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树森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一小学,福建福州 350008)
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对体育学科越来越重视,中考的考试科目中也增加了体育学科。由此可见,体育学科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面对大班额的体育课,以往的集体活动和自由活动的教学方式,效果都不够理想,其只能保证一部分学生的锻炼效果达到标准,另一部分则效果不佳。用结对分组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将大班额教学划分成小组的形式,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体育行为是体育素养的表现,也是体育活动的主要行为。在开展小组活动时,由于班级人数多,小组比较多,仅凭借教师一个人对学生进行管理,难免会顾此失彼,这时就需要体育教师灵活变化,可以在分组前,对学生进行一些标准的制定,小组间相互监督,让学生参照标准来进行分析,并对自己的动作和他人的动作进行判断,约束学生行为,提升体育行为能力。
比如,在水平二小学三年级的“原地运球”体育教学活动中,对于拥有60人以上的大班额班级,让每名学生依次进行运球锻炼,时间显然不够。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将学生分组,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在分组前,我指定了几项标准,学生达到了标准才算合格。由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了解原地运球的动作方法;能做出用掌指部位原地低姿运球动作。因此在制定标准时,我要求学生要做到相互监督,小组内部依次进行动作的练习,如果达到标准,即可休息;如果没有达到标准则在练习三次以后,交给下一名学生,自己参加下一轮的练习;如果有违反标准的动作或者行为,学生可以举手告诉老师。标准制定完,我先将标准动作在学生面前演示,并且让学生模拟着进行练习。当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后,我让学生开始分组练习。由于相互监督的方式,学生练习得很认真。这部分运动锻炼得很标准,相互监督给体育课带来了较高的效果。
分组监督是教学中一项行之有效的方式,值得我们推崇。在相互监督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方向,坚持一视同仁,要让学生看到违反原则带来的惩罚,从而认真对待活动[1]。同时教师也要把握惩罚的尺度,防止过度运动给学生身体上带来伤害。
小组分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一般分组的原则都是“强+弱”“趣味相投”等。其中“强+弱”主要针对体力和竞技类的活动,通过这种搭配,让每个小组都实力均衡,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比如,在“50米快速跑”的体育教学中,我在分组前先对学生进行50米跑的小测试,将学生的速度等级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划分,然后根据划分的结果来组成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实力都相差不多。然后在课堂上开展“火速突击”的竞技小游戏,让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而在“蹲距式跳远”的活动中,这项活动的练习强度不大,但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应该得到充分的锻炼。为此,我改变小组分配的方法,由于男生和女生的跳远长度和方式都不一样,学生的兴趣也不同,将男生和女生放在一组进行分配,学生在交流和讨论时难免“志不同,道不合”,于是我将每个小组按照男生女生的合理比例进行分配,小组内尽量都是男生或者都是女生。考虑到每节课的不同内容,我给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由于男学生和女学生的身体机能、性格、爱好都不相同,在小组合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我在小组分配时,采取灵活的分组原则,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得到锻炼,有效地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体育综合素养也包含学生对体育的个性活动。体育课堂除了必须完成的课程目标以外,可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鼓励其自主地进行游戏的创新。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它主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学中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适当地进行活动和游戏上的创新,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细节动作。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个性。
比如,在水平三小学五年级 “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该节课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记住韵律绳操1~3节的动作方法和特点,同时能够完成韵律绳操的分解动作,并能随着音乐连贯地进行练习。在课堂上,我将这节课的练习目标展示给学生,并将规范化的动作向学生展示。同时在学生进行动作的练习时,我引导学生注意一定的要点。在学生练习完标准动作后,我鼓励学生进行一些自创动作。学生自由分组,对韵律绳操进行一些创新,编出自己的玩法。学生对于这样的方式非常感兴趣,纷纷商量应该怎样变化。在讨论中,我也会提醒每个小组,要注重上下肢的协调和配合度,不能仅仅锻炼上肢的动作或者下肢的动作,要有序搭配,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在分组合作的模式下,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又能听取他人的建议,改进自己的想法,在智慧上达到有效的碰撞。自创游戏的环节也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一种分析和探究的能力,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回想自己所学,结合新的动作知识,对学习内容进行全面的练习。
小组合作模式除了教师进行合理分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自由组合。在学生自由分组时,教师也要注意对每个小组成员数量上的掌控,不能差距过于悬殊,要保证每个小组的每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强化自身的技术[2]。
体育过程评价是体育评价的一项比较综合的内容,也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体育知识、意识、行为、水平、技能、品德以及个性。体育课堂不同于其他课堂,其在小学阶段主要以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增强学生体育练习能力为主。为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体育锻炼的过程,将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的体育达标测试进行结合,客观地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进行评价。
比如,某班有名叫程娆的女学生,她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体育成绩也不理想,在期末的体育达标测评中,50米快速跑没有合格。她本人对这项考试也没有信心。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我应该对这名学生予以差评,但我知道这样做不能很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为此,我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中,尤其注意观察她的表现。我发现这名学生比较喜欢帮助他人,而且她的自创游戏非常独特。我在小组活动结束时,特别对她进行了表扬,而且在期末的考试评价中,也提到了这一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她的信心大增,在其他科的学习中,也非常努力。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结果,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也要客观地予以肯定,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学生本身也是一种认识自我的较好方式。
面对大班额小学体育教学,我们应该改变以往的集体教学,采取越来越受欢迎的小组合作互动教学。而大量的实践也证明,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体育课堂的锻炼效果。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锻炼,增强自身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