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注重“学理”

2018-11-28 06:15赵金凤
名师在线 2018年25期
关键词:学理神气首尾呼应

赵金凤

(江西省婺源县紫阳第三小学,江西婺源 333200)

引 言

“学理”原意是指科学的原理或法则。江苏南通特级教师李伟忠在“情理课堂”中提出了“学理”一词,他认为“学理”有三层含义:一是语文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二是语文教学要符合母语教学的规律;三是学生应通过语文学习掌握方法、悟得规律、发展思维[1]。这里提出的“注重学理”,主要是指在教学中应遵从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来组织课堂语言,处理课堂教学内容。

一、凸显童趣,组织课堂语言

中低学段的学生没有书面语言的积累,语言趋向于口语化,词汇量贫乏,所以课堂教学语言应浅白、形象地去表述抽象内容。记得刚教一年级的学生写汉字时,要认识田字格。笔者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邀请了一位很高明的书法老师来指导写字,这位老师会让我们把字写得非常漂亮,下面我们把他请出来吧。”笔者在黑板上贴出田字格,学生开心极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学习《从现在开始》一课时,导入课文后复习生字,笔者对学生们说:“狮子大王宣布命令之后,动物们都跃跃欲试。都有哪些小动物呢?他们都藏在词语的后头呢!我们把它们喊出来吧。”课件出示词语:轮流、星期、上任……学生们读一个,笔者点击一个,同时也跳出下一只动物,并适时夸奖:“太好了,你把小猴子给召唤来了!”“真棒,你把袋鼠给叫出来了!”……学生们在读童话故事时兴致异常高。是啊,面对低学段学生,教师语言应凸显童趣,形象的比喻,浅白的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强调示范,组织课堂语言

对于高学段的学生,语言的积累有了厚度,浅白、直观的表达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教学语言应趋向于文学化,用一些精彩句式或词语,给他们以示范性的作用,能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促进文学化语言的积淀。例如,《养花》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笔者在上课时引导学生关注“如此”在课文中具体指什么?并以“在温暖的春天里( )、在炎热的夏天里( )、在萧瑟的秋天里( )、在寒冷的冬天里( )”为句式引读重点句。经过反复朗读,学生自主总结出“循环”的意思。随后,再追问课文中还有哪些内容也是“如此循环”的,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如此循环”所蕴藏的作者的情感。以这样的语言在高年级教学时能让学生感到有趣,用文学化的语言创设情境,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还能升华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在引领学生品味“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一段描述后,教师动情地说:“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时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言语。请同学们来看。”(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教师继续动情地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这个痛失女儿的男人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这个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一条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天下的父母千千万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个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宝贝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学生在音乐中开始写作。这样的教学语言,给了学生示范性的引导,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最真的情感,学生情动而辞发。

三、形象直观,学习语言文字

中、低学段的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处理授课内容,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低学段课堂教学,让学生学着文本内容做做动作,学学神态,演演过程,观察观察图画,便于学生理解文本意思,积累词语,从而乐于朗读。在教学《从现在开始》一课时,笔者对学生说:“狮子大王宣布命令之后,第一个上任的是猫头鹰。”说完后,在黑板上贴出猫头鹰图像,课件同时出现放大的猫头鹰图像。“谁来说说猫头鹰的样子?”“对了,它很神气。”在课件上点击“神气”一词,并要求学生做出动作:“你在什么时候会觉得自己很神气?做做神气的样子吧。”接下来出示句子“猫头鹰神气极了”, 并对学生们说:“文中的猫头鹰比你更神气。”点击“神气极了”,指导朗读这个词语。这样一来,学生对“神气”及“神气极了”的理解更透彻,能较好地把握猫头鹰的情感,同时也不由得喜欢上了这样的童话故事。

四、迁移运用,学习表达方法

高学段的学生注意力趋向于集中,应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指导他们掌握方法,悟得规律,发展思维能力。在《养花》一课教学中,在学生理解了“如此循环”后,提出问题:“如此劳累,为何还要养花?”学生明确文末中心句“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并找出与开头相对应的句子“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点明写法“前后呼应”。学生根据提示“养花能( ),所以老舍先生觉得有趣”梳理课文内容后进行课后拓展,要求学生找出有首尾呼应的课文读一读,再次体会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并在自己的习作本上修改一篇文章,要求做到首尾呼应。学生在完成了这样的教学内容后,对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有了较深入的理解,悟得了规律,学会了迁移。

结 语

小学生学习语文,得讲“套路”,也要得法,还应注重学习规律。教学论认为,教师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还负有向学生传授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方面的有关知识、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学习品质等的重要职责。教师要“授之以渔”,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逐步掌握合理的方法,能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活动,从而有效地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语文思维体系、语文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体系,实现自身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学理神气首尾呼应
Plasma-assisted ammonia synthesis in a packed-b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reactor:roles of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acking materials
冰雪难美性项群跨项选材的学理基础、成功案例及实践路径
骑马肩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首尾呼应
神奇的“首尾呼应”
神气小老虎
是非“大数据” 喜忧两相倚
西汉道义观的学理形成
神气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