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探析

2018-11-09 11:59王岩
科教导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创新创业校企合作

王岩

摘 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的旋律,为青年人才追求梦想,实现自身价值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不断完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和服务体系,是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模式、创业教师队伍建设以及科创竞赛激励机制几个方面的探讨,明确了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服务体系的具体方向。

关键词 创新创业 校企合作 教师队伍 科创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7.087

Abstract "Popular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s the melody of the times. It has set up a broad stage for young talents to pursue their dreams and realize their own values.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educational model and service syste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key to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the construction of entrepreneurial teachers and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specific direction of improving the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and service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eacher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大眾创业、万众创新”是青年追求梦想的精彩舞台,是时代的新特征。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发展构想。大学生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当今的时代话题,并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相关数据显示:“超过80%的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 然而真正走上创业的比例仅2.3%左右,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比例仅为5%~8%。探寻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同时没有足够的资金。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通常有三类:一是大学生自己发明的项目,占10%左右;二是导师带参赛学生做的项目,占20%左右;剩下的一半以上是包装或演变别人的科研成果,这充分体现大学生的缺乏对于企业和市场的深入了解。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教育应该走向社会、面向世界,培养出符合大学生个性特点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不断创新合作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同时,在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大学生科创竞赛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使其开拓思维,增长见识;最后,在高校各单位的协同努力下,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的教育与服务体系,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1 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显著的实践性,高校需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联系企业、专业实践和接触社会的平台,实现自身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以及科研创新上的有效发展。同样,企业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式下,同样需要能为其提供产品推广、人才输送以及项目研发的合作单位。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与专业、研究特色相近的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尝试建立校企合作俱乐部实现校企协作联盟,以签定协议的形式,规定好甲方(学校)与乙方(企业)的权利与义务,在人才培训、实习实践、科技研发、经费支持以及特色活动方面建立长久和谐的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双赢的共同愿景,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事业的良性发展。

1.1 人才培训 & 人才储备

建立校企合作俱乐部的首要目的便是为大学生提供与其专业对口的实践平台,使其有更多的机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俱乐部协议中规定企业应为其成员提供管理培训、讲座和相关技术支持;同时规定企业应为其成员提供内部观摩、实习实践的机会,并对就业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如此学生便有了能与优秀企业CEO、相关高管进行面对面的分享、指导和交流的机会,并能够直观地了解企业内部文化、运作模式和管理理念,从而有机会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开拓眼界,提高创业技能。同时,企业可以与优秀的学生商谈未来的就业意向,提前锁定人才,为自身发展储备人力资源。

1.2 科创竞赛 & 项目研发

由于大学生缺乏对于企业和市场的深入了解,参与创业竞赛的项目普遍缺乏市场需求的基础。企业在研发项目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年轻人的智慧和灵感。校企合作俱乐部促使双方结合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鼓励企业根据实际需求提出创新课题,改善学生在选择创新创业项目上盲目性、重复性的现状,引导学生构思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创新创业项目。在“实战演习”模式下,使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的实用性及水平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1.3 经费支持 & 活动场地

校企合作俱乐部的运营需要一部分资金支持和具备开展创业实践的场所,以便于创业团队开展经常性的交流活动。并且,资金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重要条件。合作协议中要求高校为俱乐部提供日常活动所需的场所,并提供尽可能的协助和支持;同时,企业以赞助的形式为俱乐部活动提供指导和经费支持,对具有投资价值的创业项目提供一定的经济资助,并在创业启动资金的吸纳和管理上给予支持和帮助,从而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

1.4 特色活动 & 产品宣传

校园文化活动虽然丰富多彩,但真正起到锻炼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活动却十分有限。积极开展由企业冠名、企业主办的实践类活动,不但能够拉近学生和社会的距离,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还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指导关注、吸纳资金和学习实践的机会。同时,企业在产品推广和营销上也需要变化出不同的形式,加强宣传。俱乐部要求企业每年提供活动策划,在不违反高校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开展丰富的专业实践活动,以此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

2 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学校教育是最大的人力资本”。教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创新创业要在大学生中取得发展并確定预期成效,选拔出十分适合他们的优秀老师进行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有近90%的大学生是得到了专业老师的启发或指导,才能够将创新创业作为一个新的契机。多数大学生很多时候有比较好的想法和创意。但是在创意和现实转化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很好的衔接思路。而老师拥有丰富的经验,可以给予学生切实的指导,在这之中老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事实上,大多数的教师面对创新创业的指导,还存在两各方面的顾虑:一方面,术业有专攻,不是每个老师都可以对创业进行指导,老师的专业素养,时间都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往往对参赛作品仅仅是走马观花,不做深入指导。因此学校应成立校、院两级管理小组,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完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并在物质、制度和服务等方面保证师生的参与积极性。

首先,建立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信息库,细化参与指导的专业门类,做到有的放矢。学校应该引导各建立包括 2~3 名专业指导老师组成的专业学科的创新创业指导团队,一起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共同来对学生的方案进行指导,并启发他们的思路。另外,各学科可以整合现有的科研成果,邀请专家教授、企业家进行成果评估,筛选适合本专业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组成项目库,进一步扩展大学生项目资源。

其次,应积极开展双师型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对指导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对他们进行契合学生需求的专业实际训练和专业的研修,不断地提升指导老师的实际指导水平,以此来促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和帮助。

3 完善大学生科创竞赛激励机制

科创竞赛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对于践行理论知识提供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推进校风学风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升他们的创新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在大学生创业计划各类比赛活动中,取得较好名次的个人或者组织除了有一部分奖金之外,学校和学院都很少会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无法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因此,我校应针对参赛学生,建立一套现实可行的创新创业竞赛激励机制。

(1)经费保障——学生们参加各种竞赛都需要在校内先期进行比较选拔,进行这些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经费。选拔结束真正要参加比赛的时候需要支出差旅和参赛的费用。学生作为没有收入的群体让他们支出这一部分钱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应该由参与的学校进行经费的筹措和支付来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

(2)硬件设施——包含了研讨室和进行试验的场地等。简单的说,在学生进行演练时候就需要所在的场地有投影仪等设备,学生在进行试验的时候,就需要有各种实验器材供他们使用。他们所需要的各种场地、设备都需要学校进行支持。

(3)精神和物质奖励——大学生创业竞赛花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应对各级比赛中获奖或是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适当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竞赛获奖学生和团队给予相应的奖金。不仅对获奖者,还应该对参与者,进行宣传和通报表扬,让学生感到学校对自己努力的肯定,激励他们继续努力;也可以吸引更多学生参赛,形成科创竞赛进一步发展和推广的良性循环。

(4)制度保障——把学校的情况和学生的需求有机的进行结合,可以尝试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竞赛结果与学分修读、综合测评、评优评先、奖助学金、研究生报送等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结合起来。让参加了此类活动并且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有一种肯定感,激发他们参加活动的热情。

(5)企业赞助——学校可以建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竞赛的开展,也可以寻求企业支持和赞助。企业需要人才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大学生是巨大的市场和资源,因此只要找到结合点,积极争取,企业是乐意资助的。除此之外,高效、严密的支持体系还应该从物品、器材、场地等其他方面为大学生创业竞赛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石巧君,雷虹,吴丹.促进大学生创业竞赛良性发展管窥.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8).

[2] 王志,张进生.完善创新实践教育与竞赛体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0(6).

[3] 郭万牛,杨蓉,伏永祥.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江苏高教,2009(1).

[4] 高炳亮.辅导员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的角色与担当——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辅导员新论,2015(9).

[5] 张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探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5(11).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创新创业校企合作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