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演讲课中多模态教学的体现

2018-11-19 10:57刘昕
现代交际 2018年19期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

刘昕

摘要:多模态教学主张利用网络、图片、视频、音频资料、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及肢体与肢体语言等多种渠道、多种教学手段。本研究区别了多媒体与多模态,探讨了演讲教学中多模态授课的具体体现及其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发现,在演讲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充分运用语言媒体和非语言媒体,增强了演讲授课的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模态演讲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比较好的达到学习目标,掌握本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语言媒体和非语言媒体如手势语等展现多模态演讲能力。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 英语演讲课 多模态演讲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9-0017-02

一、英语演讲课程特色

英语演讲课程,区别于一般的英语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有如下目的:第一,让学生了解演讲发展历史以及学习相关理论;第二,通过分析中外名家的演讲,让学生了解演讲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第三,学会演讲稿的写作方法,知道如何开头、如何论证、如何结尾,同时能够区分几种演讲类型的不同特点,如介绍型演讲、告知型演讲与劝说型演讲等;第四,学会利用现代技术与各种媒体进行已备演讲、即兴演讲以及特殊场合的演讲;第五,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在公共场合的英语演讲能力。由此可见,英语演讲教学是涉及英语教学、口语教学、写作教学和传播学等相关知识与信息,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一门课程。

目前关于演讲课的研究涉及几个方面:第一是对演讲者演讲焦虑的研究,如:McCroskey(1977)、Meihua Liu & Jane Jackson(2008)和金双军(2009,2011)等都发现中国学生的英语演讲焦虑水平高。第二个方面的研究是从演讲课课程本身进行的。Smallwood(1976)、Churman(1986)、袁雪芬(2000)、任文(2007,2017)、周青(2013)等一致认为:英语演讲课非常必要。同时,还有一些专家学者对演讲课的课程设置、演讲课的内容、演讲课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如王彤(2001)、陈朗(2010,2013)、郭玺平(2018)等。第三个方面的研究是从演讲技巧方面和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进行,如王叶芳、侯彩静(2015)、江晗(2012)等。

从各位学者对英语演讲课程的研究来看,大家都很注重演讲课程的内容、形式,也涉及了一些演讲课的授课方法。如陈朗(2010),他极其详细地介绍了三个模块,即引介英语历史上各界著名演讲辞,引介不同体裁演讲辞,引介公众英语演讲。同时,他还涉及了“课程过程”“以学习任务为基础”和“以学习者为中心”。另外,他提出一定的教授方法,即“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接受性到产出性再到创造性过渡”和“要最大限度地提供学习者运用目标语进行互动的机会以加强语言习得的认知发生程度”等。

但是,目前只有少量有关英语演讲教学的研究涉及多模态教学,几乎没有研究涉及提高学生的多模态演讲能力。本研究重在引进英语演讲教学中的多模态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多模态演讲能力。

二、多媒体和多模态

(一)多媒体

要弄清楚多模态教学,首先得弄清楚一些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根据Scollon & Levine(2004)的观点,媒體是符号分布印迹的物质手段,如产生语篇采用的印刷或手写的手段,说话发出的声音,身体动作或计算机显示器上的光脉冲(张德禄,2010)。在英语演讲课堂上,教师授课,有口语交流、会在黑板上板书、有PPT、有演讲音频和视频、有眼神交流、有手势语言等,这些都属于媒体。学生在练习演讲的时候,也会应用多媒体。由此可见,媒体可以分为语言媒体和非语言媒体。它本身并不带有意义,只是意义传递的载体,只有通过形式层面的组织和模式化才具有直接表达意义的能力(张德禄,2010)。

(二)多模态

模态是可对比、可对立的符号系统。多模态和多媒体不同,来自社会符号学分析领域,兴起于21世纪初,在短短几年内国内外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根据顾曰国(2007)观点,模态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的叫双模态,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在演讲教学课堂上,教师用英语授课,会用计算机、网络,提供视频、音频文件,PPT文件,会带一些实物和模型上课,会惟妙惟肖地运用身体语言,这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教学。多模态教学模式是一种模态的话语不能充分表达其意义或者无法表达其全部意义,需要借助另一种来补充。不同模态相互协调,借助一种或者多种模态更加充分地表达意义。总的来说,不同模态的话语实际上都是体现讲话者的整体意义的。

三、英语演讲课中的多模态教学

多模态化教学这一概念是由New London Group在1996年提出的新术语,它作为一种教学理论,主张利用网络、图片、视频、音频资料、角色扮演等多种渠道、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参与语言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听说读写能力。

(一)多模态授课

张德禄(2009)认为,多模态分为语言媒体和非语言媒体。其中语言媒体包括伴语言(音响、音调、字体、布局、停顿)、纯语言(声音和文字);非语言媒体包括身体和非身体,前者包括动作、面容、肢体;后者包括工具(如PPT、音响扩放、网络、实验室等)和环境等。

1.语言媒体

在演讲课上,教师上课的语音是师生间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教师书写在黑板/白板上的文字、教材上印刷的文字和视频、音频、网络图片中呈现的文字提供了知识信息(郭万群,2018)。在演讲课上,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演讲发展的历史、相关的理论、演讲准备、演讲的精彩开篇、演讲的结构与论证以及结尾、语言的选择与修辞、段落与句子的组织与安排等内容都需从教师提供的文字中获取。通过这些语言媒体,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巧。另外,教师规范标准的语音语调、亲切的语气、美妙的音色、柔和的音质、合理变化的语速、有意识的停顿和节奏等非语言媒体促进了师生互动,强调了重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提高了教师的课堂管理,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内化。

2.非语言媒体

一般情况下,英语演讲课授课地点在教室。在笔者所在学校,教室属于多媒体教室,教室正前方的墙上黑板,供教师板书;讲台是电脑控制台,电脑可以控制学生的屏幕,也可以随时上网提供任何演讲相关的视频资料,也可以提供PPTs。多模态教学主张,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网络、计算机等多种资源,以及各种视觉(图片、视频等)、听觉手段,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学习兴趣。此外,多模态化教学还要求教师在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用好自身资源。教师上课时要情绪饱满,表情和肢体语言要丰富,以唤起学生的共鸣,最大限度地优化各种可利用资源。教师用多模态教学法传授知识和组织课堂,通过使用不同的媒介把静态的资源,包括服饰、发型、脸型等和动态的资源,包括语言声音、表情、动作、姿势、目视等纳入教学过程,给学生以全方位的多感官充盈的体验,引起多层次的联想,实践已证明,大脑记忆东西与联想密切相关,联想越多记忆越深刻”(顾日国,2007)。因此,教师的非语言媒体包括教师的仪表、肢体动作、图片、道具、投影仪、动画、视频、计算机、互联网、语料库等,这些非语言媒体的高效语用可以传递信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内容,增加课堂信息容量,丰富课堂信息,方便教学反思,增强人际互动和人机互动等辅助的作用。

(二)多模态授课的意义

1.加强了演讲授课的效果

英语演讲课的目的是学生掌握英语演讲的中外历史、公共演讲理论、讲台艺术、演讲稿的写作方法与修辞手段、演讲中的媒体辅助技术;通过课堂训练,学生富有技巧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准确掌握并区分中、英文演讲的异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在教师的授课中,教师有意识地用多种模态,比如听觉模态(语音材料、语音语调等)、视觉模态(文字、视频等)进行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注重语音语调,运用生动有感染力的语言,抑扬顿挫,灵活运用各种身体语言与手势全方位吸引学生。同时,教师还为课堂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和充实的授课内容,包括视频、音频材料、PPTs、图片、图表、实物等,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中。另外,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表达观点,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与练习演讲能力,学习实践各种模态的运用,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英语演讲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锻炼了演讲能力,特别是使用语言媒体能力的提高和非语言媒体能力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2.培养了学生多模态演讲的能力

学生在多模态的教学环境中,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多模态演讲能力,通过长期的学习、锻炼和实践,他们能够运用各种现代设备包括网络和计算机提供音频、视频、PPT、各种颜色的搭配等手段展示演讲内容,运用身体语言来强化演讲内容,运用手势语或者在音量、话语速度、语音语调等的变化来增强演讲效果等方面的演讲能力。

经过观察,学生在第一次演讲中,由于对演讲各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学生的演讲效果都不是很好,95%的学生没有准备PPT,90%以上的同学不敢与观众有眼神交流,99%的同学不能自如地运用手势语等体态语。随着对演讲知识的了解和实践练习的增多,同时通过教师对多模态演讲的强调和對学生多模态演讲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随后的告知型演讲、演示型演讲及劝说型演讲中,能够轻松随意地运用各种模态进行演讲,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加符合逻辑,安排更加合理,肢体语言更加丰富。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与访问,学生感觉多模态演讲能力非常重要,100%的学生都承认终身受益。

由此可见,教师将“多模态”理念融入英语演讲教学,借助案例向学生阐释“多模态”的内涵、多模态的表达方式,以及如何运用多种模态组织协调演讲,重视演讲内容和过程,更好地建立与观众的人际关系,降低英语演讲焦虑,提供学生多模态的学习过程和在实践的过程中习得多模态演讲能力。

四、多模态教学的意义

多模态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演讲课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效果,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多模态演讲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多模态教学中的各种模态相互协同、相互补充,以视觉模态、听觉模态为主模态,教师利用不同的模态和运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教学设备等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运用语言交际的相关理论包括社会文化知识、语言能力、交际策略、心理生理机制和言语交际语境来教学。通过大量的输出的实践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使陈述性知识内化为程序性知识,达到对演讲相关知识的彻底掌握,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文化修养、心理素质、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等综合能力,促进英语演讲课堂教学从教师为中心转变成学习者为中心,促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成为积极主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朗.公共英语演讲课程内容活动及其评估规划[J].外语研究,2010(6):56-62.

[2]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3-11.

[3]郭万群.大学英语多模态课堂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5).

[4]郭玺平.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英语演讲课程设计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8(3): 87-90.

[5]金双军.大学生英语演讲焦虑及原因探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433-1435.

[6]任文.英语演讲课与能力素质培养[J].中国外语,2007(1):66-70.

[7]任丽花.多模态视角下大学生英语演讲中的非言语交际能力初探[J]. 2013(12):142-145.

[8]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7.

[9]周青.中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课程现状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9):111-118.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多模态教学
信息化时代下高职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探讨研究
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多模态教学模式探讨
多模态教学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语言情境的建构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多模态化的探索
浅谈多模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初探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初中英语听力多模态教学
英美文学赏析中的多模态教学探讨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多模态视角下大学英语四级听力改革应试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