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铭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新的高考模式对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带来的影响,提出开设大学物理预修课、在校内实行分级教学和调整课程评价方式是值得考虑的大学物理教学新思路,同时介绍了这几种措施的具体实施办法。
【关键词】大学物理 预修课 分级教学
【基金项目】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JX20176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167-02
一、目前的现状
2014年,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其它的一些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也将逐步实行新的“3+3”高考模式。在新高考模式下,除必考的3个科目外,考生可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其它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参加高考。从新高考的试点情况来看,选考科目之一的物理受到了冷遇,最突出的特征是选考物理的学生人数持续走低。对于高校的工科专业而言,进入高校之前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物理知识是学生顺利进行后续专业学习的根本保障。如果招生专业不对选考科目作要求,招进来的学生可能没有任何物理基础,后续的专业学习难以继续,如果招生专业对物理做出必考要求,地方高校工科又面临生源不足的窘境。这种两难境地在给地方工科院校的招生带来诸多影响的同时,也给高校内承担大学物理教学的老师敲响了警钟,承担大学物理教学的教师必须拓展出新的教学思路以适应目前面临的新形势。
二、大学物理教学的新思路
大学物理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还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基础。针对即将面临的新情况,大学物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教学改革。
1.开设大学物理预修课
对于地方工科高校而言,即使学生来自于同一个专业大类,但由于生源地不同,学生修读的中学物理内容会有所差异,为避免学生出现知识欠缺,我们可以在学生修读大学物理课程之前,开设大学物理预修课。预修课的开设内容可以仿照清华大学的做法,分别开设大学物理力学预修课和大学物理电磁学预修课。因为力学和电磁学的内容占据了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学时的绝大部分,对这两部分内容的补修,能在节约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后续的学习需要。大学物理预修课并不强制要求所有入校的工科学生修读,而是采取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实行学生自愿修读。通过大学物理预修课的学习,能有效弥补工科学生中所学内容与大学所授内容之间可能存在的脱节问题,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做好衔接。
2.实行分级教学
新的3+3高考模式,对选考科目实行赋分制,这样使得地方工科高校很难通过学生的科目成绩去判断学生物理基础的好坏,即使是同一专业大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也参差不齐。一般地方工科院校的大学物理教学基本上是以自然班为基础进行编班教学的,在这样的班级中,承担大学物理教学的教师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难免在教学中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消化不了”的情况。长期如此,必然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分级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分级教学是根据学生自身物理基础的差异以及学生今后的自身发展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分层次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将大学物理的教学班分为提高型、一般型和基础型等多种层次,分别制定这些教学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让学生根据专业需要和自身需求自主选择进入不同的班级学习,而授课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分级教学实质上履行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大学物理课程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调整课程评价方式
一般而言,对学生进行大学物理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这种评定方式本身无可厚非,但评定结果却受到很多学生和老师的质疑。其主要原因在于平時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比重以及平时成绩的评定标准。通常情况下,学生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作业等内容构成,这种较为单一的评价方式区分度不大。同时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重又偏小,这样一来,决定学生课程成绩的主体还是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式显然无法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在大学物理学习中所展现的思维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此,要实现一个客观的评价,必须调整现行的评价方式。一方面要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要丰富平时成绩的评定内容。平时成绩比重的提高能更加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平时成绩评定内容的丰富可以在考勤、作业等内容的基础上加以课后小论文、课后小制作、课堂表现等多样性的评价方式。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使得对大学物理学习过程的评价更客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留碗.中国大学物理先修课的现状与展望[J].物理与工程.2016(04):13-17
[2]李红,杨新建.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分级教学模式探讨[J].物理通报.2015(03):29-31
[3]杨雪,解玉鹏.大学物理分类分级教学方案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04):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