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桂林山水》短小精悍、情境优美,是习作学习的难得素材。教师让学生深度阅读文本,以文本为习作学习依托,学习其表达技巧,对全面提升学习习作品质有重要帮助。教师发动学生展开情感诵读、展开语言鉴赏、拓宽延伸阅读训练,都可以获得丰富的习作动力。
关键词:《桂林山水》;立足文本;以读促写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7-02
作者简介:李春娇(1975—),女,福建省浦城县实验小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
《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散文,文本内容不多,却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习作感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需要立足文本展开多重阅读体验,学习文本中的经典语言、结构技巧和情感表达,为习作提供更多启迪和帮助。诵读文本时,从情感角度出发,理顺其结构,为习作整体构建提供帮助;语言鉴赏时,从描写视角展开对比阅读,学习表达技巧,为习作语言运用提供支持;延伸阅读 时,从拓展训练角度推进,学习习作表情达意能力。
一、诵读文本,建立习作结构意识
《桂林山水》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最后是让学生展示诵读。为给学生诵读提供更多支持,教师还专门为学生准备了诵读背景音乐。学生诵读展开后,教师不时给出一些指导,帮助学生矫正语气语调,注意诵读抑扬顿挫技巧的把握。学生诵读之后,教师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和结构,达到学生学习认知的顺利建立。“这篇散文是专门描写桂林山水的,通过分别介绍描写,写出了桂林山和水的基本特点。文本结构是总—分—总,先总写桂林山水特点是‘甲天下,然后分别写桂林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是加以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文本概括,并逐渐达成学习共识。
为让学生对文本结构设计有更深刻认知,教师设计了一道问题:题目是“桂林山水”,开头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什么后面介绍顺序却是先写水后写山呢?这样安排是不是不合理?问题抛出后,学生开始了热烈讨论。经过一番分析对比,学生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根据题目应该先写山后写水,但第一段中有这样的交代——这些是在漓江乘船观赏的,自然要先写漓江水了。”教师让学生依照这样的写法,对自己去过的景区进行描写。学生大多去过很多名胜景区,自然有太多的习作素材。有学生写“花果山见闻”的,有写“黄山四奇景”的,还有写“张家界探奇”的……教师从学生习作结构方向展开评价,促使学生学习文本结构形式。
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宜诵读环境,学生在配乐诵读中感受了文本纯美意境,身心都受到美的洗礼。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文本结构,学生很快就给出明确回复,说明教师问题设计是比较适当的。让学生总结文本结构特点,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一些写作的结构方法,为后来习作做准备。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质疑讨论,进一步明晰文本结构特征,最后是发动学生展开习作操作,因为接近学生生活认知,习作设计执行效果显著。
二、鉴赏语言,学习习作表达技巧
学生对经典语句有特殊敏感性,教师以文本语言为鉴赏对象,发动学生深入文本语境进行感知体悟,自然能够收获更多学习启迪。教师利用多媒体投放文本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让学生找出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学生展开热议,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认为:“这段话是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生动形象介绍了漓江水的特点。”也有学生这样说:“作者从‘静‘清‘绿三个角度展开描写,不仅写出漓江水的丰美,还写出了漓江水的精神。”教师给出自己的点评和总结:景色描写关键是能够抓住其特点,而语言鉴赏的关键是能够找到其应用方法,并以此展开关联性分析,总结出表达效果,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语言鉴赏操作。
教师继续发动:“大家都能够从修辞、写景角度展开分析,其鉴赏点选择是比较准确的,学习这种写法,自由选择一种物象,用多种写法展开描写,看谁能够有更精彩的表现。”学生拿到习作任务后,开始热议、思考。经过一番操作,学生大多顺利完成了习作训练。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习作成果,并让学生展开自评互评活动。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对习作技巧总结都比较到位。“我认为描写离不开修辞,只要多运用几种修辞手法,自然能够获得精美的语言。”“精美语言来自细致的观察,描写不是修辞方法的罗列,需要针对描写对象实际展开习作操作。”
教师先让学生展开经典语言鉴赏活动,体会作者精美语言应用的特点,然后组织学生展开习作练习和讨论。从学生具体表现可以体察到,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学生以文本为依托,以经典语段为学习榜样,其习作训练有明确的学习榜样,自然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进入习作操作之中,并在不断对比学习中形成语言表达技巧。
三、延伸阅读,历练习作操作能力
课堂阅读教学没有统一形式,阅读训练设计更是自由而多元,教师让学生背诵第二段、第三段,对桂林山水特点有更清晰认知。为让学生习作操作有更多启迪,教师为学生布设了一些延伸性阅读任务:《桂林山水》内容不多,但成语却不少,找出成语,体会其深刻意义。学生对成语还是有一定感知的,很快就找到一些,经过筛选,确定成语应用,并让学生展开释义操作。学生通过阅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最终得到成语释义:“波澜壮阔”,形容水景波涛很大,景象壮观。“拔地而起”,形容建筑速度之快,如同山峰陡峭……
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认知之后,教师再次发动学生展开习作训练:作者对桂林山水描写时,选取了不同角度展开的,现在对“云”进行描写,要求体现几个方面,并注意成语的运用,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有了学习认知,掌握了几个方面展开描写的方法,很快就给出了描写。课堂展示开始,学生积极发言,展示自己的创作:“云朵真奇啊,一会儿变成了牛,来势汹汹,一会儿又变成了羊,温柔似水;云朵真白啊,白得像刚粉刷过的墙壁,洁白无瑕;云朵真多啊,大大小小的云团,堆满了天空……”教师对学生优良表现给出积极评价:“能够活学活用文本写法,从不同角度展开描写,而且有意识运用了成语,提升了表现力。这都说明你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后写作要学会应用,建立写作技巧方法意识,这样才能大幅度提升习作品质。”学生听教师这样评价,都觉得特别欣慰,纷纷要求展示自己的习作,课堂互动呈现和谐性。
教师让学生通过深度阅读解决一些成语,这是阅读积累的一个方面。成语是固定的短语,文本中恰当运用成语,其表达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小学生习作中有意识运用了成语,增强了表达效果。教师为学生布设习作任务,要求学生从不同方面展开描写,学生具体操作时,能够按照教师要求展开,与文本描写呈现一致性,学生认知内化情况良好。学生习作展开时,教师能够给出针对性评价,也给学生带来不少动力支持。通过多重发动,学生习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成长,体现教师教学智慧。
《桂林山水》文質兼美,语言、结构、情感、主旨等方面设计都比较典型,为学生习作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教师要深度挖掘文本内涵,从不同方面展开引导,让学生深入文本体验语言美、情境美、情感美,通过习作技巧训练,形成良好习作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秀云.以读促写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基础教育与教学,2017(22):248-249.
[2]李 勤.小学语文课堂以读促写训练初探[J].作文世界(小学版),2007(9):92-96.
[3]马英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