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错误”为“拐点” 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2018-11-13 12:00庞彦福许彬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运算能力错误初中数学

庞彦福 许彬

【摘 要】运算错误是大多数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在学与教的过程中,教师应不仅要求学生订正错误,进行纠错,更应该引导学生研究错误,弄明白运算错误的背后是什么。引导学生从“纠”错到“究”错,不断实验和反思;在“错误”中“体悟”,以彰显思维的品质;在“繁则思简”的过程中,凸显思维的深度,以达到在错误中进行学习和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运算错误;运算能力;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1-0033-03

【作者简介】1.庞彦福,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江苏无锡,214062)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无锡市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许彬,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江苏苏州,215000)教师,高级教师。

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颁奖仪式暨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笔者分享了关于学生运算错误的相关思考,并执教了一节关于“有理数运算”的复习课。之所以选择与运算相关的复习课,原因一是初中生运算能力有待提高的现状,二是复习不仅是总结、归纳、提升的过程,也是反思、“究”错、改错的过程,它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加以研究。

认知心理学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年人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错误并不可怕,反思、改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错误的订正、反思及研究,教师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思考,从错误中进行学习。

运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它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一般包括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运算正确率、运算速度以及运算方法的合理性,它是数学各项能力的基础。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经历告诉我们,初中学生在运算时主要存在运算习惯不好、运算顺序不清、运算律不熟等问题,从而出现运算错误。那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视“错误”为“拐点”去提升运算能力呢?笔者以为有如下策略。

一、学会从“纠”错到“究”错

通常情况下,学生出现运算错误时,教师会让他们订正,或者是反复训练。这是因为运算能力需要经过多次反复训练,螺旋上升,逐步形成。在这一过程中,安排一定数量的练习,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教师在训练时要把握好“度”,区分清楚什么是“必要的重复”,什么是“机械训练”,什么是“多做题目”,什么是“题海战术”。如果题量过少,训练不足,难以形成技能,更难以形成能力;而题量过多,搞成题海战术,反而适得其反,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陕西师范大学罗增儒教授曾说:“没有理解的练习是傻练,越练越傻;没有练习的理解是空想,越想越空。”的确,只有练习、订正和纠错是不够的,数学学习需要从本质上理解数学的规范与原理,需要研究错误,弄明白错误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否则,不仅不能“熟能生巧”,很可能会出现“熟能生厌”“熟能生笨”,以致出现“熟能生乱”的情况,还会出现“越练越傻”“越想越空”的结果。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ABC的面积是多少?

绝大多数学生很快得出答案是30(平方单位)。当教师问是怎样思考的时候,很多学生认为这是简单的送分题,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直接求就可以了。教师继续追问时,有学生不耐烦地说:就是■×10×6=30(平方单位)。教师话锋一转,问道:有哪家的儿子比自己的父亲大2岁的?学生一下子愣住了,没有缓过神来。直到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斜边的中线CE时(如图2),学生才恍然大悟: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怎么可能大于斜边呢,这道题目本身是不正确的。

学生对于不理解的错误可能会接受“纠错”,即完成教师交给的“订正”任务,却不能保证下次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研究错误,弄清楚产生错误的原因,才可能从根本上纠正错误,才是真正的学习。

二、学会从“误”中“悟”

飞速发展的社会,难免使教育沾染浮躁的气息,在数学学与教的过程中“轻基础重解题”的做法就是表现之一。这种做法的后果是学生不会思考了,更容易出错了。例如“1元=1分”明明是不成立的,但学生面对所谓“完整”的计算过程却发现不了问题在哪儿。再如,计算类似“”的式子时,学生往往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从“知道、领会、应用”到“分析、综合和评价”,既是布卢姆认知目标的发展过程,也是体现学习者思维品质的递进过程。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常思常悟,这样,他们才会不断地追根求源,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无論是数与式的运算,还是解方程与解不等式的运算,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操练、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算技能,让学生多想想“怎样算”“怎样算才好”“为什么要这样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法则”到“算理”,使运算从操作层面提升到思维层面。学生会想了,领悟了,才会养成“先思后做”的习惯,有了好的习惯,才会在运算之前先看“是什么运算”,再看“什么数参与运算”,进而明白“怎样运算才是合理的”。

我们都明白“凡事从简单做起”的道理。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有句名言:“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要想让初中学生的运算过“关”越“坎”就应该立足学生实际,以生为本,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思错误,对错误有所思、有所悟。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并发现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用数学的方法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进行观察(看),用数学的头脑进行思考(想),用数学的语言进行表达(说);学习数学应该学习它的理性精神和追求,学会在辨析、碰撞中求取真理。

三、学会从“繁”到“简”

生活中人们常说“穷则思变”,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繁也要思变。初中阶段的教育主要任务是打基础,数学更应如此,数学训练是要有一定的数量,更要有合理的质量。

当然繁与简是相对的,必要的繁是为了简,是提升思维的。曾听过一位教师讲解这样一道题目:等腰△ABC的腰长为10cm,△ABC的面积为48cm2,求底边长。

由于该班学生整体认知水平比较一致,学生基本上都知道作腰上的高,而且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如图3和图4),接着求出答案。在具体的运算中,由于运算量大,不少学生出现了错误。执教教师对错误的处理很值得点赞。教师让学生把算错的过程写在一张纸上,另取一张纸写上新的运算过程。过程如下:

类似地,可以算得图4中BC=16cm。所以符合条件的底边BC是12cm或16cm两种情况。

我们看到,以上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不要轻易先算出每个平方数的结果,而是先思后算,边思边算,边算边思。当学生写出完整的运算过程后,教师让学生反过来回味运算的每一步,对比两次运算的过程,学生就能体会到运算过程中的繁与简,体悟到运算过程中的理性思维,欣赏算法、算理、法则的美妙及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教师要想学生学好数学,就应该先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运算能力。教师和学生一起正确对待错误、反思错误、研究错误,错误则会变成有用的资源,变成拐点,成为进步的起点和阶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李士锜.熟能生厌吗——三谈熟能生巧问题[J].数学教育学报,2000(01).

[4]庞彦福.推理螺旋上升 彰显深度学习——以“勾股定理”证明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7(05).

猜你喜欢
运算能力错误初中数学
在错误中成长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问题及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怒”与“努”
“浮”字等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