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惠坚
摘 要:数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活动过程。如何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呢?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才能主动探索,进而获取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求知欲 实践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的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时,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是简单地直接给出问题,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探究问题。
2.设置故事情境,引发求知欲。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一些有趣的故事片段,使学生在聚精会神听故事的同时,进入到新课意境。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教师以故事引入:“一天,小白兔和小灰兔给山羊伯伯收白菜,山羊伯伯把6筐白菜按1:1分给它们,那么两只兔各分得几筐?分得同样多吗?第二天,小白兔总结经验,动作迅速地帮山羊伯伯收了许多白菜,山羊伯伯很高兴,又把6筐白菜按2:1分给小白兔和小灰兔,这时两只免各分得几筐?还是平均分吗?”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到平均分只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特殊情况,迫切想知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
从生产和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教学相关、生动形象的实例,能使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并很快地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起到触类旁通,引人入胜的效果。
例如,教学“折线统计图”时,先投影出示某位病人体温记录统计图,教师问:“看统计图,你看到了什么? 病人身体有无好转?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你在哪里见过这种统计图?”此时此刻,学生再也控制不住,把自己在报纸、电视、杂志、医院等所见说出来,使学生感觉到折线统计图在生产和生活中运用很广泛,并不感到陌生,从而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4.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实践欲望。
在讲新课之前,演示新知的直观材料或直接指出新知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教师首先在讲台上展出火柴盒、魔方、罐头、陀螺、跳棋等,先让学生辨别哪些物体是我们学过的几何形体,接着指出象陀螺、跳棋的这种形状的物体叫圆锥体,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请同学们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心想一想,圆锥体有什么特征,圆锥体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通过演示、观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5.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设置一些令学生迷惑不解、好奇关切的悬念,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心中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兴奋状态,从而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前,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吗?”学生可能回答:“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教师写出:23、36、19、123、429的数,再问:“这些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吗?”学生用除法验证后,发现有的能,有的不能。学生感到迷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新方法是什么呢?这样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重新观察,主动地寻找规律。
6.设置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把新知寓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带着好奇心,探索精神,在玩中获取知識、巩固新知。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在讲台上摆出汽水、笔盒、玩具汽车、钢笔、皮球等,并标上单价,模拟生活情景,让学生扮演顾客、服务员,进行卖买。通过游戏,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好数学的欲望。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求知欲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选择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方法。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条件、不同时间来选择,使学生初步明确了学什么,为什么要学。
2.创设的教学情境,要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灵活性和新颖性、直观性和形象性、生活性和实用性等。
3.要注意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忪自由的学习氛围。
4.教师在引导启发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大胆去猜想、去实践,对于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
5.由于激发求知欲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运用知识,因此花费的时间不宜过长,应该在较少的时间内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投人到学习之中。
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儿童在学习中产生迫切的求知欲,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发挥,要想方设法点燃心中探求新知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学习的需求,自觉地、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