。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踏踏实实地成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获得成长。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通过对学生丰富心灵的深入体察,教师获得生命意义的成长。深入心灵,是真正的教学相长。我们说,教师要“以爱育爱”,其实不仅育的是学生的“爱”,也育的是教师自己的“爱”。只有心平气和地关注常态教学,注重教学的真实,教学才可能做得扎实,教学也才能有效、高效。

笔者想通过名师工作室,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科同行一起以研究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研究每个学生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研究每个学生如何获得成长,读懂孩子这本“书”,这样才能教得从容、教得专注。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笔者力求做一个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点灯人,点燃自己,也点燃大家追求的激情与勇气。我们在研讨中学习、工作中学习、写作中学习,丰富自我,丰厚学养。我们搭建平台、交流研讨,我们走进名校、走近名师,我们取长补短、辐射引领,我们砥砺前行、共同成长,力争将名师工作室建成我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共同体、孵化器、辐射场。

结 语

多年的教学经历,让笔者深深感悟到:教学相长。教师在育人中,渐渐成为学生敬佩的“师长”与“偶像”。教师在与同行切磋教艺的过程中,帮助别人,提高自己。我们不仅是蜡烛,更是一盏灯,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时刻在辉煌着自己。也许,终其一生,笔者也没能成为名师,但名师工作室让笔者找到自己专业追求的勇气和路径,让笔者找到专业发展再出发的动力。笔者相信我们携手前行,一定会体验一树花开的盎然生机!

猜你喜欢
名师法治笔者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儿童大世界(2019年9期)2019-09-28 09:51:00
名师简介
儿童大世界(2019年7期)2019-08-01 08:48:24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团结(2014年4期)2014-02-28 17:03:50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