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怀鹤,王宏建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开封 475001)
2016年9月,受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研究组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成果。这一研究成果的发布是对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进一步贯彻与落实,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后续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1]。2017年8月17日,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对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做出明确要求。
河南大学附中作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中学,在整个河南省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学校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把德育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确立了“成绩优异、创新潜质、特长发展、社会责任”的办学目标,在开展德育工作,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我们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把课堂教学与德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2]。
发挥道德与法制和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引领作用,充分利用鲜活的时政素材,由学科组集体备课,设计制作教学方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道德情景剧和时政评述引入课堂,引领学生参与式学习,进而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在理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德育素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培育学生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在音乐、美术、体育等文体艺术类课程中则重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总之,通过国家课程,在加强德育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结合开封市厚重的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和我校长期的办学历史,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结合开封丰厚的传统历史文化底蕴,融入校本教材,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爱学校的美好情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附中和开封的厚重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爱校爱家的家国情怀。
为了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学校加强德育课程多样化改革和探索,初步形成感恩系列教育课程、文明礼仪系列教育课程、法治系列教育课程。
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德育来说属于隐性教育,对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因此,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的构建。
学校领导集体研究,聘请专业机构对校园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凸显环境育人的功能。当你漫步附中校园,花岗岩的“求真”雕塑给人启迪,教学区小花园的铜质“哺育”塑像引人深思。大门内侧的“勤奋、协作、求是、创新”的校风、校内两侧的橱窗宣传版面、教学楼显著位置镶嵌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共同营造了一个积极进取、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宣传长廊、校报校刊等载体打造浓郁的校园文化。学校教学楼的正面嵌入了“文明、求真”的校训;教学楼各班教室外的墙壁上张贴伟人画像、语录、名人名言;引导学生参与、创办校园刊物《花屿》,组建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定期组织专题图片展览、专题节目制作;各年级开展书香班级、书香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因此,立德树人也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中心任务[3]。多年来,我校注重德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主题班团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等爱国主义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文明习惯的培育。通过学生身边的鲜活事例,引导学生自我反省,学习先进、鞭策落后,对全体学生进行爱党、爱国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合主要节庆日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据开封市文明创建工作要求,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向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每年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由学生处统一安排,学生社团积极参加,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科学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开展“法治教育”专题活动,通过专家讲座、社团活动,宣传相关法律知识,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从而培育其珍爱生命,形成健全人格,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利用文体科技艺术节开展体育艺术科技教育活动。我们坚持每年举行一次大型的体育文化节,每两年举办一次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组织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并引导动员他们参与相关活动。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作品,每年秋季举行社团成果展。通过这些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及社会实践能力。
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要求,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验证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转化为素养。
充分利用开封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焦裕禄纪念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开封市烈士陵园、开封文化会客厅等,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推进学生深度理解所学知识,培育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学校还利用假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高中部分社团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去旅行。在旅行中集体研讨、自主学习,使课本知识得以被消化吸收,转化为能力素养的提升。
每学年,在学生处的统一安排下,部分学生社团根据社团活动内容,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如到敬老院帮助慰问老人,同学们给老人们打扫卫生,给老人们读书讲故事等;到儿童福利院,开展关爱孤残儿童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
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提出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力争做到规范管理,全员育人。
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经过民主协商,制定了完善的校园管理制度。分别制订了《河大附中课堂教学管理方案》《河大附中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河大附中教学服务工作制度》等,分别从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教学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为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为了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我校设有三好学生奖、学习优秀奖、道德风尚奖、热爱集体奖、文体特长奖、综合进步奖等多样化的奖项措施,激励和鼓励学生充分挖掘潜能,发挥特长。
为了加强德育效果,学校把师德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让每一位教职工以实际行动发挥示范作用。学校以“勤奋、协作、求是、创新”为校风来要求教师从教行为。通过教师的高尚师德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为了提升学校德育效果,营造一个全社会重视做人品德的良好环境,学校积极与家庭、社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认真办好家长学校,规范对家长的教育指导。每年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对起始年级的家长进行专题讲座。各年级都成立有“家长委员会”,每学期至少开两次会议来指导年级工作。每学期各班至少开两次家长会,平时利用网络平台等形式,加强家校联系与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建设社会、家校共育机制,把学校、家庭和社会融合起来,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根据德育工作计划,学校每学年都安排外聘专家,分别针对不同的主题定期开展河大附中道德讲堂活动。通过定期联系开封市教育局、公安局、团市委、科技局等部门,定期聘请社会各方面的专家进校开展专题讲座,形成一个多角度的育人机制。
总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德育思想为我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活力,也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所有这些工作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
[1]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 教育部教基二〔2014〕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3] 教育部教基〔2017〕8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