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燕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角斜镇沿口幼儿园,江苏南通 226000)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般在3~6岁。对幼儿来说,接受良好的行为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需要开展一日常规教育来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幼儿对音乐是十分敏感的,因此,要善于运用音乐对幼儿的一日活动进行管理,以达到音乐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辅助作用。
在入园和离园这两个时间段,音乐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如幼儿在入园时,会产生一种紧张感,也会为同父母分开而焦虑,这时就可以利用节奏活泼的音乐,来增强幼儿对入园后的生活希冀,以消减其消极情绪。
幼儿歌曲《欢迎来到幼儿园》在节奏上十分轻快,歌词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而且旋律能让幼儿产生一种亲切感。他们在入园时听到这首歌,就能产生一种温暖的感受,同时也会觉得幼儿园是爱他们的,在接下来的一天里,一定是美好的,从而让幼儿产生对幼儿园生活的盼望。
离园活动的内容一般是整理个人物品、和同学及教师告别以及等待父母,这些是幼儿一日生活的结尾,可辅以节奏轻巧、柔美抒情的音乐来进行这些活动。此时由于幼儿都期待着家长的到来,故不可用节奏欢快的音乐,否则幼儿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影响到他们有序地整理物品,使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以不愉快结束。具体来说,离园活动时可播放《回家》《放学歌》和《小步舞曲》等音乐。
集体活动常规需要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他们学习知识技能必不可少的良好品质,这就需要教师费心对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在开展集体活动过程里,教师要把活动规则明确地告诉幼儿,并要求他们按规则进行活动,明白活动时是不可打扰别人的学习的。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指令的方式让幼儿在集体学习中,按指令办事,知道在集体活动期间他们要做哪些事情。比如在排队行进活动中用13231323的音乐旋律,而在搬动小椅子变换位置活动时可用125565的音乐旋律。渐渐地,幼儿就逐渐对这些陌生的旋律熟悉起来,并养成习惯,主动去完成集体活动中的任务。如此一来,幼儿就不需要教师在每个过程中都进行指导。在音乐指令的影响下,幼儿一听到熟悉的指令,就会马上进行与之匹配的动作。
我们还应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时效性。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具体条款来看,教师要引导幼儿对时间的重要性产生深刻的认识,教育其在做事期间不能浪费时间,也不能不专心投入,以促使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1]。为了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教师可在幼儿进行绘画和摆弄等操作过程中,按照完成时间的要求挑选合适时长的音乐。幼儿听到音乐快要结束时,就会意识到规定的学习时间就要过完了。等到音乐结束时,教师就让他们整理自己的学具,不管是否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可以在相同的活动上通过缩短音乐时长,促使幼儿提高学习效率。
经过长期的训练,幼儿就会以音乐来判断是否开始或结束学习活动,教师就不用再以口头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要求。幼儿在这样的学习生活中会学会自我管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鉴赏力。
幼儿园里,每天分早、中、晚三餐供幼儿进食,有时还会在三餐之间加上两次吃点心的时间。这些都涉及幼儿吃东西,所以要为他们营造出平和稳定的氛围,促使他们能够健康饮食,避免出现暴饮暴食或无心吃饭的现象。为此,教师可以配以节奏舒缓的音乐,如《雨的印记》《田园曲》和《水边的阿荻丽娜》等,切不可采用欢快激昂的背景音乐。
在幼儿园的一天中,设有一个专门的午睡时间,一般安排在吃完午餐后。对幼儿来说,午睡与他们的生长发育息息相关,特别是对大脑的发育,午睡的好坏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为此,教师就要尽可能地保证幼儿提高午睡质量,以能促使幼儿睡眠的音乐来帮助其入睡。在午睡时,教师使用的背景音乐应该比进餐时的音乐更加轻柔、舒缓,让他们能感受到摇篮摇晃的感觉,一般来说3/4拍和6/8拍的音乐,可以帮助幼儿完全放松。如《摇篮曲》这首音乐就具有轻柔、恬静的特征,有利于帮助幼儿尽快入睡。除了音乐,还可以配上一些小故事,教师可以选一些具有故事情节的音乐,让幼儿能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和奇妙的故事入睡。
如《午睡歌》这首幼儿歌曲是专为午睡设计的,运用了6/8拍的节奏,能给幼儿一种躺在摇篮里入睡的感觉,其舒缓的节奏和简明的歌词有利于幼儿顺利地进入梦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的教育形式提出了要求:“要从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出发,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活动。”幼儿活泼好动,所以乐于进行游戏。为此,幼儿园的教育就应该渗透到游戏活动之中,在游戏环节可以以自由、活跃的音乐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点燃幼儿参与游戏的激情,让他们能完全投入游戏活动中[2]。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里,刚入园的教师一般缺乏开展游戏活动的经验,在指导幼儿进行游戏时,语言比较生硬,这就使得幼儿不能理解教师说的重点,也无法提起他们对游戏的浓厚兴趣,最后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混乱的场面,无法保证学习的效果。为此,年轻教师要时刻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求更有效的指导方法来激发幼儿兴趣,积极参与游戏。
比如,在开展妈妈炒菜任务的教学中,教师利用音频设备把刀、切菜板和铲子炒菜的音乐声播放给幼儿听。幼儿边听边想象,慢慢地产生了切菜和炒菜的兴趣,希望自己也能有亲身的体会。这个活动里,教师就通过对切菜和炒菜的动作融入音乐的元素,来增添教学的趣味性。再如,在游戏环节中,每个幼儿完成的快慢是不同的,完成得快的幼儿就要等待完成得慢的。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先完成的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自由律动,以减少他们的焦急情绪。
总之,通过设置合适的背景音乐,能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游戏兴趣,使其沉浸到游戏的情境中去,培养良好的习惯,比如,培养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不畏缩、积极应对的习惯;要按规则进行游戏活动;游戏中要照顾到自己的同学,按顺序进行;别人在进行游戏时,未经允许不能进行干预;每次游戏结束后,主动收拾整理玩具等,从而有效地完成游戏的教学目标。
总之,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帮助幼儿养成常规习惯。幼儿要在实际练习中对一些好的行为习惯进行反复练习,才能养成稳定的习惯。教师在这个过程里应该耐心对待每一个幼儿,以灵活的教育手段来开展相应的教学,并同家长一起对幼儿的习惯培养形成共识,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为共同目标,在“儿童发展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创造一个自由、愉快、民主的空间,供幼儿进行学习活动,让他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实现个性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