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因“疑”而精彩

2018-11-27 08:44王雅丽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巴迪愚公全班

王雅丽

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让学生自己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会进行设疑,促进疑问的深化,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真正获取能力,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自问,也可以向别人请教,增强问题意识,之后自己去解决疑惑,而教师只是处于辅助位置。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在实践学习与交流中形成能力。

一、在预习阅读中质疑、解疑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为学生质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文章的题目对文章的内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在出示课题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质疑,及时归纳总结,精选有阅读价值的问题,呈现给学生。《贱卖海张五》一文中,当我板书课题的时候,学生的疑问不自觉流露出来:海张五是一个人,怎么会贱卖呢?是谁要贱卖海张五?他和海张五有什么过节?我非常想知道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抓住课题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当学生的疑问出现后,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简单说一下文章出现的两个主要人物:泥人张和海张五。接着我梳理问题,呈现给学生学习任务:海张五和泥人张分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画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在自由阅读、合作阅读中也可引导学生质疑:边读书边把问题标注在字里行间,之后在组内解疑,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叙说。这样给学生培养一种习惯,预习就是边读边想,把有价值的问题呈现给全班同学。《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属于快乐读书屋的一篇文章,结构清晰,内容浅显易懂,不需要老师过多讲解学生就可以体会常香玉的高尚品质,完全可以交给学生去自学。学生在预习中知道常香玉对自己,对家人的“小气”;对人民,对国家的大方。之后把在文中标注的问题在全班提出:“小气”的故事有几个?大气的事例是怎样呈现的?用简洁语言归纳出来,此外作者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去借鉴的?

二、在讨论研究中设疑、解疑

阅读过程离不开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在不断的交流中碰撞出疑问,再由大家共同解疑 。《月光曲》中贝多芬的演奏,让学生通过读与交流对联想和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桃花心木》一文中种树人的奇特做法让学生争论不休,懂得了育人如同育树的道理。这样不仅促进了同學之间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魅力。

同时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和背景来到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要慎重对待每一位学生的读后感,抓住契机,组织学生对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小组内的研讨。如果课堂教学内研讨达不到共识,可安排学生继续读文,深入领会,也可借助一些其他手段来增加说服力。如教学《愚公移山》一课,学生对愚公和智叟二人都持有不同的看法。当学生在谈论二人的特点时,我设置了一个疑问:愚公的精神如今能够适应现代的生活吗?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呢?问题一抛出,全班小手齐刷刷举起来,眼睛里充满了期待。我知道他们是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由此可见,我的设疑在全班产生了共鸣。这时你会听到不同的声音:有的同学说,愚公的做法虽然有些愚蠢,但是精神可嘉,让我们学会做一件事就要坚持到底;有的同学说,愚公过于迂腐,也不懂动脑筋,不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当今社会是会被淘汰的……种种说法各有道理,不得不佩服学生的见解,也充分展示了每个学生的个性。

三、在交流汇报中答疑、促疑

交流是智慧的碰撞,它迸射出的火花,会让你为之心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它解决了教师面对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在体会文中母亲和父亲对“我”第一首诗的两种极端评价的看法时,我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站在不同角度理解,切忌思维定势。只去寻求同一种答案,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关于母亲和父亲对巴迪第一首诗截然不同的评价,一是从不同侧面表现了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共同关爱,二是从中也体现出巴迪从小爱钻研学习的精神,三是说明了父母的鼓励和鞭策是巴迪后来成才之路的坚实动力。允许学生从这样三个方面或其他不同的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我的鼓励中,对这两种评价的看法滔滔不绝,见解深刻,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收获。

学始于思,思来于疑。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疑问,在探究中产生思维火花,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学习的真正快乐。这样教师也就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了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东宁市实验小学)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巴迪愚公全班
现代愚公
原因
一起加油
凭什么第一是你的
一起加油
全班都“疯”了
谁更应当“愚公”
全班发言最积极的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