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新,秦 刚,李珊珊
(1.济宁医学院管理学院;2.日照市中心医院,山东 日照 276826)
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行,到2020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毕业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因此,临床本科生的求学成本、学习周期以及职业发展都发生变化[1]。
选取山东省属医学院校在校临床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包括济宁医学院、泰安医学院、滨州医学院、潍坊医学院等,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四所高校的700名临床本科生从多角度分析其全面规培背景下的职业认知情况。
调查主要涉及3个方面:(1)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学校等;(2)职业选择与认知情况,包括理想单位、择业标准、毕业后选择、对医生职业的态度等;(3)对规培政策的了解与评价。
本次调查采用统一自制问卷,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09份,有效回收率87%。
采用SPSS 24.0软件对609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在被调查者中,男生共252人,占总人数的41.4%,女生共357人,占总人数的58.6%,男女生性别比例较均衡。
此次调查中,低年级学生(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共30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0.6%;高年级学生(大四、大五)共30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9.4%,年级分布相对平均。
近年来,关于学医压力大、时间长等负面舆论不断增加。在调查中,有66.5%的在校医学生认为这种论断是有一定道理的,仅有33.5%的学生认为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年级(1=大一,2=大二,3=大三,4=大四,5=大五)和负面舆论认可度(1=非常赞同,2=有一定道理,3=不太赞同)两个变量在P<0.01水平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R为- 0.722,显著性水平为0,且呈现负相关,即年级越高,负面态度越严重(见表1)。可见,在校医学生随着学习年限的增加,对未来的职业前景的看法越负面[2]。
表1 年级与负面舆论认可度相关性分析
**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有近10%的临床本科生就业倾向从医院转到其他类型单位,其中低年级有6.52%的学生放弃医院选项,高年级有12.04%的学生放弃医院作为其理想单位(见表2)。可见,随着年级的增加,职业信念发生改变,把医院作为其理想就业单位的学生比重在下降。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6%的学生非常了解规培政策,明白其来源、内容和走向,有29.2%的学生基本了解规培政策的内容,其余68.2%的学生并不太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规培政策。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对政策的了解程度(1=非常了解,2=基本了解,3=不太了解,4=完全不了解)与学校是否做过政策普及(1=有普及教育,2=没有普及教育)在P<0.01级别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R为0.742(见表3)。可见,学校政策普及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对政策的了解程度。
表2 就业理想单位变动情况(%)
表3 学校普及情况与政策了解程度相关性
**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在态度调查中,有85.4%的学生支持规范化培训制度,其中60.1%的学生认为该制度有利于提升医生的医疗水平,20.7%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完善对住院医师的培养。总体来看,被调查的609位在校医学生对规培制度有比较理性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共有91.3%的被调查学生选择继续考研深造,其中,有75.5%的学生选择本科毕业后考取“四证合一”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原因在于其毕业后可以同时获得毕业证、学位证、医师资格证和规培证。
调查结果显示,有60.9%的学生倾向于规培后去三甲医院就业,有33.5%的学生选择去普通二、三级医院(不包括三甲),仅有3.3%的学生选择去基层医疗机构。这在整体上与规培的目的相背离,加剧了基层医疗机构优质人才短缺的现状。
发挥“偶像示范”的作用。职业精神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注重价值观的内化,鼓励临床本科生到医疗机构拓展眼界,参观学习专业领域的高水平手术和诊疗过程,树立职业“偶像”或“榜样”,通过体验式学习,发挥优质参考群体的作用,明确其职业发展路径,培养职业使命感。
近66%的被调查学生反映学校尚未开展对规培政策的解读工作,出现专业教育与行业政策脱节的现象,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零散且不正规。因此,建议学校设立专门的课程深入解读规培政策,从个人和全局的角度,全面分析规培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规培观念[3]。
在个别访谈中,很多学生无法准确表述“专硕”和“学硕”的区别,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评估,建立多维动态的医学生能力评估体系,包括学生自评标准和教师评估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评标准结合自身兴趣、学习情况进行动态自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情况对其进行定期评估,综合双方评价,临床本科生对自身的科研能力和临床能力有更全面、准确的认知,实现“学硕”与“专硕”的合理化分流。
面对规培后医学生积极向大医院涌入的现象,学校可以通过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将规培后的临床本科生直接输送到基层[4]。一方面有利于实现我国医疗资源的平衡供给,另一方面有利于缓解临床本科生的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