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文江
如何理解太极拳推手的“四两拨千斤”?“四两拨千斤”是太极推手中的比喻,即以小力破大力,是借劲使劲,即借对方进攻之力,自己只须使用较小的力量去改变对方力量的方向,破坏对方身体重心,使对方发出之力与我之力变成一个合力去战胜对方。
人们称道“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拳,却往往容易忽视了“牵动”两字。逻辑上讲,“牵动”是“拨千斤”的前提,“四两”是前提向结果的过渡。“牵动四两拨千斤”是形容,而并不是技术的客观再现的效果。“牵动四两拨千斤”从字面上容易使人产生“四两”的力则可“拨千斤”之感,结果许多人把“牵动”两字给忽略了,这是问题的根结所在。
“四两”太极之力就能“拨千斤”,关键在“牵动”。从力学原理来说,“牵动”“千斤”须有千斤以上的力,则千斤方可动。然太极拳是武术,不是物理学的机械做功,它是人的行为。人是能动的,具有思维性的创造。“千斤”要“拨”,则要有上乘功夫“借力”,借力打力,“牵”字由此而来。推起手来,你来我往,意在“拨”对方,施力于“拨”。对方之力刚出,我顺其力略一“牵”,对方因“牵”而动,我稍事一“拨”(此力可能会远远超过“四两”),百十余斤的人则失其根基而动。笔者以为“四两拨千斤”的根本是“牵”字,一“牵”字表现太极推手之精华。
“牵”字里含防、击、推、拉、带、拽、拨、抹……含对太极拳推手两种矛盾共存、共克的唯物、客观、主动把握的主观意识和技巧。如果我们在“牵”字内意识到如此之多的技术内容和观点,对“牵动四两拨千斤”也就不会简单地理解成“四两”之力便可“拨千斤”了。“牵动四两拨千斤”只是形象地说明“牵动”的前提,而并不能理解成一种必然的结果,也不适合把这种形象的说法作为技击技术的规律,更不能主观上认为这是一种太极拳的精华,它只是说明了一种太极推手的现象。
一般人认为太极拳的技击是相当神秘的,笔者以为说穿了就是在运动中掌握对方的运动惯性,在对方失重的状态下,我以我之劲力迫使对方继续加速度地失重下去。太极拳的技击不是在两三年内即可见效的,数十年未得其宗者也不乏其人。
在发放劲力时,还要考虑速度问题,要集中全身合并的力量于一点,加快速度猛力发放,如弹簧压缩后的突然弹射一般。这样发放出的劲力,有着无比的威力,从竞技角度来讲就是杀伤力很强,一般是难以躲避的。拳经说:“来宜听真,去贵神速。”在推手中得机得势时,劲力的发放要干脆、清脆,而绝不拖泥带水,只有这样发放出的劲力才是最理想的。拳经说:“进如疾风吹人,电光猛闪,愈速愈好。”
综上说明,力量和速度是劲力的重要因素,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速度比力量更为重要;速度越快发出的劲力就相应地越大,越有实用价值。所以在太极拳架子的劲力练习中有一“冷”字的要求。拳经说:“如皮肤无意燃火星,如雪地冰天打寒战。”练就这种劲力虽不能说已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也已达到比较完美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