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围墙:试论“根叔”“非主流”文化模式的逻辑起点*

2018-11-07 01:47
新疆社会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学校长非主流高教

童 锋 夏 泉

内容提要:“根叔”现象已成为当代中国大学校长竞相模仿的一种“非主流”文化模式。学界关于“根叔”现象的研究旨在阐释“根叔”现象是什么及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层面,未触及“根叔”“非主流”文化模式缘起层面。文章认为“根叔”“非主流”文化模式,以“以生为本”的“非主流”的理念为本质、以网络“主流”文化形式为表象,旨在大学行政化思维盛行和学术浮躁之风泛滥的大学“围墙”内外,在政府、社会、大学和师生之间,寻求一个新的平衡点。

2014年3月注定是个大学校长的“告别”月份。这个“告别”寓意有二:一是,3月31日被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中大)学子亲切称为“根叔”[注]“根叔”是华中科技大学学子对前校长李培根院士的昵称。的校长任期的卸任;二是,3月30日被誉为辛亥革命史研究学术泰斗的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的章开沅先生资深教授的资格到期卸任。两位先生一位是工程领域的院士、一位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大师,兴许由于学科和性格的差异,他们选择“告别”的方式略有不同、发表“告别演说”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前者选择了寻常的“权力”交接仪式,发表了极富“根”氏演讲风格、同时由若干个“遗憾”组成而毫无一丝政绩肯定的告别演说;后者选择了以媒体专访的形式,掷出了作为一名资深教授的“请辞书”。由于他们都曾经拥有过大学校长的角色,在他们“告别”的背后所蕴含的一个共通的地方,那就是“现在的大学就像一座围城,体制就是围墙。我想出去透透气,所以先拆了自个的围墙”[注]《历史学家章开沅请辞资深教授:为了得到自由》,凤凰网-凤凰,http://www.hbrc.com,2014年3月30日。。

一、学术史检讨

时光倒流,在2010年夏季毕业生典礼上,时任华中大校长的“根叔”——李培根院士在短短16分钟演讲中竟引起学生30余次高呼“根叔”,充分表达了广大学子对“根叔”的认同和支持。“根叔”演讲实况经网络传播在国内大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根叔”现象,[注]学界一般认为“根叔”现象是指在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李培根院士在2010年夏季毕业生典礼上采用大量为学生熟悉的网络语言讲演成功后,其风格被一些著名大学的校长所仿效的现象。这成为中国高教研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根叔”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出现,标志着大学里最庞大的群体——大学生开始受到了高度关注,“根叔”称呼就是大学生对这种关注的回应。学界关于“根叔”现象的研究较多,多从“舆论”传播和“去行政化”的角度加以窥探。王洪才等指出,我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走出传统的行政化误区,必须使大学回归学术,回归学术本位、学生本位。[注]王洪才,等:《“根叔”现象:大学进入后现代的征候》,《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第6期。“根叔”现象的出现意味深长,它折射出当前大学运行中的多层面问题。细细解读“根叔”现象对于推进我国大学“去行政化”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界关于“根叔”现象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根叔”现象“是什么”的问题,或者“根叔”现象给其他大学校长在毕业生演讲中的风格造成的影响 ,但是尚未触及“根叔”“非主流”文化模式的研究层面,亦未探究其产生的根源,即尚未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在行政化和学术浮躁之风弥漫大学校园的时代、在与共和国共成长的工科院校,“根叔”现象破茧而出,这难道真是“机缘巧合”?“根叔”一词成为近几年网络十大流行语之一,“根叔”“非主流”文化模式甚至成为各大高校校长竞相模仿的对象,这一文化模式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到底是什么?本文着重探讨“根叔”这种“非主流”文化缘何发轫于华中大的问题。

二、相关概念界定

突破现有体制围城必须触动现有利益既得者的切身利益和教育管理体制。这虽只涉及制度层面的东西,但是触动的却是思想层面的东西。当代中国公立大学的校长大都由政府直接任命,根据高校行政级别赋予大学校长作为高校法人代表的等级分明的行政权力。因此,中国公立大学的校长是集学术道德和行政权威于一体的化身。大学校长治校方式一般分为三种:一是教授治校,这是典型的西方古典大学所固守的学术权力至上的治校理念。大学校长作为学者的杰出代表,要坚守学者的良心和对学术的敬畏。二是官员治校,这是中国当代大学实施的行政权力至尊的治校理念。大学校长作为政府的合法代表,要本着对政府高度负责的使命感,运营管理好大学内部事务。三是专家治校,这是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治校理念。大学校长由于受到学术权威和行政权威的双重驱动,在经营大学各项事务的同时、在相对宽松的学术空间和相对压抑的权力空间之间,通过运用大师智慧和艺术方式不断变换和调整,从而达到治校的目的。

从几千年中国社会所秉承的儒家中庸思想和中国当代大学校长治校的实践经验来看,当代大学校长迫于两种权力的角力,往往选择折衷的治校理念,即专家治校。按照对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两个端点所形成的权力区间中点向两端的扩张程度,可以分为“主流”和“非主流”文化,即以学术权力占主导地位的治校文化称为“非主流”文化,俗称“非正式”文化;以行政权力占主导地位的治校文化称为“主流”文化,俗称“官方”文化(见图1)。

图1 大学校长治校文化类型模型

刘光明指出:广义文化有四层“即表层——物质文化,浅层——行为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核心层——精神文化”[注]刘光明:《企业文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第144页。。文化模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一种特定的民族、社会和地区的文化特征的长期相互联系和适应形成的基本方式和行为范式。其核心内容分为四个层面:精神文化模式、制度文化模式、行为模式和物质文化模式。我们不妨给大学校长治校的“主流”文化下个定义,即以大学校长主要按照政府的指令、依靠政府赋予的行政权力、采取行政审批的方式,对大学内部事务进行管理所形成的具有稳定倾向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以此类推,大学校长治校的“非主流”文化,即大学校长主要按照广大师生的意愿、依靠科学真理赋予的学术权力、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对大学内部事务进行运营时所形成的具有稳定倾向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其核心内容分为四个层面:以物质文化为载体,以行为文化为形式,以制度文化为内容,以精神文化为核心(见图2)。

图2 刘光明文化分层示意图

三、“根叔”“非主流”文化模式成因探析

“根叔”“非主流”文化模式是大学校长的职责使然,抑或是高校广大师生的内在需求,还是社会的共同期盼?这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问题之一。依据事物成因原理(因果关系)和系统理论,从三大因素,即个人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寻找影响“根叔”“非主流”文化模式产生的根源,力求从根本上认识“根叔”“非主流”文化模式。

(一)个人因素:厚积薄发,由来非一朝一夕

“根叔”“非主流”文化模式之所以发轫于华中大,绝非机缘巧合。从“根叔”的个人履历而言,他在学生时代就耳濡目染了华中大的学术氛围和历任校长的治校理念。他在被誉为“赠地学院”之父之称的威斯康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必然受到“威斯康星思想”[注]20世纪初期,在美国形成了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Wisconsin Idea),即威斯康星大学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通过培养人才和输送知识两条渠道,打破大学的传统封闭状态,努力发挥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积极促进全州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威斯康星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学的第三职能——为社会提供直接服务,使大学与社会生产、生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威斯康星大学以其卓越的成就受到世人的称赞,为美国各州大学所效仿。的强烈熏陶。涂又光先生的“泡菜理论”[注]20世纪90年代,涂先生提出了著名的“泡菜理论”,即泡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汤,校园环境好比泡菜汤,它影响和决定了浸泡其中的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行为风格。可以诠释在中西方高教研究思想双重熏陶之下,“根叔”内心萌发的治校理念。如果定性分析并不具有说服力,笔者从“根叔”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以下统计均仅统计中文期刊)的数量、引用及下载次数和收录期刊统计进行定量分析。

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足以反映其研究方向和关注重点。从表1可以看出,2003~2012年根叔共发表71篇学术论文,其中机械类39篇,占54.9%;高教研究类文章32篇,占45.1%。从数据分析来看,“根叔”在两个领域的研究几乎平分秋色。但是客观来说,这10年应该分成两个阶段,即以其担任华中大学校长为分界点(因发表文章具有时间相对滞后性,以2005年底为分界点)。2003~2005年,“根叔”发表机械类文章31篇,占前3年文章总数的100%,基本上没有发表高教类文章。2006~2012年,“根叔”发表机械类文章8篇,发表高教研究类文章32篇,分别占后7年文章总数的20%和80%。若仅统计第一作者文章,发表高教研究类文章32篇,占后7年第一作者文章总数的94.1%。

从数据统计分析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此十年间,尤其在校长的任上,“根叔”在专业领域基本上实现了从机械工程领域向高教研究领域的转型,真正实现了从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一名高教研究专家的质变。正如杨福家院士所言,真正的大学校长应该是一名真正的高教研究专家,而非两院院士。另外,在2003~2005年期间,“根叔”主要从事机械领域,即自己“老本行”的研究;同时我们发现在2003年当选院士之后,他在本专业领域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为第一作者的文章很少,这不是说“根叔”学术贡献有所下降,而是“根叔”以一个团队负责人的博大胸怀,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传、帮、带新一批有学术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走向学术的前沿阵地。2005年3月当选华中大校长之后,“根叔”学术研究的关注点基本上投入高教研究领域。

表1 2003~2012年“根叔”发表的文章统计分布表[注]表1~3数据根据中国知网(CNKI)2014年4月2日统计数据得出。 单位:篇

论文的引用及下载次数足以体现著者对学术的贡献度、学者给予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为了统计的客观性,对“根叔”2003~2012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的引用和下载次数统计亦应分成两个阶段。从表2可以看出,2003~2005年,“根叔”基本上没有发表高教类的文章,因此发表机械类文章的总引用次数为524次,机械类文章下载总次数为6 754次,均占前三年总数的100%。而2006~2012年,发表高教类的文章引用次数和下载次数分别为520次和14 053次,占后7年引用和下载总次数的78.0%和83.1%。

表2 2003~2012年“根叔”发表的文章引用与下载次数统计表 单位:次

从数据分析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根叔”在当选校长之前,学术贡献主要在机械领域,学者给予的关注也是在机械领域;“根叔”在当选校长之后,学术贡献主要在高教研究领域,学者给予的关注绝大部分在高教研究领域。这说明,在广大学者心目中,“根叔”不只是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更是一名高等研究领域的研究专家。

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收录期刊体现学术阵地给予著者的关注与认可。由于“根叔”发表学术论文较多,本文仅统计2003~2012年间收录2篇及以上的学术论文的期刊。从表3统计次数可以看出,“根叔”发表学术期刊收录2篇以上的学术期刊有12家,共计53篇学术论文,其中《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教学》等4家高等教育专业的核心期刊收录25篇,第一作者文章24篇,分别占相应总数的47.2%和85.7%。这说明,这一时期“根叔”主要的学术成果集中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其学术的影响性和认可度被高教类主流学术阵地和社会同行专家所高度关注与认可。

表3 2003~2012年“根叔”发表的文章2篇以上期刊收录情况统计表 单位:篇

(二)内部因素:着眼传承,创新谋发展

大学理念是对大学性质及其运行规律的哲学思考体系,[注]王冀生:《人学理念在中国的发展》,《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7期。大学校长是大学的旗手和精神支柱。华中大前身华中工学院是1952年我国首次院系调整的产物。经过60年的艰苦创业,异军突起并跻身国内一流大学行列,被海内外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注]《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http://www.hust.edu.cn/Course_zlbg2011.html。,同时被誉为中国的“MIT”和“喻家山下的传奇”。这与华中大历任校长既一脉相承又推陈出新的治校理念休戚相关。在中国,几乎每所大学都有属于自己的大学精神,其校训就是其大学精神的浓缩;每任大学校长都有属于自己的治校理念,这种理念的变化往往伴随至大学校长任期终结。笔者认为,华中大之所以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关键是该校历史上涌现了多位好校长。尽管历任校长的治校理念、表述内容和侧重点不同,但内在思想精髓“在制度的允许范围内进行适度的‘突围’”是一脉相承的。

朱九思先生在任华中工学院负责人期间,突破了“文革”主导“政治挂帅”的思想禁区。文革后期,他通过对“大学是什么,办大学有什么规律”等问题的反思,提出了“育人是中心、教师是根本、科研要走在教学前面”等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大学办学理念,奠定了学校自主发展的文化传统。[注]朱为鸿、张应强:《大学文化创新与组织发展——华中科技大学个案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8期。杨叔子院士任华中大校长期间,突破了“唯工科思维至上”的实用主义思潮,积极倡导文化素质教育。[注]② 朱为鸿、张应强:《大学文化创新与组织发展——华中科技大学个案研究》。当时的华中大在国内首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在我国工科院校举办大学生人文素质讲坛并成为其他高校的效仿“样板”。周济院士在担任华中大校长期间,提出“学研产三足鼎立”、协调发展的办学思想,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产业化的大趋势。②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高校扩招和第二次院校合并运动在给高校带来规模化发展红利的同时,给高等教育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规模与质量争论给当时的高等教育界留下了世纪命题。“根叔”在担任华中大校长期间,提出“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治校理念,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努力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全球化环境的一流人才。[注]《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这在当时突破了全国高校竞相建设研究型大学而忽视本科教学质量和忽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束缚。

在这个理念体系中,“根叔”的以生为本治校理念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一方面,学校要充分保障学生受到尽可能好的教育和培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树立良好的课外氛围和良好的教风学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参政、议政”的主动性,“根叔”倡导在学校主页“白云黄鹤BBS”开设专栏,鼓励学生在这个网络平台上“百家争鸣”,为学校建设发展建言献策,每天关注学生留言、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已经成为他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叔”的鼓励和承诺使得华中大学子每天必须浏览这个专栏,学生与“根叔”零距离对话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因此“根叔”被学子们誉为“我们的世界,他都懂”的大学校长。

(三)外部因素:着眼未来,宁静致远

政府、社会与大学的关联,无论从“资源说”“服务说”、还是系统论都能充分表明,政府、社会与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作为教育的举办者,代表国家的利益对教育提出要求,并通过政策、法规和资源分配调控大学。社会表达着纳税人的意愿,通过社会舆论和公众评价表达他们对大学的看法;大学是实施高教研究的主要场所和机构,是知识分子研究学问、传授知识的结集处,相对政府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须根据国家和政府的要求,对学校进行有效管理;另一方面,它也有责任组织广大教师完成高教研究的使命。同理,大学校长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来自政府与社会的影响。然而当前的大学存在学术浮躁之风是不争的现实,而且严重程度已不可小视。产生高校学术浮躁的原因较为集中的是:大学排名、竞争机制、社会风气、行政导向、科研评价机制等。

“根叔”作为一名大学校长如何在政府、社会和大学之间寻求一个新的平衡点,他选择了大学校外所最为关注、却最易被校内忽略的“以生为本”的理念为抓手。这看似“非主流”的文化模式,却蕴藏了深邃的精神内核,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现有的“官僚主义”和功利主义“主流”文化模式的“藩篱”。这种“非主流”文化模式被“根叔”巧妙地利用网络“主流”文化形式,即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校长的治校理念加以创新与凝练。既然“根叔”“非主流”文化实质上是对“主流”文化模式的突围,就注定了这个“非主流”文化模式与“主流”文化模式之间的“天堑”是难以弥合的,倘若仅凭主观臆断和一味模仿“根叔”“非主流”文化模式,甚至企望将这种“非主流”文化模式演变成“主流”文化模式,这就未免有点“东施效颦”了。

猜你喜欢
大学校长非主流高教
《吉林教育》(高教党建与思政版)约稿
官方话语的传播效果研究——以大学校长毕业致辞为例
国内大学校长研究发展的历史分期
——以期刊文献进行的考察
高教明星“猎鹰”
Study in Lithuania : Not a minority language country , a variety of languages can be switched at any time
不来的理由
高教强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学生追逐非主流文化好吗?
照片视频 我就要“非主流”
非主流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