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对待中式英语

2018-11-13 10:22骆嘉琪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24期
关键词:二语中式母语

骆嘉琪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广东江门 529000)

自清朝打开国门以来,中国的英语学习者逐年增加,中式英语(Chinglish)也无法避免地出现。早期的中式英语只是被调侃的对象,并不被主流的英语表达形式所接受。随着中国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被了解,一部分中式英语表达已经慢慢地被接受且被使用了。其中典型的例子为:Long time no see.如今在各大美剧中经常出现用以表达好久不见的意思。狗年春节期间网络上流传的英文对联也是中式英语被广泛接受的另一例证。

1 中式英语

1.1 中式英语(Chinglish)定义

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受母语的影响和干扰而去套用母语语言规则和使用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习惯的畸形英语。这类表达是一种拼写无误,母语者无法立刻理解内涵的英文。它带有明显的中式思维,有深深的中国本土文化烙印,受汉语句式结构影响,妨碍正常有效的沟通。总结地说,语言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式英语是不符合英语的语法结构,不符合西方思维方式,不地道不规范的语言形式。有学者对中式英语分成两种:低级中式英语和得体中式英语,并强调得体中式英语对传递中国文化的价值。随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语言渐渐得为世界所熟知和接受,中式英语是否仍然扮演着被尽量规避的角色?“中式英语”问题现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1.2 中式英语的成因

1.2.1 母语语言规则负迁移

母语负迁移是学习者用母语的思维和语言习惯去套用目标语。中式英语反应了母语负迁移现象。汉语属于藏语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门语言分属不同语系,其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规则都大相径庭。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母语的语言规则影响,将母语中的规则套用于目标语中。如:

Chinglish:Could you give the sugar to me?

English:Could you pass me the sugar?

中文句子中要求对方帮忙拿东西的时候通常直接问“能帮我拿一下吗?”或者“能把它给我吗?”,而在英文句子中则会选用pass来强调传递的这个动作。又如语法方面的时态,也是明显的母语语言规则负迁移的表现。中文句子构建时使用特定的副词体现时态,而英语句子则需相应地以不同的动词形式体现不同的时态。

1.2.2 中式思维定式和干扰

由于英汉两族思维方式的不同,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也常常受到中式的思维定式影响。比如中国人习惯用头衔、职务名、职业名来称呼对方以表示尊重和礼貌:称呼老师为Teacher Wang,称呼司机为Driver Li等,形成汉语痕迹及其严重的中式英语。还有受文化和习俗的影响产生的中式英语,比如中国的售货员会问一位外国客户“What do you want?”,这样责问的语气对客户来说很困惑,而更合适的问法应该是“What can I do for you?”或者“What can I help you?”。从语法角度,这些中式英语好像并没明确的错误,但因不符合英语的文化环境和本族人的使用习惯,仍会引起误解和交际失败,属于语用失误。

1.2.3 其它原因

德国学者Oliver Lutz Radtke(中文名纪韶融)在搜集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将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四种:(1)We don't know any better:坐井观天,不求甚解(不知道什么是地道的英语)。(2)We don't care:只讲形式,不管实质(只要看上去是英语就行,意思的表达及准确性都不关心)。(3)The might of online translation tools:网上翻译软件械硬译。(4)We want to do ourselves:闭门造车,自力更生(照着字典逐词直译)。中式英语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英语水平不够只是一个方面,更深层的原因是:和中国英语一样,中国式英语也是英语与中国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特殊产物,也反映了特定的中国文化。

2 中介语理论

中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的一种中介语现象,是必然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中介语的概念最早由Selinker提出,他将二语学习者在学习二语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独立语言系统称为中介语。他认为这是每个二语学习者都必经的阶段,但仅仅是一个过渡形式的语言变体。但是Ellis认为中介语包含两个紧密联系的概念: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所建立的过渡知识系统;中介语知识系统的连续体。Selinker注意到很多(约95%)的二语学习者无法达到目的语水平,出现僵化现象。中式英语也具有这种特性,有些学习者英语已经非常流利,但由于汉语与汉语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仍会产生中式英语,且很难完全克服。

3 对待中式英语的态度

3.1 全盘否定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被定义为英语语言变体之一,既能比较符合英语语言习惯,又能很好地传递中国独特文化和历史。例如:

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开放政策(opening-uppolicy)

但是对于中式英语,许多学者仍然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应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尽量避免。受标准英语的影响,有部分英语学习绝对者只承认所谓规范的英语表达,早期甚至排斥黑人的口音和词汇。以至于有些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唯标准英语为规范,极力追求完美的标准英语。我们在讨论中介语和中式英语的文章中,往往也会看见作者讨论避免生成中式英语的策略或者会为读者提供克服中式英语的对策。

3.2 放任自流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走的人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路”。语言的目的在于交际,只要说的人能说清楚,听的人能听懂,标不标准没有所谓。根据英国《卫报》的报道,美国的社交类网站Facebook上有名为“救救中式英语”这样的小组, 小组内大概有9000多名成员,列举有超过3000条中式英语例子,然而很多老外也觉得中国式英语“错得韵味十足”。老外并不觉得这会为交流添加麻烦,反而觉得很有趣。比如(Smile+silence=smilence笑而不语)这类符合英语的构词规则而创造出来的中式英语,多是两个英语单词的联合,而且和相关中文或者英文的谐音相符,既能将单词翻译出中国网民特有的幽默感,又可以反映出中国的社会热点问题,在原有的词里加入了新的内涵。

3.3 理性对待

中式英语作为一种二语习得现象,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中必然经历的一个认知阶段,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有损交际的有效性,但不能因此“一棍子打死”。笔者认为尽管中式英语并不符合英语语法或者使用习惯,但是更能体现中国的传统和思维方式,更能体现中国人自己的语言特色,更适合中国人使用。不过在使用的时候不能瞎掰硬造,应该是在符合逻辑的前提下尽可能体现自身语言特色和魅力。

4 结语

我们应该理性对待中式英语,既意识到它的局限性,又能在创造和使用时要更符合贴近英语的规则和规范。并且在英语教学中,也可以利用中式英语的本土特色,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中式英语的正确认识与分析能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心理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英语教学过程。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壮大,影响力的日渐增强,西方国家对中国越来越好奇,越来越想了解。中式英语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了解渠道,充当中西文化交融的桥梁。

猜你喜欢
二语中式母语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中式餐厅包间设计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The Role of Native Languag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蒋海霞新中式家具设计作品
第五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感言——邵燕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