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如
(江苏省海门开发区中学,江苏海门 226100)
初中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但是文化功底较弱,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出现人文素养缺失的问题。爱因斯坦提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这只能让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人,必须让其获得美和道德上的辨别力。为了促使初中学生成为一个和谐的人,教师可以采用多维联动的方式,组织学生展开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若能将学生、学校、家庭有机联合在一起,构筑立体化的学习机制,将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
近代教育家黄炎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有业者乐业”,如何促使学生爱上学习,爱上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要将人文素养的提高作为初中学生经典诵读的切入点,颠覆固有思想,为初中学生量身定做全新的诵读课本。在汇集诵读课本的过程中不仅要和学生所学习的课堂文章结合起来,也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定自主选择的权利。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教师计划从国学经典中挑选一些和历史有关的内容,汇集成读本,鼓励学生阅读。在汇集读本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对学生人格修养的提高,所选择的文章都展现了古代优秀的历史人物。例如,可以从《史记》中选择《孔子世家》,让学生了解孔子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选择《伯夷列传》,让学生学习伯夷卓尔不凡的高尚情怀。除了选择《史记》中的文章外,还可以从《战国策》《左传》《新唐书》等经典历史著作中选择能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展现古人才智的文章。
此外,教师在鼓励学生阅读经典文章时,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让其阅读《孔子世家》就比较合适,可以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一定的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选集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文章阅读。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从中领悟立德修身的问题。
在汇集经典诵读的读本时,教师要注意内化学生的人格修养,注重古为今用、学以致用、立德修身等问题,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感受文化底蕴。学生能逐步将读到的传统文化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人格修养,沉淀为思想精髓,这样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诵读是一种在中国广为流传的阅读方法。在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文丛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注意诵读的语音语调,读懂文章的内容,更要培养学生专注的诵读气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展现出青春的活力[1]。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晨读等活动中高度专注、富有激情地诵读,将内在气质外显出来。
《出师表》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给学生阅读《三国志·诸葛亮传》等文章,或者让学生阅读一些展现诸葛亮形象的诗歌。如可以让学生深情诵读杜甫的诗歌《蜀相》,从而使其更深刻地感受诸葛亮的忠诚之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章法,了解一下如何诵读才能读出作者的内心情怀。教师让学生带着情感诵读诗歌,读出青春的情怀。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读到作者从景色描写到瞻仰诸葛亮为人的写作方法。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作者从缅怀到感慨,最后泪流满面,用深沉浑厚、抑扬顿挫的词风展现出了一种震撼人心的伟大力量。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深刻地体会到了杜甫的情感,同时也对诸葛亮的为人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方面内容:精神饱满,凝神聚气,节奏整齐,这样才能彰显青春的气息。在必要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榜样的引导下激发诵读情怀。
人文素养是学生个人道德修养形成的基础,这比单纯的知识积累更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感受胜利的喜悦,体会书香气息[2]。教师如果能给学生搭建一定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能让学生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下改变自己的内在气质。
在指导学生学习《孟子》中的篇目时,由于孟子的哲学思想较为深奥,所以学生感觉诵读的过程中很难真正理解作者的意思。为了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孟子的哲学理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开有趣的探究活动,如“为孟子写传记”的活动。学生不仅要阅读《孟子》中的篇目,了解其思想,同时还要阅读一些展现孟子生平的文章,然后思考孟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如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儒家思想。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就《孟子》中的某些篇章进行深刻探究,说说自己的哲学感悟,了解孟子如何从孔子的思想上发扬光大,加入自己对儒学的理解。如有学生撰写了小论文,体会到孟子的仁政学说在古代其实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因为他的观点被人们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所以最后孟子还是退居乡野,和学生一起撰写学术作品。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对于孟子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能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经典诵读活动时,可以联系学生的家长,让学生的家长也参与到亲子互读中。这样能让学生、学校和家庭形成立体机制,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经典,讨论经典中的问题,用身体力行的方式感受经典作品中提到的高尚人格。
《愚公移山》是一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家长,让其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作品,对诸子百家的思想有初步的了解。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家长进行相应的指导,引导家长掌握亲子阅读的好方法。亲子阅读最重要的是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其次是围绕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互动探讨。如在阅读《愚公移山》时,可以联系现实说一下,孩子在面对很多作业时也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要勇于面对困难,同样,家长在工作中也要有这样的精神,这样才能做得更好。家长可以给学生介绍当年毛泽东曾经引用此典故,并对其进行全新的诠释,愚公移山成了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精神的写照,这对于家长这代人来说有着一定的影响。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同时家长也了解了孩子的内心想法。
教师要对学生家长进行一定的指导,告知学生家长如何选择合适的亲子阅读书籍,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感受文中的人文情怀。
经典诵读活动能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传统文化,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时要构筑起学生、学校、家庭多维联动的模式,这样能让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活动中。
[参考文献]
[1] 周冠祥.经典诵读提升中职生人文素养的探索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3,(26):28-30.
[2] 杜丽静.通过经典诵读提升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方法研究[J].课外语文,2016,(1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