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桃 刘喜波
齐齐哈尔大学
随着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科学的评价体系已经成为顺利实现课程目标的保障。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诊断性测评与英语教学的关系入手展开调查研究,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却鲜见。周红(2017)提出将诊断性测评这一系统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实证研究[1]。众多学者的研究都为诊断性测评的编制发展打下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也从不同层面为诊断测验的编制提供了借鉴。但这些研究提出的理论比较局限,因此未能被广泛推广应用。在这一背景下,探索一种能对高中学生英语阅读出现的问题做出诊断并促使其优质化改进的测评工具,通过诊断性测评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培养高中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育测量中的“诊断”这个术语是从临床医学上开始受到关注的。18世纪中期 Bloom提出测验对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接下来的测评研究奠定了基础,直到20世纪80年代由赵裕春(1981)提及诊断性测验,是测量工具的萌芽阶段[2]。汪芳(1998)提出了英语诊断性测试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而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3]。诊断性测评也叫教学测评或者前置测评,通常用在教学活动之前,以学生的知识程度、专业技能、智力水平和体力状况、情感状态等为对象进行评价,以此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准备情况,进而判断学生对于新教学目标的满足情况,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以加强教学活动对学生需求和背景适应性的教育测量工具。诊断性测评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水平调整授课计划。诊断性测评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测评内容的针对性。测评的目的是查找学生英语阅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对细节内容做出诊断分析。(2)对测评过程的连续性。测评可体现在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体现在课堂结束后,从而做到层层深入分析,步步综合,直到找到答案。(3)对测评结果的保护性。其结果主要反映现状或所需,只供教师或者研究人员掌握与参考。(4)对测评分析的系统性。诊断是从表面特征出发,继而深入的找出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一步提出改进的策略和方案。
在实践教学中主要是借助了诊断性测评的工具,结合高中学生的学情,分析并编制试题,完成了教育测量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诊断性测评工具在高中英语阅读的整体应用设计,诊断性测评对新课标下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的阶段影响和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情况并自主制订学习计划。
(一)菲尔德法则(常用的试题编制原则)提到了试题确定的步骤是:有明确的主题内容;初步拟定调查问卷;请教相关的专家;对调查问卷做出处理;发放问卷以后收集问卷的数据;根据数据情况提出新的问题;统一意见以后再确定预期测试,最后才能确定测试题。图一是参照刘冬(2016)[4]提到的幼教合作诊断性测评工具的思路,制定的关于高中英语阅读学习的测评设计。设计主要分三部分:试题的整体研究;试题确定的具体指标体系;检验试题。
图一:诊断性测评在高中英语阅读的整体应用设计
(二)诊断性测评对新课标下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的阶段性影响
1.读前教学(Pre-reading)。“读前活动”是英语阅读的导入阶段,这个阶段有三个主要任务:背景知识的激活;提前预习新单词;预测文章内容等。此阶段阅读活动适合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The Top-down Approach)对高中学生进行阅读的引导,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话题背景知识,为进一步解决阅读问题和语言障碍打好基础。诊断性测评在读前活动中是做前测准备,初步掌握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后续诊断性测评试题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持。
(2)读中教学(While-reading)。“读中活动”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应清楚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该阶段设计的活动以训练学生阅读技能为主要学习目标,这一阶段适合采用自下而上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解码分析阅读材料的能力。诊断性测评在这一阶段的作用是根据前测收集的相关信息,进行英语阅读测试,将结果细化成系统表格,反馈给学生。
(3)读后教学(Post-reading)。“读后活动”是培养学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后续思维锻炼的一种互动,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探索观点相联系,具体活动包括:对学生阅读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对阅读策略使用的评估;对阅读质量的检查评估;阅读材料的多样性联系等。这一阶段适合采用交互补偿模式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诊断性测评在这一阶段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巩固并运用阅读策略,提高自身英语阅读能力,完善的英语综合学习能力。
(三)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情况并制定英语阅读学习计划
制定学习表格无疑是记录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有效手段,不及时巩固和复习,知识体系就会被遗忘。强化理论(上文提到的诊断性测评的理论基础)是学习复习的必要条件,正好与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的遗忘规律呈互补关系,同时坚持间隔性原则,调整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会使英语课堂的阅读效果更显著。
时间在英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兴趣才是学习过程中真正的领跑者,所以课堂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学习能力,主动制定英语阅读学习计划。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形式多样的计划,例如:每日计划、周计划和月计划,进行小组间良性比拼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的热情。
结合我国课程改革要求,为提高诊断性测评在英语阅读上应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需要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发挥引导作用,督促学生进行自我诊断,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教材运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科学合理,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注重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注重思想道德结合情感教育等。英语课堂教学中除了在语境中教授语篇的英语词汇外,还可以选用参考书中的语料库,锻炼学生读后续写,利用新学词汇进行微写作等方式拓展阅读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反馈的数据(武尊民2011)[5],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阅读问题。
第二,评价学生。评价学生可以发生在教学前期,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在教学后期,所以教师必须要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诊断获取信息的合理性,最后有针对的评价信息。教师恰当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可使用的方法如下:(1)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对学生进行观察,从表情中掌握学生对英语阅读教学内容的反应,并对教育教学环节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各个课堂环节之间更加紧密。(2)讨论法。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阅读内容组织课堂讨论,可以更迅速地收集到相关信息,也为教师逐步形成断诊意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3)测验法。测验是为诊断性测评这一教育测量工具的一种特殊手段,其测量的英语阅读题目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阅读题目形式以客观题为宜,题型一般采用学生熟悉的选择题、辨析题、填空题等为主。(4)对话法。课堂结束后,适宜以师生对话的方式诊断学生对英语阅读内容的理解,但要注意把话题集中在需要诊断的内容上,教师要对学生发言内容进行分类,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并对之进行归因,改善课堂教学方法。
第一,确立英语阅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机,是学生了解英语阅读知识的源泉,是学生探索英语阅读学习方法的主动力。
第二,制定英语阅读学习计划。英语学习计划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从宏观上分析预习,复习和巩固知识的时间,进而合理安排,促进阅读优质化学习。
第三,掌握英语阅读学习策略。根据个体差异性,选择适合的学习策略,节省英语阅读的学习时间,有效学习英语篇章。
第四,合理安排英语阅读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完成与学生的接受程度呈U型曲线关系。学习强度不宜过大或者过低,适中的学习强度会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英语阅读任务的完成。
第五,提高英语阅读学习能力。准确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专业技能是英语阅读学习的基础,学生可以先稳固词汇基础,再逐渐提高阅读学习能力。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诊断性测评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由于客观条件,理论知识局限和欠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今后更加系统的,全面的研究,这就促使笔者以后更加深入的研究诊断性测评,努力提升自身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继续分析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善诊断性测评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