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

2018-11-10 13:46吕燕
文教资料 2018年1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质量体验式学习

摘 要: 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初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调查发现,学生对课堂教学总体满意度不高,渴望注重体验和开启心智的教学方式。由此,提出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基本路径是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主体性、增强课程知识设计的体系性和结构性、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学生学习的体验性,构建开放的教育情境和自由的教育空间。

关键词: 人才培养目标 课堂教学质量 创新意愿 创新能力 体验式学习

大学课堂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校园生活的主要场所。大学课堂教学情景和过程是真正影响人才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1],凡是以传承、理解和发扬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都应视为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手段[2]。“课堂生活状态直接决定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状况、生活质量、生命价值等”,只有形成教育情境开放和教育空间自由的良好课堂生态才有可能培养出生命的灵动和人的创造性[3]。关于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大学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存在困境和问题。

本项目试图通过实地调查探讨大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及其期望,探讨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路径问题。

一、大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及其期望调查分析

下面的分析基于课题组在2016年底开展的扬州市本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及其课堂教学评价问卷调查的数据资料库,这次调查运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833名扬州市高校在读的本科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59份,有效回收率约91%[4]。与大学课堂教学相关的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一)大学生对课堂教学总体满意度不高

对大学课堂教学满意度的调查主要分为总体评价和具体评价两个层面,具体评价从四个维度进行,包括师生互动(①题)、教学热情与激励(②③④题)、课堂学习价值感(⑤⑥⑦题)和知识宽度与思维能力(⑧⑨题)四个方面,采用五分制打分,正向题目和负向题目的赋值方向相反以确保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调查显示,大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均分为3.04分(相当于及格分),各维度得分最多的不过3.2(具体见表1),这反映了大学生对课堂教学总体是不太满意的。具体到各维度,得分最低的是师生互动维度,一方面说明大学课堂教师主导的特征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大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不足——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学生不会提问、缺乏思考能力,习惯于等待问题和“标准答案”。另外两个得分很低的项目是“教学内容与生活体验脱离,学生感悟能力不强”和“课程体系不完善,知识点零散”,这反映了大学课堂教学强调一个个分散的理论和方法,缺少系统的引领和专业整体体系的融合;强调教学内容的经典性和理论价值,忽略现实生活,缺乏对现实机会敏感性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

调查还发现,大学教师及其课堂教育并不是学生心目中培养和提高他们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大学生认为大学期间最能培养创新能力的因素”调查中,只有近15%的人选择了课堂听课,只有不到20%的学生选择“与老师交流”,这些调查结果很好地证明了大学生课堂满意度不高的结论。

(二)学生渴望注重体验和开启心智的教学方式

在认为影响他们创新能力提高的最主要因素中学生选择最多的三项是参加实验或实践教学、科技竞赛活动和参加社团活动,均超过50%(具体结果见表2)。大学生渴望主动参与和实践,对课堂教学充满期待。在“大学老师用什么方式教学更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限选三个)”的调查中,体验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这两个选项选择人数最多,分别占63%和62%;有近50%的人选择了案例教学。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当今信息获取和通信快捷的环境下已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注重学生体验和参与、注重探索解决问题综合方案的启发教育更适应现代教育环境和条件,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二、创新人才培养与课堂教学理念的创新

大学人才培养理念需要创新。世界正以超乎人类想象的速率发生变化,今天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也许在不久的未来就会过时甚至毫无价值。有学者指出大学教育应“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們处理复杂资讯的能力,启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5],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努力适应社会的激情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大学应该授之以“情”和“渔”。

大学课堂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创新值得重视。传统课堂教学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而对于兴趣与激情、好奇心和想象力等深层次的动机因素和保持终生学习的信念和能力的培养则常常被忽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大学生难以应对未来社会发展并保持持续创造力和创新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该确立大学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及激发其勇于担当和努力创新的激情和动力为目标的新理念。

三、大学课堂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大学生创新能力既是教育过程质量的体现,又是教育结果质量的体现,教育教学过程的高质量是实现其结果高质量的前提。学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利益相关人和参与者,他们集教育对象、学校产出和学习主体于一身,因此,对学生学习体验和课堂教学感受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调查发现,学生普遍渴望具有较强体验和参与式的课程学习方式。学校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自主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可以实现人的创新思维向社会价值的转化,通过实践可以增强学生协调和合作能力,加速实现大学生社会化及创新能力提升的根本目标。综上分析,大学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是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增强教师在课程知识设计的体系性和结构性方面的作用及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学生学习的体验性,以学生的主动与热情为基点,将体系丰满且具现实感的知识和内容通过开放的教育情境和自由的教育参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环境变化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阿尔文·托夫勒指出:“21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那些不会读书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摒弃和再学习的人。”新的条件下,学生学习主体性更显宝贵和重要,只有那些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热情的人才能在未来环境里生存和发展,大学阶段重视和强化学生学习主体性将对学生终生学习习惯和愿望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为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

第二,增强课程知识设计的体系性和结构性。由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传播方式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碎片化信息、快餐式学习已成为现代人获得知识的特征,这些点式学习难以帮助学生获得系统的专业理论和素养。面对变化,大学课堂在构建学生专业知识体系化和结构化方面应承担主要责任和担当,在课程知识设计方面应更侧重于将点式的知识串联和网络化,帮助学生构建比较完备的专业理论和技术体系。

第三,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大学课堂教育如何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是最基本的要求,王夫之在《周易外传·震》中提出:“才以用而胜,思以引而不竭。”揭示学习中“用”知识和“引”思考的重要性。大学课堂应重视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愿望和动力,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四,构建和完善开放的教育情境和自由的教育参与。人类面对的世界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信息爆炸式增长、传递速度异乎寻常地快、许多信息未经确认真假難辨、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的速度可谓日新月异。这就是大学生未来必须面对的具有混沌特征的新世界,只有那些主动学习和自觉适应环境的人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因此大学应该为学生成长为适应未来新世界的人才构建和完善开放的教育情境和自由的教育参与。

参考文献:

[1]宋鑫.“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北京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5(11):27-30.

[2]刘学忠.论大学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育的教学环境[J].中国高教研究,2007(8):50-51.

[3]殷世东.让课堂成为诗意栖居地[J].教育研究,2016(3):119-125.

[4]吕燕.基础教育阶段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6(6):693-697.

[5]史静寰.走向质量治理:中国大学生学情调查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6(2):37-41.

本文系扬州大学教学改革课题“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学习行为与教学模式交互融合研究”(项目编号:YZUJX2018—52C)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质量体验式学习
提升古代文学课堂教学质量方法研究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对初中英语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应用的几点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
初中数学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
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