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如果一所大学既不属于“211”或“985”,無缘“双一流”,也不是教育部直属院校,那么,它就基本被排除在“中央高校俱乐部”之外,无论在是办学经费还是人才引进、招生等方方面面,都会面临巨大掣肘。
于是,一些心怀抱负而没有“名分”的大学,为了跨越“部属高校”的门槛而想方设法突破局限。他们或是上下奔走,争取更多的财力和人力支持;或是抱团取暖,向中央申请到政策,通过“省部共建”“对口支援”等方式寻求到更多的办学资源。
上世纪90年代痛失“211”席位的山西大学,二十多年来就是这样一路辗转、磕磕绊绊走过来的。它的发展路径和心路历程,是中国普遍存在的“非一流”高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高校在困境中求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