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效率问题

2018-11-09 12:04张宁宁
市场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私有制公有制效率

摘 要: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效率问题向来是热点问题,它不仅能成为私有化倡导者们攻击公有制经济的尖锐武器,同时也能为公有制经济提供有力的辩护。国外某些论断在对公有制和私有制经济的效率进行比较时立足于不同的条件,从而得出公有制经济必然导致低效率的片面结论。文章从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两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二者公有制和私有制效率的相关问题,从而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公有制;私有制;效率

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8-0098-02

一、 效率思想的演变

效率问题是经济学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所谓效率就是如何有效处理资源配置问题,以此促进经济发展,达到增加国民财富的目的。

(一)西方经济学中的效率思想

1. 古典经济学时期的效率思想

首先,专业化的分工带来了效率的提高。斯密认为专业化的分工能够提高工人们的劳动熟练度,因而可以解决更换工作岗位带来的时间浪费问题,也有利于某项劳动的技术得以改进和提高。其次,自由竞争提高市场效率。斯密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个人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必然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不需要国家和政府的督促就能自觉地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最后,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促使国际效率进一步提高。斯密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国家之间根据本国的优劣势生产商品,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效率。

2. 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效率思想

首先,马歇尔均衡理论中提到,人们在一定的计划安排下做出的行为决定使得资源能够有效配置的状态就是均衡状态,均衡规则就是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其次,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中提出,商场中的商品都按照均衡的价格进行交换,这样就能促使供求平衡,商品购买者根据均衡价格交换到商品,获得最大程度的福利,资源被合理分配利用,从而达到最有效的状态。最后,“帕累托效率”在进行资源再次分配时,让至少一个人得到益处的同时不让其他人受到损失,即帕累托最优是不可能再有更好的方案达到公平和效率并重。

3. 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效率思想

在凯恩斯看来,有效需求不足是资本主义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所在,因此,要促使需求不断增长,达到充分就业才能缓解经济危机,要实现充分就业只能通过政府实行,只有国家干预才能保证经济稳步持续增长。

4. 新自由主义中的效率思想

新自由主义的“三化”效率论:“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反对政府一切干预,并認为只有全面实行私有化才能保证市场的高效率状态。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效率思想

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效率思想的研究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效率思想的研究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范畴内进行的。马克思认为效率问题厘清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的,通过付出最少来获得最多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效率就是人们在行为活动中消耗和实现的比率关系。

2. 列宁关于效率思想的研究

列宁认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社会主义能创造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十月革命以后,苏维埃在列宁的带领下实行计划经济,计划经济被当作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的资源配置方式。

3. 毛泽东关于效率思想的研究

毛泽东同志始终强调效率的重要性。首先,认为计划经济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要想实现高效率的经济就必须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方针策略进行资源配置;其次,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认为通过推进科技发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效率的最大化;最后,充分激发劳动者积极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对效率的提高起着很大的作用。

4. 邓小平关于效率思想的研究

邓小平同志关于效率思想的研究是速度与效益的统一,要求协调好速度与效率的关系,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邓小平的效率思想在经济领域具体表现为推行市场经济,推行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国有企业升级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等。

二、 公有制经济中的效率

(一)公有制经济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我国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首先,公有制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不再分离,让劳动者拥有生产资料,可以随意支配劳动成果。并且公有制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制度,劳动者生产的产品归自己所有,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和创造的积极性,最终推动了效率的提高。

其次,公有制条件下,全体劳动人民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使得宏观效率和微观效率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共同发展,人们不是单纯地追求个人利益,解决了私有制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使得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得以相辅相成,相互协调。

(二)公有制是否导致低效率

私有制的倡导者向来认为公有制和效率是一种相互冲突的关系,要坚持公有制就无法保证高效率,要追求高效率只能坚持私有制。他们的理论依据来源于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和制度学派的“市场交易费用”理论。

首先,阿尔钦和德姆塞茨认为,公有制条件下的劳动是所有群众共同劳动的生产过程,即“团队生产”。在这种生产模式下,最终成果是多人努力的共同成果,并不能简单地算作单个人劳动的总和,仅仅通过最终成果来界定团队中人员贡献的大小十分困难。“团队生产”有着很强的外部性,即使团队中的某位成员的付出没有达到平均值,那由此产生的损失也可以由团队中其他成员共同分摊,单个人并没有承受很大的损失。与之相反,团队中付出超过平均值的成员,其付出的努力也会被团队成员共同分享,也没有获得相应的补偿。“团队生产”这种模式的弊端极易滋生个别队员偷懒和“搭便车”的行为。因此,在公有制条件下,想要对症下药,克服这种模式的弊端,就必须从中选取出一个能够监督和管理队员工作的人,并给予监督者获得剩余产品的权利,使其有额外的补偿从而进行高效的监督和管理。但与之相矛盾的是,在公有制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是总产出的主人,每个人都有获取剩余产品的资格,所以每个人都没有获取剩余产品的权利。公有制经济在这种条件下就会缺乏管理和监督,最终导致效率低下。

其次,市场交易理论也成为私有制的倡导者攻击公有制经济的武器。资源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和流通才能发挥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在多次流转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相应的交易费用,如果资源的所有权被清晰地界定,那么买卖双方都会自觉遵守这样的规则,交易的阻碍就会越少,从而降低了交易费用。但在公有制下的产权不可分割,独立性较差,因此在交易中会产生较多支出。由此推断公有制导致低效率。

三、 私有制经济中的效率

(一)私有制经济导致效率低下

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认为,在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无法相结合,生产资料归剥削阶级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果实也同样归剥削阶级所有。劳动者即无法拥有生产资料也不能获得生产的产品,必然导致其生产创造的积极性低下,最终影响效率的提高。此外,在宏观经济中,资本不断追逐利益最大化,就会导致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社会有效需求能力不足。因此,按照这种逻辑,无论从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私有制都将导致效率低下。

(二)私有制比公有制更有效率

私有制的倡导者提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就在于私有化。为了避免“团队生产”中的偷懒和“搭便车”行为的出现,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赋予监督管理者获得剩余产品的权利,在这种制度的激励下,必然提供监督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效率,公有制的特点导致没人有理由成为这一管理监督者,只有私有制才能实现这一举措。另一方面,由于私有制条件下清晰的产权制度,使得市场交易的费用大大降低,免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由此可见,私有制有利于提高效率。

四、 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效率比较

(一)私有制是否一定高效率

1. 在微观经济方面

企业的自主经营能力较强,能够迅速准确地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和调整。并且在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经营者会尽一切努力提高效率完成生产。市场竞争的压力使得经营者不得不想方设法避免企业倒闭,客观上解决了“团队生产”中的偷懒行为。

2. 在宏观经济方面

首先,私有制下的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生产市场上较为畅销的商品,如此以往就会强行打破市场上的供求平衡,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其次,在私有制条件下,经济的发展会不断拉大贫富差距,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的需求越来越缩小的矛盾是不可能解决的。最后,在某些垄断行业,企业为了一己之私,通过提高价格限制生产来达到利润最大化,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浪费。

(二)公有制是否导致低效率

1. 公有制经济提高效率并非易事

公有制经济在提高企业活力、动力和压力方面确实劣于私有制经济,首先,政府不会过多干预企业运行,而在公有制条件下,“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关系很难把握。其次,公有制条件下,企业难以灵敏地对市场的供求变化做出灵活反应。最后,公有制条件下很难找到合适的监督者和管理者来促进企业自觉性和积极性。综上所述,公有制想要提高效率,其过程较为困难,但绝不是说公有制必然会导致低效率。

2. 公有制在很多方面有很大优势

首先,在公有制条件下,资源归所有人共同占有,通过安排能够使资源获得有效合理的分配,能够有效缩小贫富差距,缓解两极分化的局面。其次,公有制条件下,“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一同作用于经济,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既能使企业对市场供求变化做出及时调整,又能合理进行社会资源配置。最后,由于私有产权已受到利润影响从而导致产权利用不合理,必然增加消费者的支出,最终使社会福利降低,某些垄断性质的行业通过公有产权进行管理分配,能够在根本上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需求,因此公有制下的经济更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五、 总结

综上所述,在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效率问题上,无论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抑或是私有化倡导者的论断,都较为片面。前者希望说明公有制较有效率来论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终加强人们的理想信念,不免与社会的现状不够贴切,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理论层面,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就很难有较强的说服力。而私有化的倡导者过于武断地鼓吹私有制经济效率的优越性而忽略了私有制存在的致命性威胁的说法也是很不全面的。在传统的公有制条件下,虽然效率低下,但并不意味着是公有制本身导致的,而是由于未能找到能够适应公有制条件的实现形式。虽然私有制在某些方面的效率高于公有制,但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悬殊仍是私有制經济的一大致命缺陷,如果这个根本性问题不能解决,那么其高效率也只能是暂时的。因此,要寻求持续稳定的高效率实现形式,我们依然要立足于公有制条件下建立高效的监督激励机制,不断寻找适合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正确处理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之间的关系,既坚持公有制,又结合国情,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荣兆梓.公有制实现形式特征刻画的多维模型[J].经济研究,2001(1):29-37.

[2]荣兆梓.论公有产权的内在矛盾[J].经济研究,1996(9):16-23.

[3]郝大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效率与探索选择的实证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5):122-126,132.

[4]刘振环,白非.私有制的效率——马克思制度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观点的比较[J].生产力研究,2009(5):1-5.

[5]虞崇胜,何路社.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兼与吴敬琏、韩东屏先生商榷[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2):52-61.

作者简介:

张宁宁,女,安徽肥西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私有制公有制效率
全民抗疫下集体主义的当代内涵与制度优势探讨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认识和把握战争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感性个体与社会存在的分离及融合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