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出没注意

2018-11-05 02:24许崧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40期
关键词:游民自由职业者组织化

许崧

散漫作为一种生活状态是很好很好的,却也要付出代价。自由意志最大的用途,大概就在这里了。

不少人认为能从大城市搬到大理生活的人,是“挣够了”。文雅一点的说法是“财务自由了”。隔不多久我就会听到有人对我这样说。我每次都会尽一个大理居民的本分,试图解释这实在是个误会。有没有这样的有钱人?当然有。哪儿没有?可大理也跟别处一样,各种收入阶层的人都有。

在我身边,缺钱还算是个比较普遍的话题。我的很多朋友都不宽裕,有些甚至是“紧张”。对于“需要多少钱才能去大理”这个问题,有的人觉得千万级财富都还是不够的,而我的那些朋友觉得能攒齐路费就够了。“够”显然是一个自定义标准。

一般来说,第二个问题会紧随而来:那么你们靠什么收入呢?虽然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管得着吗”,可是我每次还是努力尝试回答。我有强迫症。我不能接受外人把我们看成是一群有怪癖的亿万富翁。

大家会有这样的误会,也是我们这些人表现出来的状态导致的。如果固执地认为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的上班才算上班,那么这里满街看起来都是不工作的人。不工作还活得黑黑胖胖高高兴兴的,那么一定是挣够了吧。

真太看得起我们了。大理新移民部落最奇特的特征之一,是超高比例的“自由职业者”。这不是新生事物,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职业形态。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其实是主流。人们大规模地被高度组织起来一起做事,要到资本主义出现以后才大量发生。组织化的意思是,个体要从属于某个机构,要遵从于这个机构的等级和命令体系,接受奖惩系统的处置。资本主義找到了把人组织起来的好处,工业革命再推一把,终于改变了世界的模样和我们的人生。工作成为人生如此重要的内容,以至于有人觉得自己的人生意义来自于工作,以至于觉得没有工作的人不是正经人,都是从那会儿开始的。以前的奴隶可不会这么认为。

大部分搬来大理的人,首先破除的大概就是组织化工作的紧箍咒。相对于需要打卡上班的岗位,有些工作天然就不需要也不能有个单位管起来,比如写作,比如艺术创作。这些人构成了最初新移民群落中的重要一群,基因就这么种下了,一直传承到今天还是。这是为什么大理会带有如此浓重文艺标签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大理这群人会看起来如此散漫的原因。这跟财富多寡没关系。

散漫作为一种生活状态是很好很好的,却也要付出代价。现代社会里,全然没有被组织化的商业机构约束过的人不多见。投靠组织是有好处的,比如到点就能拿薪水。没有组织的人,这份安稳指望不上。如果积累不足以令自己安心,青黄不接时会挺让人焦虑的。不想让自己置于这种境地的人,为了安稳忍受着其他;在大理,很多人为了不必忍受其他而接受青黄不接的焦虑。虽然都要忍受些什么,但什么是愿意忍的什么是不愿意的,各人还是能自作主张的。事关人生怎么安排,自由意志最大的用途大概就在这里了。

近几年搬来大理的人变多了,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变成自由职业者。技术的进步渗透到生活点滴中,挨家挨户地改变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与习惯,没有哪个行业能躲得过,也没有谁能避得开。很多从前被禁锢在办公桌前的人,现在能站起来走开了。他们先是在家办公,然后就走远了,去远方了。有些人来了大理。

还有些人,干脆过上了游牧生活,去年巴厘岛,今年清迈,明年布达佩斯,每到一地都会结识新伙伴也学得新知识,一边工作一边享受着对一段崭新人生的探索。这群人称自己为Digital Nomad(“数码游民”),目前最喜欢的地方是巴厘岛、清迈和布达佩斯。他们中有一些也在大理。

我相信这会成趋势的。网络基础设施现在全中国都问题不大了,长住在好山好水的地方干活有什么不好?而且还便宜,又有快递。做特色小镇的不妨多想想他们的需要,这肯定是解决小镇困境的出路之一。

猜你喜欢
游民自由职业者组织化
新冠疫情让自由职业者增多,这可能成为未来趋势
Audio Attraction
我国自由职业者群体历史演变及概念
英国一网站调查称:自由摄影师更易于接受免费干活
浅谈日本自由职业者
中国现代物流现状及展望
组织化管理模式对基层医院脑卒中患者随诊率的影响
关于政府伦理组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隐性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