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舒怡
从小学开始起,语文就是我的优势科目,而英语分数虽然说不上十分突出,但也无功无过,不会拖后腿,于是在当下江苏高考只以语数外三门算分的大局势下,我的名次一直随着我的数学成绩波动.对于理科班学生而言,数学的200分几乎占了480分总分的半壁江山,我母校的校长也曾经说过:“数学行,不行也行;数学不行,行也不行.”
高中我在一个非常优秀的班级里,班里不乏竞赛可以摘几个“国一”、“省一”、证书都够用来打扑克的大神级人物,但脑子特别好使的尖子生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还是像我一样在课堂上戳着眼镜拼命记笔记、课后为一道题可以劳神半小时的普通人.因为语文几乎不用我来操心,所以在数学主导了我的成绩的形势下,我几乎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压在了数学上,高三一年尤甚.对于时间的分配各人有各人的不同,但是接下来要说到的应试技巧和对于数学科目学习与复习的安排,对于像我一样的数学中等生而言应该是具有普适性的.
下面上千货!
关于听课
认真听课!这比什么都重要.
高中班里曾经有过一条标语:课上抬头,课后埋头.我深以为然.课上对于老师讲解内容的有效接收比课后花多少时间去刷题、上补习班都重要.有些同学课上总是埋头苦干,为了赶作业,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别的同学少,然而收效甚微.课上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可以加快课后作业的完成速度,并为下节课的预习腾出时间,形成良性循环,
至于笔记,有些同学是“成也笔记,败也笔记”.笔记记得比王后雄还要详细的不在少数,但是却因为在课上要补全笔记而跟不上老师讲解的节奏,为了补全一道例题的过程却错过了下一道题思考的时间,这是大忌.我在数学课上记笔记大部分时候都是一边活页纸一边草稿纸,老师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几乎都是简略记在草稿纸上,例题也是简化后抄在以后作为笔记成稿的活页纸上,在课后将知识点与教辅用书中的讲解结合起来补全在活页纸的空当里,再将例题像新题一样做一遍,这样既可以练习也可以复习当天的知识.
笔记本我喜欢那种可以放很多活页纸的好用耐用的活页本或活页夹,便于“温故”,也便于在以前的笔记中插入“知新”的内容,做到知识的整合.
关于复习
在高三复习的一年里,我手边的资料根据模块复习的推进换了无数,但是有两本绝对不会变,一本是高一高二的课堂笔记本,另一本是一直积累到如今的错题本,笔记本的重要性以上已经强调,在此不加赘述.下面讲讲错题本.
错题本是一个需要坚持且必须坚持的长期工程,我的错题本不如笔记本好看,有剪贴的题目也有手抄的,本子的厚度也因为这个而加厚了一倍,错题本我仍然建议使用活页本,我自己有个习惯,碰到差不多思路的题目会联想错题本上的题目,然后把新的题目不断补充分类,最后形成一个个专题.我的高中数学老师说过,高考出题是没有模板的,但是它们有原型和母题,比如我们常常做到的一个对数函数与分式相加的函数f(x)=lnx+2(x-1)/(x+1),我整理的专题告诉我一套模拟卷中有五道题是以此为核心展开的,一个又一个专题可以让我理清头绪,从复杂的题目中抽丝剥茧出它的核心,从而在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对它有一个较准确的预判和较快速的答题思路的构建.
到高三复习的后期,我几乎不做难题,而只是以填空题和前三道大题:三角、立体几何、应用题为主.高考试题的题目难度设置也确实验证了我的做法的正确性.
复习最主要还是量力而行,个体性决定了复习方案绝不可能千篇一律,但是前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后期能够有东西可复习、不至于无所事事的重要前提,
關于应试
应试方面,其实也是四个字:量力而行.
战略性放弃其实非常重要,在两个小时内完成一份综合卷其实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任务,你不可能指望自己能够200分一个差错都没有.比如我自己在做一份卷子的时候,第19、20题的最后一小题除非看一眼就有大致思路,不然我都会选择能猜出答案的就猜,实在写不出来就战略性放弃的策略.而实际上,除去这两道题(一般12分),最后两道填空题和附加题最后一小题,每张试卷其实我都有60 +14 +14 +14 +16 +10 +10+35—173的基础分可以拿,这个分数不管放在高考还是普通考试中都已经算是一个十分漂亮的分数了,然而很多人连这个分数都拿不到,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策略和正确的时间分配.
我在高考中也放弃了第19、20题的最后一小题,转过头来计算填空题最后一小题.我的高考数学拿了179分,填空题拿了满分,虽然不算好看,但绝对也不难看.
时间安排上我一贯认为越简单的越要多花时间,按照以上我的策略,把简单题和难题中能拿分的都拿完我一般需要一个小时一刻钟,剩下三刻钟就可以用来攻克难题,此时需要专注于一题,以能算出最终结果为目标,切忌这里写写那里写写.为了节省时间,还需要积极思考有没有能使用的简便方法,比如填空题中的特殊值法(填空题算出答案即可的特殊性告诉你绝对没必要跟它死怼过程),再比如草稿纸上计算时用“1”来替换比例常数“k”;这些时间看似很少,但是累积起来数目惊人,还有笔记上记过的高级公式和课本上没有但是证明过的结论,虽然不可以直接用,但是可以为解题提供指向性(解析几何在这一点特别明显).
高中三年的数学学习让我充分认识到,要考一个高分是很难的,一个满分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但是一个不难看的分数是相对简单的,只需要一点坚持和一点技巧和耐心,最后还需要大量的时间,
毕竟,在学习上,能用时间耗出来的事儿,那都不叫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