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带动作用分析

2018-11-09 10:39黄桂平曾吉明高清明
四川冶金 2018年3期
关键词:大省工业化服务业

黄桂平,曾吉明,王 敏,高清明

(1.四川省冶金情报标准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 成都 610015)

工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稳增长、保就业、促民生的重要载体。2012年我国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以来,“去工业化”一度成为一些地区加快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针对这一现象,四川省委省政府科学研判、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作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六个基本判断”,创造性地提出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先进制造强省建设。近年来,特别是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以来,四川规上工业始终高于全国、好于预期,率先实现企稳回升,成为全省经济“止滑-触底-回升”的重要支撑。

一、工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分析

(一)工业为全省经济“由8进6”提供了强力支撑

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四川始终把工业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强调研指导和帮扶服务,狠抓“一地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着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经过五年发展,全省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大关,由2012年的9551亿元扩大到2016年的1.16万亿元,跻身我国工业大省行列,规上工业排名由第8位上升为第7位。工业增速总体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同期GDP增速,占GDP的比重长期保持在40%左右,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保持在50%左右,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力量,为全省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大关、经济地位“由8进6”提供了强力支撑。

表1 四川省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注: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网(http://data.stats.gov.cn/index.htm)、《四川统计年鉴(2017)》和《2017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文中数据未特别说明,均来源于各省相应年份统计年鉴、统计公报或经济快报。

与全国和主要经济大省相比,我省工业经济率先实现企稳回升,2017年规上工业增速稳定在8.5%,为2015年以来最快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比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等经济大省快1.3个、1个、0.2个、1.6个和0.5个百分点。2017年规上工业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0.4个百分点,较2015年和2016年回升0.6个百分点,实现在触底基础上增长加速,走出一条“止滑-触底-回升”的发展轨迹,呈现出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表2 工业在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017年)

(二)工业成为促进社会新增就业的最大功臣

从发展阶段来看,我省仍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快速”发展阶段,工业依旧是承接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载体。2012-2015年,我省所有行业年末就业人员新增61.54万人,其中工业行业年末就业人员新增40.17万人,对全社会就业人员增长贡献率达到65.27%,远高于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等省份,工业行业就业增长贡献率在六个经济大省中排名第一。

从增速看,工业行业年末就业人员增速总体上高于同期全社会所有行业年末就业人员增速,尤其在制造业表现十分明显。2012-2015年,全省工业行业年末就业人员年均增长1.42%,其中制造业年末就业人员年均增长1.6%,分别比同期全社会年末就业人员年均增速高出1.1个百分点和1.28个百分点。在六个经济大省中,我省工业行业年末就业人员增速仅次于河南,排名第二,而同期广东、江苏、浙江等传统工业强省工业行业年末就业人员数量已经呈现负增长趋势。

表3 2012-2015年工业行业对全社会年末就业人员总量的贡献

表4 四川省工业行业与全社会年末就业人员增速比较

从占比看,工业行业就业比重呈现总体上升态势,2015年工业行业年末就业人员比重达到15.14%,比2005年和2010年分别提高4.2个和0.9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年末就业人员达到12.2%,分别比2005年和2010年提高4.23个和0.87个百分点。

(三)工业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来源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以来,四川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引领,大力建基地、创品牌、深加工,形成了宜宾-泸州白酒产业园、眉山泡菜产业园、郫县川菜产业园、川南茶叶产业园等多个特色产业集群,川茶、川酒、川烟、川药等“川字号”农产品加快成长,产业规模加速提档升级,带动农业产业结构高端化、生产装备智能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和发展方式绿色化。

表5 四川省工业行业年末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比重

表6 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超过1.13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45.1%,产值规模在六个经济大省中排名第5,比排名后一位的浙江省高出7600多亿元,比排名前一位的广东省仅低2100亿元左右,与河南、山东等农产品加工强省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从细分行业看,我省食品饮料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约7629亿元,规模上升为全国第5位,成为全省七大优势产业中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值也由2012年的1.51:1上升为2015年的1.86:1,农产品加工正逐步从初级加工转向精深加工。

表7 六个经济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注:广东省相关数据和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值为2015年数据,其余为2016年数据,表中数据来源于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四)工业成为带动服务业提档升级的重要牵引

近年来,通过大力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水平,鼓励制造企业将以产品为中心的制造向服务增值延伸,加快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极大地带动了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根据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工业每增加1元的最终需求能带动0.548元的服务业产出。在新型工业化、制造业服务化带动下,我省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从生产性服务业看,2014-2017年全省规上企业数量从2764个增加到3943个,新增1179个;营业收入从2244.2亿元上升到3814.33亿元,年均增长19.3%;利润总额从228.68亿元上升到406.7亿元,年均增长21.2%。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呈现出同步发展、同向提升的良好势头。

表8 近年来四川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

在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下,过去五年我省服务业年均增速达到13.02%,在六个经济大省中仅次于河南,比广东、江苏、浙江和山东分别高1.3个、0.17个、2.34个和0.26个百分点。2013年我省服务业规模迈上万亿台阶,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4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5.38%,在六个经济大省中排名第五,比排名后一位的河南高3.5个百分点,比前一名的山东低1.88个百分点。

图1 2012-2016年六个经济大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比较

二、我省工业支撑带动作用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与其他经济大省相比,我省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特别是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工业化进程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一)工业化水平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工业化水平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在六个经济大省中,我省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最低,2016年比最高的广东省低7.83个百分点,比排名第五的浙江省低3.27个百分点。从工业占GDP比重连续超过40%的时间来看,广东省为24年(1993-2016年)、江苏省39年(1976-2014年)、浙江省31年(1985-2015)、山东省24年(1992-2015年),上述经济大省GDP超过3万亿、人均GDP超过3.7万时,工业仍保持较高比重和发展速度。

表9 主要经济大省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

(二)工业对投资的支撑作用还需进一步增强

虽然我省工业投资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已经从2014年的低谷迅速回升,短短两年回升了20.9个百分点,但仍未恢复到“十一五”末期的水平(见表10)。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低,2016年仅为28.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5个百分点,比山东、江苏、河南、广东、浙江分别低21.7个、21个、17.9个、4.9个和2.1个百分点(见表11)。

(三)工业对农业和服务业的带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我省农产品初加工率和加工转化率分别为49.5%和58%,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山东、河南等农业强省,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2.5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知名的精深加工农产品依旧较少,仅川酒、川茶、川药、川菜等部分领域形成一些品牌产品,工业在农业现代化中还大有可为。在服务业中,与工业紧密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仍然较低,与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经济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服务型制造发展水平还不高,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表10 2011-2016年四川省工业投资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较

表11 六个经济大省2016年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比较

三、进一步提升工业支撑带动作用的对策思路

(一)坚决践行“新理念”,着力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

以五大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坚定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四川工业发展新动力新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绿色转型实、引领带动强的高水平工业化新路。一是深化改革,推进产业创新驱动发展。以先进制造业发展和创新平台建设为着眼点,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为核心,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四新”经济为路径,扎实推进工业领域全面创新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破解制约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军民融合的制度藩篱,加快形成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动力格局,切实增强我省工业核心竞争力。二是绿色转型,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贯彻落实“美丽四川”建设部署,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组织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大力推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纵向延伸、横向耦合、末端再生”的绿色生产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化、一体化绿色制造体系。三是扩大开放,全方位提升产业开放发展水平。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布局,深化与北美、欧盟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的产业合作,扩大国际、国内产能合作,加快建成一批高水平产业合作园区。

(二)培育壮大“新动能”,着力推动工业投资提档进阶

持续推进“项目年”活动,聚焦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狠抓项目招引、投资建设和技术改造,着力提升存量、优化增量、做大总量。一是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和四川省“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万千百亿工程”,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大规模、全链条引进落地一批具有先进技术和发展前景的优势项目,加快打造万亿、五千亿、千亿级产业集群。二是狠抓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建设。突出抓好56个重大产业项目、省重点工业项目和500个投资上亿元的工业和技改项目,加大力度推动中电科(成都)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格罗方德集成电路制造项目、通用航空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园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推动紫光集团成都IC国际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年内落地建设。三是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以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为方向,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计划,推动汽车制造、油气化工、钒钛钢铁及稀土、能源电力、饮料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机器换工”,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三)积极探索“新路径”,着力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树立融合发展意识,积极向融合要活力、要动力,以跨界融合思维推进军民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夯实提升工业发展动力,增强对农业和服务业的支撑带动能力。一是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着力完善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全面深化与中央在川军工企业的战略合作,着力推动落实与军工集团和中物院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建设航空、航天、核动力等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二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实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着力打造“一硬一软一网一台”(自动控制和感知硬件、工业核心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新四基”,充分释放信息化的聚合、叠加、倍增效应。三是推进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同步发展,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产业交叉融合互动,着力打造食品饮料万亿产业,做优做强川酒、川茶、川烟、川药、川猪、川味等“川字号”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推动产业结构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由制造化向服务化、现代化的生产体系转型。

猜你喜欢
大省工业化服务业
大省担当与大国蓄力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传统农业大省如何走现代化道路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视角下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研究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