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学习理论”视野下的体育学困生转化

2018-11-28 09:16:23唐伊璞
名师在线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情学困生错误

唐伊璞

(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竹行中学,江苏南通 226000)

引 言

体育课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与终身发展的意识能力更有重要的意义。毛泽东主席曾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身体”。但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学困生。体育教学中的学困生,是指那些身体素质较差、运动不协调、力量素质弱、接受能力困难、心理素质低、厌上体育课的学生。具体表现为:体育意识模糊不清、行为消极懈怠、技能生疏不全、品德平庸无奇等。学困生成因很多,有体质条件、性别因素、饮食营养条件等。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提示,只要对学困生进行常规性辅导,改善学困生的学习方法、策略,就能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一、把脉学情,建立体育学困生档案

体育学困生是班级体育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他们比其他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信任和帮助。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把脉体育学困生的成因,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对于学困生,教师要抱有真诚的期待和信心,耐心地帮助他们。当他们在体育学习中遭遇困难时,教师要和学困生共同分析错因,提出改进方法和措施。同时,对于学困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给予积极表扬、激励。

只有对学困生的学情有精准的把握,才能避免学困生出现连续性、重复性、连锁性的错误[1]。学困生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困生“一错再错”。教师从学困生的每一次体育学习、每一个动作入手,将每一次错误归档,建立体育学困生学习档案,可以不断提升学困生的认知能力,进而突破学困生的运动障碍。

例如,教学《投掷实心球》,尽管笔者多次示范,但学生在投掷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错误,如有学生投掷球时将后引臂变成后屈臂等。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分门别类,区别对待。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要将其“记录在案”,对其悉心辅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超越原先的固化动作、挣脱技能障碍,将动作归正。例如,对于“后仰引臂动作”,由于学生的眼睛习惯看着前方,容易头部竖直而不能做出后仰动作,由此导致学生投掷球时不能向前上方投掷。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后仰引臂”动作确实能够提升投掷球的效果,笔者将档案中的部分学困生召集起来,从动作原理上启发学生:向前挥臂力气大,还是向后挥臂力气大?学生纷纷认为“向前挥臂力气大”。“但在投掷球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后仰头投球呢?”学生展开了深度思考。于是,笔者将两个动作姿势用铅笔在纸上画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后仰投掷的时候,向前弯腰,就是向前投掷的后仰动作”。有了深刻的领悟,学生从主观上积极改变,身体的趋向让学生改变了原先的错误动作。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的确,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正确的动作有可能只是一种模仿,而错误却绝对是一种“创造性”的经历,尽管这个经历曾经让学生“误入歧途”。只要教师能够把握学困生学情,对学困生进行因材施教式的纠错,让学生找错、辨错、改错,体育学困生就一定能够超越自我!

二、融入趣味,优化体育学困生辅导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改善体育学困生的学习必须顺应学生的体育学习心理,把握学生的体育学习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融入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析错、纠错学习中来。在把脉学困生学情后,教师必须跟踪学困生的学习档案,针对学困生的独特错误,采用适恰的手段、措施、策略,改善学困生的学习。可以说,许多体育学困生之所以学困,是因为其错误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以至于学困生“错误积累”“错上加错”。如果体育教师能够融入趣味,唤醒学困生的体育学习激情,对学困生的错误进行及时指点,助其纠正,那么,学困生的错误将被消灭于萌芽状态。

例如,教学《分腿腾跃》,对于学困生的体育学习,笔者首先和学困生谈心,从心理上进行积极的疏导。在学生分腿腾跃的过程中,笔者仔细观察,如学困生的助跑速度、节奏、眼神和面部表情等,分析学困生的错误原因,并根据经验找寻积极的方法。教学中,有些学困生动作定型,不容易纠正。为此,笔者融入趣味性练习、游戏等,采用必要的专门性练习和辅助练习让学困生进行“立卧撑分腿”“直腿起”的练习、游戏。由于是学生所熟悉的动作,因此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感受到腿部及全身用力时的肌肉工作状态。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绷脚尖、直腿的要求,用跳背游戏进行强化训练。由于教学循序渐进,这些学困生渐渐地“进门槛”,逐步突破学习障碍。最后,笔者让学困生展开跳箱的“分腿腾跃”。逐渐地,他们克服了分腿腾跃的心理障碍。

体育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动作的细节没有处理好、心理障碍没有疏导好就会影响学困生的学习。教师要依据每个学困生的学情,分析其学困成因,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找准对学困生施教的施力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困生的免疫力。

三、运用错误,开发体育学困生资源

错误是学生体育学习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对于学困生的体育动作错误,教师既不能视为洪水猛兽、惧怕错误,也不能听之任之、漠视错误,更不能对错误敷衍了事。教学中,教师要捕捉学困生的错误,引导学困生暴露错误、分析错误、反思错误,让学困生找错、辨错、改错[2]。只有运用学困生的错误,错误才能成为一种课程资源。

例如,教学《立定跳远》,学生易犯的错误主要是前摆手臂弯曲、后摆重心后坐。有学生在错误发生后,经过教师的语言点拨、启发,能够迅速调整到位。但是有些学生始终不能纠正偏差、错误。为此,笔者用“跳高架”和“小垫子”,巧妙地让学生自我纠正错误。具体方法为:在跳高架拉一根橡皮筋,橡皮筋于学生的距离依照前摆手臂伸直、正手触碰到橡皮筋为止。对于发生后摆重心后坐错误的学生,笔者用小垫子辅助学困生的学习。让他们的双脚后脚掌踩住垫子、前脚掌着地,做完整的立定跳远动作。由于这样的“自我纠错”非常有趣,不仅学困生,许多学生都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错误成为学生体育学习的动力引擎,成为学生体育学习的拐角,让体育课堂生成了许多别样的精彩。

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认为,教育的秘诀之一就是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错误”。对于学困生的错误,单纯依靠正面示范和反复练习有时是不能奏效的,最正确的做法就是要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运用错误,开发体育学困生错误资源,引领学困生在体育学习中自主建构,能够让学困生突破原有习惯。通过学困生的自我纠错和自我领悟,完成对错误的超越。

结 语

借鉴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激发学困生学习激情,引导学困生自主建构,能够让学困生有效“脱困”!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学困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等学科维度出发,更要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将学生的体育学习潜质诱发出来。如此,才能让学困生的体育生命在体育学习中得到丰润!

[参考文献]

[1] 杨文轩,张细谦.新常态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J].体育学刊,2015,(05):1-4.

[2] 黄泉伟.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路径探析[J].青少年体育,2014,(10):57-58.

猜你喜欢
学情学困生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6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8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44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44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