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 程丽芳 郭正清 钱培刚
摘要:现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已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新形势下的任务和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人文知识等方面入手,对《健康与药物通识》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与实践。
关键词:新形势;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7-0120-02
在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如何减轻健康的威胁已刻不容缓,特别是在国家大健康战略的推动下,本科生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所以苏州大学每年有好几百名学生会选择进入《健康与药物通识》的课堂。
《健康与药物通识》同其他通识教育课程一样,没有高深的理论,开卷了然。但是,它却和专业课不一样,闭卷也不会茫然。因此,这门课自然而然地容易和大家心目中的“水课”、“垃圾课”联系起来。然而,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是,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文化自觉;塑造共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要求通识教育课程,应该在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修养和知识结构、培养创新人才、凝聚社会共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共同构建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目标的根本保证。因此,通识教育课程意义非凡、责任重大,绝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
那么,如何对《健康与药物通识》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设计和实践,显然非常重要。这关系到选课学生,既要人进入教室,还要心留在课堂,才能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从2010年秋季开始对苏州大学全校本科生开课,2014年成为苏州大学教改资助的3I课程。201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健康与药物通识》教材,由苏州大学杨红老师主编,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的老师参编,2013年被评为苏州大学优秀教材。迄今为止,已经有4255名苏州大学的学生使用教材并参加课程学习。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主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针对性地选择重点教学内容
《健康与药物通识》课程涉及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涉及公共食品安全、环境安全,涉及日常健康维护、心理危机与干预、突发应急事件处理、急救常识,涉及药品及其相关产品及合理用药等诸多方面。课程内容多,范围广,以上许多内容甚至可以专门开一门课,可见在有限的36学时课程时间内是难以面面俱到介绍的。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根据在第一堂课学生作业中选出的最感兴趣的内容,结合课程大纲和当前形势需要,筛选出重点教学内容,并将整个教材各部分内容分别安排为详讲、略讲或自学。
在对于重点内容的讲解上,注意正向引导,同时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比如,在关于“道德健康”的讲解时进行拓展,针对目前学生对婚恋问题感兴趣,介绍要拥有长久的感情和幸福,找对象并非一定要“高富帅”或“白富美”,关键是要找到具有“共同价值观、同情心和大爱”的人。因为在时间、精力、财力等付出上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不仅可以避免当今普遍令人烦恼的出轨问题,彼此间矛盾少,恩爱有加,而且同情心和大爱会使人容易与对方的家人、朋友相处,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社会资源,自然有了获得长久幸福的基础。而同情心、大爱和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正是道德健康强调的义务感、人道主义行为的重要体现。所以,得出结论:找对象的关键应该看重道德健康;当然我们首先自己要道德健康。从而突出了道德健康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二、精心设计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为了调动学生课堂內外学习积极性,《健康与药物通识》课程采用以下教学形式:
课堂内,老师讲授内容结束后,引导学生在老师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写下课堂联想,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接着展开课堂讨论,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有些内容,采取讲授与实验配合,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讲到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时,现场以便携式仪器测定教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含量、PM2.5污染指数,测定各类饮用水的pH、含氯量、矿物质等课堂演示实验,形象生动地引导学生关注与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充分利用苏大药学院省级药学学科综训中心的资源,带领全班同学参观药学院并参加药学开放创新实验“提神止痒膏的研发”,实际体验药物的制备过程,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将好奇心转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外,将学生分为5—6人的小组,引导他们在课程内容范围内自定题目,通过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网上查询系统,查取专业资料,通过官方网站获得正面资料,整理和制作PPT,在期末与全班同学交流,共同参与讨论,各抒己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并将此作为考察内容之一,由同学和老师共同打分评价;在第一堂课建立班级微信群,并教会学生利用本课程网站及其论坛,为方便随时交流、弥补遗漏、答疑解惑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以上各项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而且,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摄取知识,训练了学生自我设计能力、自觉监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注重人文知识的拓展和精神世界的塑造
尽管《健康与药物通识》是偏医药类的课程,但它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同样应该以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修养和知识结构,涵养人文情怀与气质。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公民意识,通过举例“舍得”一词,强调的是“舍”,其因果关系是有“舍”才有“得”,启发学生发现汉语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积极奉献,学会正确地处理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
并且,利用上课前的短暂时间播放:富有人生哲理的配乐PPT、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的展品欣赏等图片,而且在微信群中转发:读书的重要性和方法、艾滋病对大学生的威胁与应对策略等文章,对于学生人文知识的拓展和精神世界的塑造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上工作是我们针对新形势下的任务和要求,对《健康与药物通识》课程进行的设计与实践。由于当前所处知识和信息爆炸时代对人才质量要求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审慎的思辨能力和宽阔的视野与胸怀,并且学会将国家发展需要,与自身条件和自身兴趣相结合,规划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成长、成才和成功全面健康才能促进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将努力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探索,把《健康与药物通识》课程建设成为让人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杨红,严忠勤,程丽芳,等.建设《健康与药物通识》课程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
[2]孙宇.以学生为本 办好让学生满意的教育[J].中国高等教,2005,(6).
[3]黄松林,岳青.基于因子分析的某高校学生公选课选课行为研究——以“营养、膳食与疾病”课程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11).
[4]李丽妍.公选课《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4).
[5]李泽,赵海莹,文玲子.中医药院校公选课设置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6,(33).
[6]陈福龙,闫洁,任林昌.如何上好大学公选课——以石河子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