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导向下青年教师区分性绩效评价实践探索
——以广西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为例

2018-11-24 02:48李翠芬苏瑞琨
梧州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青年教师绩效评价

李翠芬,苏瑞琨

(1.2.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区分性教师绩效评价方法是指在承认教师个体差异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类型教师的群体特点,采用有区别的绩效评价方法对教师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进行针对性评定和测量的一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方法。该文提议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基于学校发展战略,根据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各阶段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定位,有区分地进行绩效引导、培养、评价和帮扶,实现个人、教学单位和学校绩效的持续提升。

一、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因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技术应用、开发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国家必然的战略选择[1]。

高等教育是经济供给侧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承担着供给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在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推动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中能发挥一技之长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它通过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和制约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指出,推动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加快推进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提高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水平,以解决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和人力资源市场出现“高级技工荒”的矛盾,已成为当务之急[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2013年起,加快建立高等学校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通过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倾斜,逐步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3]。

面对当前形势,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应充分思考国家发展全局、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时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明确契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办学定位,从战略的高度谋划学校的建设与转型发展:以国家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和国家推动的“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纲领为统领,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口,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向技术应用、开发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转型,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提高高校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和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4],实现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

二、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发展战略

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发展战略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以学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创业就业为目标,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抓手,推进“双师型”教师和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以及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办学层次。

三、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推行青年教师区分性绩效评价的意义

课题组通过对广西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结构现状的调研分析,发现当前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中普遍存在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偏少、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缺乏、“双师型”教师不足、骨干教师极少的结构特征。应用型专业教师紧缺,究其原因,固然有国家未对研究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实行分类评估、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科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未专门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设置评审条件、广西教育厅未出台认定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实施细则等外因,关键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未深刻领会、贯彻实施国家倡导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未及时调整高等教育供给侧——教师的结构,仍固守传统的人才引培模式和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教师引育缺乏规划性:学校只注重从高等院校引进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教师,主要依靠高等院校按传统的学术理论研究型学术标准和教学模式培养博士,对教师未实行分类管理、引导、培养、评价和帮扶,导致具有应用型素质和能力的教师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未能真正落到实处。

调研数据显示,广西公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大约占全校教师的三分之一左右。这部分教师精力充沛,经验不足,可塑性强。学校如果能够在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初期,以青年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从事的专业教学工作为标准,将青年教师分为主要从事非应用型专业理论教学的“理论教学型”教师、主要从事应用型专业理论教学的“理论教学型”教师、主要从事实践教学的“实践教学型”教师、能从事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四大类,采取分类管理,根据学校人才发展战略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各阶段的特点,构建区分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导青年教师确立自身的发展定位、明确实现目标的途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采取针对性的继续教育模式和体制机制支持和帮助青年教师自主实现个性化发展,运用区分性的绩效评价方法有效评价青年教师的素质、能力、经历以及教学、实践、科研与服务过程,将会更快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

四、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构建青年教师区分性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路

(一)完善青年教师分类分层分级评价制度

1.合理确定教师绩效评价标准

鉴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2017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通知》强调“优先新增国家区域发展重点领域、空白领域和亟需领域的学位授权,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应用型为主,重点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建议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周密部署,根据《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基本条件》,储备数量充足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担任过硕士生导师的专任教师,并根据本校重点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对应的《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引进和培养数量充足的“双师型”专任教师和具有高级职称特别是教授职称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任教师,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经验的专任教师,参加过相关学科专业教育培训、专业研修、课程研讨、考察交流或海外学习和工作的专任教师等[5]。

鉴于广西尚未制订出台体现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考核要求的高校教师系列评审条件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建议应用型本科高校参照《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试行)》及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证书目录,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使命和本校情况,制订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及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证书目录,并将对教师的实践教学经历、能力和水平的考核要求纳入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条件中。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建议应用型本科高校以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关于教师队伍板块的审核指标、本校制订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修订完善的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条件等对教师队伍的学位、资历、经历、能力、水平的要求作为制订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的基本依据。

2.构建导向式青年教师区分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青年教师区分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建议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根据对青年教师的要求和发展导向,分层分级设计青年教师绩效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针对各类青年教师的培养重点和培养目标选用相应评价项目及其评价指标,分别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调动各类青年教师从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一,设计15个评价项目层。根据对教师队伍的学位、资历、经历、能力、水平和培养要求设计评价项目,包括学位,教师岗位资格,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即职称),适用于专业实践教学的非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职业资格与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研究生导师资格,理论教学经历,实验实训教学经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经历,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经历,实践经历,培训经历,服务经历,理论型骨干教师,实践型骨干教师及其他[6]。

第二,设计评价指标级。根据对青年教师的具体要求和评价项目分级标准设计各评价项目下的评价指标,并根据学校的战略目标导向,经过科学论证后给予各级评价指标精准赋分,将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教学、实践、科研与服务工作要求及其重要程度细化到绩效评价指标中。

第三,构建四个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学校对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和教学基本技能等要求以及对不同类青年教师的特殊要求,分别构建非应用型专业理论教学型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型专业理论教学型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践教学型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双师型”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类青年教师采用有所区别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绩效引导和评价。

(2)各类青年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非应用型专业理论教学型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非应用型专业理论教学型教师,主要指非应用型专业课专任教师和公共课专任教师。以提升教学技能、教研科研水平和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培养成为骨干教师目标为导向设计绩效评价指标。选用学位,教师岗位资格,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即职称),研究生导师资格,理论教学经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经历,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经历,培训经历,服务经历,理论型骨干教师,其他等十一项绩效评价项目及其具体评价指标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应用型专业理论教学型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型专业理论教学型教师,主要指担任应用型专业教学工作,只从事理论课程教学不从事实践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除了按理论教学型教师选用绩效评价项目和指标评价外,还主要以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和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获得相关行业企业的资质与职称,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目标为导向设计绩效评价指标。选用学位,教师岗位资格,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即职称),理论教学经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经历,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经历,培训经历,服务经历,适用于专业实践教学的非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职业资格与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实验实训教学经历,实践经历,其他等十二项绩效评价项目及其具体评价指标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实践教学型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践教学型教师,主要指担任应用型专业教学工作,拥有行业企业实践、知识、经历、能力、素质及其资格、职称、职务,主要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除了按实践教学型教师选用绩效评价项目和指标评价外,还主要以适应理论教学要求、提升理论教学水平、获得高校教师资格和高校教师系列讲师及以上职称、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目标为导向设计绩效评价指标。选用适用于专业实践教学的非高校教师系列职称和职业资格与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实验实训教学经历、实践经历、学位、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经历、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经历、培训经历、服务经历、教师岗位资格、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即职称)、理论教学经历、其他等12项绩效评价项目及其具体评价指标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双师型”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双师型”教师,主要指担任应用型专业教学工作,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高校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职称,兼有理论与实践教学两方面知识、能力、素质、资质、职称、职务,能从事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教学的教师。以提升双师素质和能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等级,培养成为骨干教师、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硕士研究生导师目标为导向设计绩效评价指标。除了不选用教师岗位资格评价指标外,选用其余的学位,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即职称),适用于专业实践教学的非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研究生导师资格、理论教学经历、实验实训教学经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经历、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经历、实践经历、培训经历、服务经历、理论型骨干教师、实践型骨干教师和其他等14项绩效评价项目及其具体评价指标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区分性运用绩效评价方法

本文研究的核心是构建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青年教师区分性绩效评价体系,因此贯穿青年教师区分性绩效评价全过程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是目标管理法,通过目标检验工作完成情况及成效;对于评价素材的归集和分析,主要运用档案袋评价法,结合不同的评价项目及其具体的绩效评价指标,可区分性选择建立结果型、过程型、展示型三种类型的档案袋[7];对于青年教师的绩效表现,可针对不同的绩效评价指标,选用作业标准法、360度绩效评估法等绩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1.目标管理法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Drucker.P.F.) (美国)在1973年出版的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管理:任务,责任,实务》(英文书名:《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译者:王永贵》一书中指出:管理的目的是完成组织的既定目标,管理的本质是对从事工作的人的管理,处理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绩效管理、目标设定等是管理的具体手段[8]。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只有掌握管理的核心本质,科学运用目标管理手段协调个人和学校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才能顺利完成学校的战略目标。

应用型本科高校运用目标管理法这种最典型的结果导向型绩效评价方法,就是将学校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转化为各项总目标,设计绩效评价项目;再根据对青年教师的具体要求和评价项目分级标准设计评价指标;对青年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核心是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即完成目标情况,不注重评价教师的行为,这使得青年教师有足够的空间自主发挥,自我控制发展过程,消除了以往对评价的抵触心理,乐于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不断向目标方向努力迈进。个人发展的同时也为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

2.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袋评价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做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收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以此体现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的努力程度、进步状况或成绩。

档案袋评价法同样适用于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绩效评价。根据本文构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区分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不同的绩效评价项目及其具体的绩效评价指标,可通过区分性建立过程型档案袋、结果型档案袋、展示型档案袋等不同类型档案袋提供评价事实依据。例如,对青年教师的理论教学经历、实验实训教学经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经历、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经历、实践经历、培训经历等反映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历程的评价项目,主要建立过程型档案袋积累评价素材;对青年教师的学位、教师岗位资格、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即职称)、适用于专业实践教学的非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职业资格与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研究生导师资格、服务经历等反映青年教师的知识、素质、能力的评价项目,主要建立结果型档案袋提供评价素材;对于青年教师获得的荣誉、奖项,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等反映青年教师优异成绩的评价项目,主要建立展示型档案袋呈现评价素材。

运用档案袋评价法,学校、教学单位、教研室能够依据青年教师提供的事实依据,合理评价青年教师的学习与成长过程,分析青年教师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激励、帮扶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教师通过制作档案袋,可以明确绩效评价对青年教师的发展导向,自我管理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积极地投入评价过程并反思自身的学习和工作,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发展历程、努力方向,既往积累、发展计划,已获成绩、争取业绩,从而有效激发青年教师谋事做事的主观能动性。

3.作业标准法

作业标准法是根据员工按照正常规程操作和按照平均速度操作应该达到的工作标准制订各项作业的评价标准及其衡量方法,让员工预先了解和熟悉这些作业标准和衡量方法,按部就班操作,定期根据员工的工作情况和成效对照作业标准进行评价的一种绩效评价方法。

本文构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区分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对理论教学经验、实验实践教学经验评价项目中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规范、教学效果、参加教研活动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等指标的评价,可以采用作业标准法,有助于青年教师明确工作职责、业务规范,不断改进教学技能。

4.360度绩效评估法

360度绩效评估法起源于20世纪80 年代,是由美国Edwards & Ewen等学者在某些企业组织中开展应用研究而形成的绩效评价经验做法。该方法操作的核心是由被评价人员的上级领导、同一层级同事、直接下级、服务对象及外部工作关联者等同时对其进行绩效评价,单位考评小组对评估数据进行客观真实的分析后得出考评结论,在分析考评结论的有效性基础上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被评价人员,让被评价人员了解自身存在的差距,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改进措施,最终达到改善被评价人员业绩的目的[9]。

在本文构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区分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对青年教师任教水平指标,可以采用360度绩效评估法进行全方位评价,有助于获得完整、准确、客观、有效的考评结果,帮助青年教师认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改进措施,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三)构建“传帮带”式青年教师区分性绩效评价体系

为了让青年教师少走弯路、又好又快地成长,本文设计了一套建立在“传帮带”制度基础上的青年教师区分性绩效评价体系,即为青年教师选派导师,从青年教师到校开始三年内全程指导、帮扶青年教师成长。导师首先是帮助、引导青年教师根据所属类别的青年教师绩效评价指标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每年应完成的计划任务和明确实现目标的途径;其次是根据青年教师提出的帮扶需求,提出帮扶措施,指导、帮助青年教师逐项过关;第三是指导青年教师按照一定标准建立业务档案,注意积累绩效评价的事实依据;第四是每年参与对青年教师的绩效评价和帮扶对策研讨,及时发现偏差、及时纠正青年教师的发展轨迹。该绩效评价体系的执行程序主要通过“应用型本科高校青年教师绩效评价表”完成。

应用型本科高校青年教师绩效评价表

续表

培养期 评价 评价 分值 指标评价项目 (赋分)培养前评分第一年评分增加分值累计分值第二年评分增加分值累计分值第三年评分增加分值累计分值 评估事实依据个人帮扶需求帮扶人员及措施帮扶取得分值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经历……(赋分)……(赋分)实践经历……(赋分)……(赋分)培训经历……(赋分)……(赋分)服务经历……(赋分)……(赋分)理论型骨干教师……(赋分)……(赋分)实践型骨干教师……(赋分)……(赋分)其他……(赋分)……(赋分)

注:1.表中各级评价指标的赋分值应由使用单位根据战略目标导向,经过广泛征求意见、科学论证后精准赋值。

2.评价标准所列的非高校教师系列职称和职业资格、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均指适用于任教专业实践教学的资格。

(四)合理运用导向式青年教师区分性绩效评价结果

本文构建的青年教师区分性绩效评价体系,指导思想是帮助青年教师明确发展方向、了解发展路径和要求,重在引导、帮扶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旨在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激发青年教师的内生动力。因此,主张绩效评价结果不与岗位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同时,学校可通过校内收入分配制度调动二级机构和指导教师帮扶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主要方法是学校每年将教师培养和引进的任务分解落实到二级机构,建立二级机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考核制度;二级机构真正推行青年教师“传帮带”制度,为青年教师选派优秀指导教师,准确评价培养期开始前青年教师获得的分值、培养期内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各阶段增加的分值,将指导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获得的分值计入指导教师的岗位绩效考核加分项,激励指导教师全心尽力培养青年教师。

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行以战略为导向的青年教师区分性绩效评价体系,应组织保障,措施护航,广泛宣传,加强培训,使青年教师的战略看齐意识成为行为自觉,让绩效评价指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青年教师绩效评价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