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莉
摘 要:对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应用价值进行阐述,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方法进行探讨与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与看法,希望能够从理论层面上为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运用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学生素质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重点。而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成为重点研究课题。其中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针对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应用价值
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对体态律动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以英文歌曲为例,受限于语言能力的欠缺,很多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困境,而将体态律动运用起来,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肢体动作,那么就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对陌生的歌曲产生兴趣,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状态,对于改善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2.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提升
运用体态律动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听觉练习、节奏练习以及即兴创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比如,在听觉练习中,学生通过聆听优美的音乐而做出一系列肢体动作,可以对音乐技巧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可以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对音乐这门艺术的魅力有所感悟。其次,节奏练习也是体现体态律动价值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的音乐知识可能对于学生而言相对枯燥,而通过体态律动的节奏训练,可以将音乐知识更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再比如,即兴创作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路与想法融入音乐学习与表演中,对于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而言无疑有着积极的影响。
3.提高课堂效率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可以更好地发挥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凭借自身的想象力伴随音乐做出肢体动作,让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去感知与领悟音乐,如此一来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水平也可以得到更快的提升,对于提高音乐教学课堂效率而言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探析
1.通过体态律动,展现音乐节奏
音乐的学习离不开对节奏的理解与把握,因此,在运用体态律动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注重展现音乐节奏,让学生对音乐节奏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不同歌曲表现出来的情感可以通过不同速度的节奏来表现。以《瑶族舞曲》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在走廊步行,对音乐所蕴含的情感进行感悟;再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挥学生做出坚定、快速的肢体动作以配合音乐节奏,感受解放军坚强的意志品质。
2.通过体态律动,突出音乐音调
节奏与音调的结合可以更好地表现出音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二者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加强音乐节奏的把握的同时,还需注重对音乐音调的学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体态律动的运用,突出音乐音调。以4/4拍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手上的动作,分别用上、下拍手的方式来表现弱拍、强拍以及次强拍;再比如2/4拍的学习,教师可以用向上拍来表现强拍,用拍腿来表现弱拍。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将各种音乐的音调表现出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
3.通过体态律动,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小学音乐学习有欣赏教学这一环节,教师也可以运用体态律动来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去发掘音乐中的内容特点,然后根据音调与节奏的变化,用肢体动作表述音乐所反映的故事与情感,通过这种律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个更好的感悟,进而使自身的音乐欣赏水平得到提升。
4.运用体态律动应注意的问题
不可否认,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是非常高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需要认识到小学音乐与体态律动的特点,对体态律动的辅助作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要为了运用体态律动而运用体态律动,而是要凭借此来改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进而才能够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站在音乐教师的角度,应该紧密结合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形势与特点,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对体态律动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优化,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增强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玲玲.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B版),2014(2):215.
[2]潘虹.浅析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運用[J].新课程(上旬),2014(1):184.
[3]宋淑媛.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