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静仪
摘 要:在新课改条件下,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被视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而语文活动课程也成为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通过语文活动课程的开展,一方面可以锻炼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响应语文素养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另一方面寓教于乐,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语文素养。在语文活动中,要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落实语文素养目标来带动语文活动的进行。
关键词:语文素养;语文活动;中学语文;新课改;语文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培养和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被放在基础的位置,而且实践表明,中学语文活动课程能够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教学方式日益受到专家学者和一线语文教师的关注。通过研究中学语文活动课程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不仅可以使学生个人的社会技能、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发展,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育中认可中华民族文化和现代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中国不断发展强大的今天,迫切需要以掷地有声的话语发出中国声音。新课标提出:“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语文素养的定义及分类
语文素养是中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2001年,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2011年,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新课标》)中则进一步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应该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新课标》中将语文素养的构建表述为:“学习并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宽文化视野,发展语文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个意义宽广的词汇,它包括语文学科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语文学习习惯、语文情怀、语文词汇、健全人格在內的综合素养,是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品格与能力。
语文素养具有一系列的特性,这与语文活动开展的效果相符。首先,语文素养具有实践性,是在感受、聆听和练习等训练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的,并且通过审美活动、思维活动、想象活动、创造活动等不断将其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其次,语文素养与语文学科一致,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能运用语文知识技能,并在文化、经验中形成对人与社会的独特理解。再者,语文素养还具有阶段性,与学生的身心发展一致,语文教学要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配合,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后,语文素养还包括创造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由于自身成长经验和天生条件的不同,对文本的理解和对写作会有千差万别的表达方式,这些独特的差别,就是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体现。可以看出,语文素养具有与语文活动相同的特性,语文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实践形式,在实践情境中进行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策略。
二、语文活动: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
语文活动是一种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具体落实到高中的学习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高中语文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指出:“语文活动课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得到运用。”语文活动式教学是近几年来中学语文课堂的一种方式,受到了国内一线教师与学者的广泛重视和认可。
1.语文活动的界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思维一般仍然是“经验型”,即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但是其具体形象的思维成分仍然发挥重要作用。所以,语文活动中可以加强学生主动参与,进行外出参观、实地调查访问、观察制作等多种形式的感性活动增加经验。
语文活动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区别于狭义上的教学活动。高中语文系列活动是依托课堂这个平台,以“活动”为中介,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实现语文课程的价值。活动有利于建立课堂教学范式。语文活动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增长对学习的自主认知。目前,有部分一线教师也注重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语文活动在教学内容、方法、运用上不同,即它更强调语文本身具有的实用性,如开展“编报抄写大赛”“新闻发布会”“语言的艺术”“错别字普查”等专题活动,给语文课堂带来趣味;它更强调学生自主参与的实践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自觉参与活动,并且这类活动往往是学生自行设计安排、自我表现为主的,如“朗诵”“辩论赛”“猜谜”“故事分享会”“演讲”等;强调语文活动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运用能力,包括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观察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审美能力等,可与其他科目结合起来一同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如“课本剧”、外出参观和考察、“小记者”等。
在语文活动的类型上,根据人数多少可分为个人活动、团队活动、班级活动、学校活动等,个人可以写日记、做手工、课外阅读等;团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或者老师意见进行划分,团队内共同完成某项活动目标等,如进行书法学习、排练小话剧等;而班级或学校层次以上的,可以举办各类竞赛、文艺表演活动、演讲讲座或者外出参观等。不管什么形式都需要进行合理的预先安排。
2.语文活动课程的价值
现今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存在脱节,基本处于传统的老师单方面灌输给学生,缺乏有效互动的教学方式上。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出现了缺乏自主实践的能力,不能灵活地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场合当中,存在语文能力的局限性。而当今语文的教学方式应从教师以“教”为主,转变成以学生的“学”为主,以传统学习“知识”转化为提升“素养”。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中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语文的理解和体验,进而阐明感悟和思考,表达其审美感受,教师在其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锻炼其综合能力。
语文活动的价值首先体现在使语文课程教学富有趣味,寓教于乐,可以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其个性、人格的健康发展;其次,不仅培养个人的高尚道德情操,也加强了与他人的合作,锻炼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加深对他人、对社会的理解,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再者是多渠道、多类型、多方式的活动丰富了语文课程的资源,这与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密切相关,使得活动补充了传统语文教育课程所不能提供的实践性经验,而这类经验往往才是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素养的形成是潜移默化、长年累月的,语文活动方式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积累和广阔的视野,可以使他们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其素养。
三、教师在语文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新课标》将“语文素养”的培养放置基础地位,各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响应,肩负起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根据标准树立正确的语文课程教学理念,重点运用语文活动这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正确的教学行为。
1.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水平
李可闻在《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之我见》中,提出要提高教师语文素养可具体在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人格素养、品德素养四方面入手,即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夯实教学基础,提升自身语文教学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和品德观念。
2.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语文素养理念
首先,教师进行语文活动的目的是掌握和积累语文知识,重要任务是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设置语文活动。其次,教师要把握住“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把握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学生发展阶段性和个性化进行教学;还要调整教学目标,并注重语文活动课的研究化、科学化。黄卫华在《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方法浅谈》中提到:“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项目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普及。在课堂教学上,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教师在活动课上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语文活动,即“语文”要先于“活动”,要使得活动带有语文课程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满足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这也反映出语文活动课程不能一味地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要继续注重对学生研究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最后,构建起多元评价体系,采取综合的、清晰的衡量指标,突出学生的亮点,提供指导性意见等,也可使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到评价中。
3.教师尤其要搞好自身在语文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在语文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的角色。所以,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即在学生能力的发展中,可以担任一个点评、指导的角色,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度;在学生活动的进行中,要担任一个有效监控、提供心理疏导、保障学生安全的角色,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活动的设计中,参与准备活动。
4.教师要落实语文活动的设计
从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实施操作、创新表现、评价总结五个步骤出发,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从教学的目标出发,由教師与学生商讨之后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根据问题明确自身的任务,分清楚是个人还是团队配合,由教师分配还是自由组队确立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在具体实施中收集信息,运用自身能力准备情境中需要表达的东西;进行创新展示,突出学生亮点;最后要进行评价总结,双方重视语文活动课程的总结,以激励学生的方式,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共同提升语文活动的质量。
总之,基于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建构与教学实施的目标,语文活动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备受重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突出语文活动课程的积极影响,响应新课改下培育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仍然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谢辉.高中语文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2]李可闻.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之我见[J].现代教育科学,2015(4):108-109.
[3]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39-42.
[4]黄卫华.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方法浅谈[J].语文建设,2014(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