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龙
摘 要: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中国的制造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发展体系,而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数控)技术又是机械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项目,大至模具厂,小至模具作坊,数控类机床已经普遍运用;加强校企合作,对中职数控专业学生进行系统性实训,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数控加工技能达到中级及以上技能的人才,是中职学校的现实任务。
关键词:数控专业;校企合作;系统性实训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求毕业后直接能在生产岗位上承担起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而这类人才在目前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的比例也是非常之大,是目前企业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人才(甚至有些小型企业,加工作坊出现“用工荒”)。对于这种“蓝领层”的数控技术人才,我们也必须要以传统的课程项目(机械基础、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公差配合、切削原理及刀具、机床夹具)为基础,另外,熟悉掌握数控机床原理及加工操作基础,还需要掌握“CAD/CAM”软件。
1 我校数控专业的现状
我认为,目前我校的数控专业教学在有些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且与企业的生产加工严重脱节,主要表现在:
1)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1)我校数控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数控课题组组长的牵头下,在2016年开始进行了改革并实施,成效已初现;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因素,我们数控专业的教学内容仍较陈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需求之间脱节现象十分严重。就拿我所教的数控铣床实训为例,从2007年以来至今10年了,数控铣床实训虽然近两年增加了一些新的实训项目,但还是有大部分实训项目的内容未作大的修改,甚至从未更改,而企业的订单、生产加工,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维护等却在不断的变化、更新和提高当中,因此我们也就不能系统地适应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2)有些数控专业教材,形态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性差,每年每学期都订购不同教材,甚至有部分专业教材在教学大纲中根本就是空白。适合数控编程、数控仿真软件操作等课程的教材非常有限,就算有也严重脱离学校、企业的实际。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课题组组长也带领我们进行相关的校本教材开发,目前数控铣床相关的校本教材已在试用,反馈效果不错。
2)这些年,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发展,而我们学校为了与企业尽可能保持一致,以达到实训效果,对数控实训设备的投入也非常之大,比如数控车床有20台,数控铣床有10多台,加工中心也有2台,数控雕铣机也购进了2台,配备的电脑编程室也达到三间。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设备的维修问题;数控设备都是精密的仪器,但是机器都会有出故障的时候,就目前我们学校相关专业的师资来说,根本无法完成对机床的维修,未过保修期的机床还可以联系厂商到学校进行维修(实际上就算联系上了,也是推三阻四、拖拖拉拉的),有部分机床过了保修期的,维修机床就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学校缺乏一个统一的认识,导致机床维修方面的工作几近瘫痪,数控铣床13台,能够进行正常教学的不到5台,数控车床20台,能够进行正常教学的不到10台,两台加工中心基本已经荒废,这些都严重影响学生的技能学习,每台数控设备都非常昂贵,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本来就已经有限,由于机床维修问题得不到更好的解决,导致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少之又少,实训效果非常不理想。
2 数控教学改革的思路
2.1 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并行,并以实操为重
1)理论学习应以“实用、够用、管用”为原则,进行模块化、综合化整合,着重通过实践环节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学生的自我动手时间,提高学生实操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2 加强软件类实训基地的建设
优化充实好CAD/CAM实训场所;CAD/CAM是数控技术发展的方向,对学生进行CAD/CAM的教学及技能培训是数控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CAM/CAM教学软件,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绘图和零件工艺分析,熟练掌握加工编程方法。目前我们数控专业教学可用于CAD/CAM设计的软件有CAXA、Master CAM,但很遗憾,购买的都不是正版软件,很多功能无法体现;而我们数控课题组组长接触了这两年开始热门的中望绘图软件,这个软件是国产软件,操作简洁,应用前景也较好,这两年学生技能竞赛都是用此软件。而我们也必须确定好一款CAD/CAM软件,购买正版的,这样不但可以适应学生平时实训,也可以更好的适应学生技能竞赛训练。
2.3 解决机床维修问题
要解决机床的维修问题,我们必须要与专业的维修公司展开合作,签订维修合约,这样就能保证机床持续的运作及加工,不但学生的实训效率提高,也能更好地与企业展开多形式的合作。
2.4 加强校企合作,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我始终认为,职业教育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是趋势,是职业教育未来的方向,同时也是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岗位适应;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赢”。企业的需求是学校确定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具体来说,学生在企业所完成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实践教学,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组织培训、岗位实习、实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等,学生所完成的“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题目都是企业生产现场的实际生产任务,并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考核,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畢业后能够直接上岗,形成了“订单式”数控人才培养模式,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
2.5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认为,我们数控专业教师必须到企业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根据对我们数控专业的教学需求进行岗位培训,重点放在工艺技术、故障诊断和排除等方面。这样就能让我们的数控专业教师掌握与企业对接的相关数控知识以及数控技术,也就能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渗透企业的各个领域知识(比如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岗位职责,企业先进加工技术、工艺等)。
2.6 系统性实训项目的展开
在以上五方面改革的合作下,我们可以尝试系统性实训项目的展开。何为系统性实训?就是在学生完成数控专业所有的基础教学情况下,进行的一次时间较长的综合实训;实训的成果为一些较为简单但前沿的模具,但是这些模具必须涵盖我们数控专业所涉及到的课程及工种;而这些模具我们也需要与合作的企业进行深度的研究以及合作加工,务求这些教学模具能涉及多工种的工艺及操作;并且我们数控专业相关工种的教学内容也围绕着这些模具进行相应的改革,通过这样系统性的实训来实现学生熟练掌握数控专业的综合技能,进而实现学校学生的技艺技能与企业之间的良性对接。
总之,在数控专业教学的改革上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合理调整教学计划与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专业实训基地,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数控专业教学定能取得预期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