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钢晶粒超细化工艺研究

2018-11-09 11:23张桂福
四川冶金 2018年3期
关键词:珠光体马氏体细化

张桂福

(四川省工业环境监测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1 引言

细化晶粒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钢的强韧化手段,这是固溶强化、第二项强化、形变强化等手段不可比拟的。因为它们在提高钢的强度的同时总是以牺牲钢的塑性和韧性为代价。为了使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既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又提高钢的塑性、韧性。本实验依据细晶强韧化的原理,采用快速加热循环淬火的热处理方法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从而提高钢的综合力学性能[1-2]。

2 实验工艺方案

2.1 实验材料、设备及预备热处理工艺

实验使用Φ20 mm×25 mm的20钢圆柱体为研究对象,表1为20钢的化学成分。加热设备采用SRJX—8—13型高温电阻炉,额定功率8 kW,额定加热温度1350 ℃,控温精度±1 ℃,实际温度波动±10 ℃。实验预备热处理采用正火,正火温度920 ℃,保温时间20 min,空冷。

表1 20钢的化学成分

2.2 淬火加热温度

实验采用空气电阻炉加热。为了研究不同加热温度对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选择了正常淬火温度里的低、中、高三个温度。20钢的AC3温度为845 ℃[3],实验选定的加热淬火温度为890 ℃、900 ℃和910 ℃。

2.3 淬火加热保温时间

由于试样的尺寸小、形状简单,为了迅速加热,采用到温入炉的装炉方式。

加热时间由工件“有效厚度”乘以加热系数确定,即:

τ=αKD[4]

(1)

式中:τ——保温时间,min;

α——保温时间系数,min/mm;

K——工件装炉方式修正系数;

D——工件有效厚度,mm。

根据文献[5],对于空气电阻炉取α=1;试样平放在炉低,没有重叠和相互接触且装炉量很小,取K=1;对于圆柱型20钢棒,其有效厚度就是其直径20 mm;所以此试样的保温时间τ=αKD =1×1×20=20 min。在保证热透的前提下,为了研究保温时间对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最终确定为两个保温时间:18 min和 20 min。

2.4 淬火介质及循环次数

20钢的淬透性很差,即20钢在淬火时能获得马氏体组织的倾向很小。对于20钢来说,文献[5]推荐为水淬。这也是最为方便和廉价的淬火介质。

循环淬火使钢多次经历奥氏体化,每一次奥氏体化晶粒就被细化一次。虽然淬火循环次数越多,晶粒细化的程度越好,但当到达一定次数后淬火细化晶粒的效果逐渐减小。文献[6]表明循环次数为3~5次晶粒细化的效果最佳,所以本实验所选取的淬火循环次数为3~5次,试样的热处理参数见表2。

表2 试样的热处理参数

3 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

表3为所有试样的检查结果,从表3中可以看出,20钢循环淬火超细化晶粒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淬火加热温度890 ℃,保温时间18 min,淬火次数4次。其得到的奥氏体晶粒大小将近7.0 μm,比原始组织的晶粒有明显的细化(见图1),硬度为49.5 HRC。

表3 试验结果

3.1 淬火工艺参数对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

3.1.1 淬火加热温度对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

奥氏体的晶粒大小是由奥氏体化形核率和长大速度决定的。由图2可以看出,当温度达到890 ℃时,为奥氏体化的最佳温度,其晶粒度级别最高。

(a)原始组织(正火)

(b)890 ℃、18min、4次淬火后组织图1 晶粒大小(饱和苦味酸100 ml加8 ml红玫瑰洗洁剂,400×)

图2 淬火温度对晶粒度的影响

3.1.2淬火加热保温时间对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

不同保温时间,奥氏体晶粒大小也不一样,晶粒的平均直径的增加服从以下经验公式[7]:

D=ktn

(2)

式中:D——晶粒平均直径;

t——加热时间;

k及n——是与材料与温度有关的常数。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奥氏体的晶粒度级别有减小的趋势。保温时间越长,奥氏体化时其晶粒就越大。在890℃,保温18分钟时,奥氏体的晶粒达到了最小,晶粒度级别最高。

图3 不同保温时间对晶粒度的影响

3.1.3 循环淬火次数对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

淬火次数的增加,奥氏体平均晶粒直径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每一次加热淬火都要经历奥氏体化,在快速加热,短时保温的工艺下,每次奥氏体化晶粒就被细化。但图4显示,循环次数不是越多越好,它还与淬火的温度,保温的时间等有关。

3.2 循环淬火后的室温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3.2.1 冷却速度和室温组织的变化

当钢加热奥氏体化后,在随后的连续冷却过程中,冷却速度决定了室温下的组织。根据20钢的CT图,冷却过程中可能出现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根据文献[2],20钢在0~20 ℃的水中淬火其临界淬透直径为8 mm,本实验所采用的试样直径为20 mm,试样未被淬透。淬火时,试样从表层到心部的冷却速度是逐渐减小的,因而从表层到心部的组织也从马氏体转变到珠光体类组织。当钢的化学成分一定时,热处理工艺决定了钢内在的组织结构和外在的力学性能。马氏体的强度、硬度最高,塑性韧性最差,而平衡组织铁素体加珠光体恰恰相反。淬透性差是制约20钢及其它低碳钢使用范围,特别是对于大型或形状复杂的零件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本热处理工艺细化20钢奥氏体晶粒后仍然制约其力学性能大幅提高最大因素。20钢的含碳量很低,淬火可得到板条状位错型亚结构的马氏体,所以具有比较好的塑性和韧性。在此前提下,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20钢的强度和硬度,希望淬火得到低碳马氏体,并辅以低温回火,使20钢在回火马氏体的室温下使用。提高20钢的淬透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采用相同含碳量的合金钢,这就要从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和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2)采用冷却能力更大的淬火介质,如NaOH水溶液。

图4 淬火次数对晶粒度的影响

3.2.2 奥氏体晶粒大小和室温下组织大小的关系

通常,奥氏体晶粒越细小,其室温下的组织也越细小。此外,奥氏体晶粒大小还会影响钢在冷却时的转变特点。以珠光体转变为例,奥氏体越细,珠光体转变进行得越快。这是因为珠光体的形核位置是在奥氏体的晶界或晶界处的先共析相。珠光体的长大是受C原子通过γ/α及γ/Fe3C的扩散速度控制的[2]。奥氏体晶粒越细,晶界越多,就为珠光体的形核和长大提供了有利条件。长大速度越大,珠光体的片层间距越小,其机械性能也越高。同样,奥氏体晶粒大小也影响马氏体束、块或板条的尺寸大小。马氏体转变的切变性和变温形成、极速长达的特性,使得原奥氏体晶界细化马氏体束、块或板条的效果最明显。

4 结论

(1)本实验采用快速循环加热淬火细化晶粒的工艺对20钢晶粒进行细化,实验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20钢的细化效果最好的淬火工艺是:淬火加热温度:890 ℃,保温时间:18 min,循环次数:4次。经过处理后,20钢奥氏体平均晶粒直径细化了将近一倍。硬度提高到44~50 HRC 。

(2)高温时奥氏体晶粒越细小,其室温的组织也越细小。

猜你喜欢
珠光体马氏体细化
提升珠光体组织的耐磨性能以及热稳定性
中低碳系列马氏体不锈钢开发与生产
激光制备预压应力超高强韧马氏体层的组织与性能
蠕墨铸铁RuT400与RuT450的拉伸与疲劳性能
马氏体组织形貌形成机理
Al元素对高碳珠光体钢连续缓慢冷却相变行为的影响
中小企业重在责任细化
“细化”市场,赚取百万财富
稀土对高碳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住宅全装修”政策亟需细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