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农村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

2018-11-09 10:23王菊平
江西教育C 2018年8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教育信息化提升

王菊平

摘 要:新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即教育信息化正全面走向AI时期,迫切要求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将信息化教学融入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中,不断提高教学绩效。本文基于农村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现状多维度阐述了如何将信息化融入教师的知识及能力体系中,为专业教师信息化提供了有益思路。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农村教师 融合 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媒体迎来了长足发展。在此背景下,教学模式、教学技术日新月异,给教师的日常教学增加了新的内容和挑战,教师除了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积极学习信息化基础知识,熟练使用各种有助教学的现代化媒体,做好对相关教学软件的设计工作,严格落实教学设计工作,优化教学方法等。

纵观农村教师不难发现,他们信息素养参差不齐,有的年龄大了,有的是民办教师转正,有的教师“全天候”“多学科”“满负荷”教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力量缺乏,教师碰到技术问题无人解答、无人引领。尽管有许多学校购置了一些信息化设备,教学水平依然未得到明显提升,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体,无法有效展现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色。主要表现在“入门难”“内化难”“个性塑造难”:

“入门难”就是说信息技术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有一个不断学习、深化的过程。尽管有设备、有培训,但是碰到问题无人面对面及时解答、解决,其他途径增加了教师学习、操作的难度。

“内化难”就是说,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了解信息技术工具及其所处的信息环境,从而对相关伦理、文化以及技术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认知,碰到问题当时解决了,过后又忘记。个人的信息运动不能成為自然而然的下意识动作,即信息技术内化不能转化为个人的自然意识。

“个性塑造难”就是说,每一位应用者均会使用个人的方法去了解和应用信息化工具的若干功能,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合个人所需的一整套操作方法和习惯,形成鲜明的个人特色,从而使个人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真正实现“拿来主义”,达到某一领域、专长、实现适合自身需求的“专家型”“个性化”应用,甚至突破信息技术引领者达到“惟手熟耳”现象,需要一定的钻研精神和磨砺,存在一定难度。

如何将信息化融入教师知识和能力结构中,以适应当代教育教学需求,寻找融合路径,契合信息化教学呢?

一、不断深化职前教育,提升专业教师信息化素养

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必须从源头抓起。从进入或打算进入师范行列开始,信息化素养就必须逐步形成。任何知识和能力发展均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过程,无论是职前教育还是在职学习均有其重要意义,是极为关键的促进环节。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上,两种教育对应着不同的侧重点:分析职前教育可知,其重心在于两点,一是学习相关技术知识,二是训练相关技能;分析在职学习可知,其强调对受训者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信息化“先入为主”,因而做好“启蒙教育”尤为关键。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在培训模式、途径、方法以及内容等诸多方面均给出了具体建议,为培训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和教师终身学习指明了方向。

比如选取师范大学为对象,基于“四年一体”的理念,同时紧密联系实际,为其构建起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确立“感知→领悟→体验→提升”这种由浅入深的四级培养目标,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即将此项教学有机融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见习调查以及一线实习中。还可尝试构建“高校—中小学信息化协同育人平台”,利用包括协同培养在内的一系列先进的培养模式,从而取得更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成效。

二、多渠道规范在职培训学习,打好教师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较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言,农村教师的教育改革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除此之外,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加之教育理论体系的日益壮大,无论是“民办教师”或新入职的年青教师来说,在职学习是适应信息化教学以及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

信息化“大环境”“群体效应”非常重要,应以骨干教师为对象,不仅要做好对该群体的全面培训工作,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榜样带头效应,合理下移培训工作的重心,坚持贯彻以校为本的理念,让每一位教师都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应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积极尝试基于“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等先进理念的培训机制,立足于教师个人的具体需要,提供针对性、高效性的培训服务。

国家及省、市、县不断采用包括院校培训、校本培训以及短期培训在内的一系列先进的培训方式。在实施现场培训的同时,还积极尝试远程培训;在强调自主学习的同时,还积极尝试协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积极尝试融入案例分析的做法。以期为广大教师营造一种“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提高”的良好环境。

应用“任务驱动”的先进培训模式,设立明确的实践导向,以先进、适宜的信息技术为依托,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确立三大培训重点,即教学设计培训、实施能力培训、评价能力培训,使教师有机会汲取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强化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此外,“名师工作室”“研修社区”等新型学习空间,即包含“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在内的、全方位覆盖的网络研修体系,能够为教师提供非常大的帮助,如方便教师们开展协同备课活动,及时分享彼此经验,深入实施教学反思等,最终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重视实践反思环节,不断内化固化

教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反思。对信息化教学能力而言,教学实践可被视作生长之域,教学反思可被视作发展之源,上述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国家颁布的《教师教育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包括育人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其中实践取向建议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多设置一些实践环节。对于在职教师而言,学科教学十分关键,是该群体开展信息化教学工作的关键性场域。围绕教师实际需求构建起的个体发展模式也是不可或缺的,是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内化的一种关键渠道。教学在提升个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过程中,除了要构建信息化教学知能体系之外,还需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实践工作,将上述二者有机统一起来。

教学反思是不可或缺的,是教师在提升个人信息化教学能力过程中进行的认真且深入的聆听。借助这种聆听,能够对信息化教学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在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应立足于教学实践的具体需要,因地制宜运用相关反思策略。如在进行自发式反思交流的同时,可尝试和评课式反思指导之间的有机结合,构建起“实践→反思→实践……”这种螺旋上升式的、不断拔高的能力发展模式并加以落实,以此服务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强化。

四、加强学校组织支持力,增强个性塑造的自我发展力

对教师而言,学校是大环境,由学校营造的健康从教环境为广大教师更好地参与和实施信息化教学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障。与之相对应的是以自我发展这种先进信念为构建基础的积极心理环境,为广大教师更好地参与和实施信息化教学工作提供了必要的“软件”保障。上述两类保障相互依托,彼此配合,缺一不可。

农村教师组织支持应从调“结构”角度,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不断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引领、指导信息技术应用,解答学科教师出现的技术难题,满足各学校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

教师若想不断提升个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首先要坚定自身信念,因为这是最为根本的内驱力。若教师在该方面保持着非常积极的态度,便能更加高效实施信息化教学工作,最终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应重视信息化教学并对其保持足够的积极性,才能使自身的相关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五、信息化教学与教师知能相融合举措

(一)加强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

没有过硬的队伍是打不了胜仗的。要保障信息化应用,首先要保证师资的水平。以南昌县为例,每年都下大力气多渠道引进信息化人才。全县两百六十多所学校大部分是在农村,交通不便,再加上相当一部分由原来的民办教师转正,教师的年龄差距较大。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年纪大的不愿意学,中年教师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加上师资严重不足,缺少学习的时间。开展信息化教学,必须有人引领和指导,只有通过不断钻研,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知识和能力。

(二)促进知能信息化内化,提高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水平

学会终身学习。根据本县教师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全县教师每两年进行一次远程网络培训,要求在线学习不少于120课时并撰写网络日志及学习总结,完成网络作业等。通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方式让农村教师不出校门就可以使用良好的教育資源,使用空中课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不出学校就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由于师资的缺乏,农村中小学缺少英语、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的专职教师。经过培训,通过农村在线同步课堂的形式,每个乡镇中的优秀教师不出学校就可以达到送教的效果。

另外,“以考促学”,2012年开始制定并实施南昌县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星级评定计划。通过“名师工作室”“研修社区”等带动青年教师进行信息化教研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信息化知识能力。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教育信息化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可以是前进路上的坎坷,也可以是如虎添翼的理论工具。要不断战胜自我,将信息化融入教学,努力提升教育绩效,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不断引向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张满科.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7(01).

[2]邹胜.浅析小学信息化教学的利与弊[J].新课程(小学),2016(12).

[3]袁婷,徐洋洋.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问题成因探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年(01).

[4]徐洋洋.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对策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04).

[5]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5(01).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教育信息化提升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