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滨淮初级中学 金仁倩
学生审美培养、性情陶冶的主阵地是美术课堂,教师开展审美教育,引领学生参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促进审美素养的培育。但在应试背景下,美术课堂不被“待见”,教师囿于教材简单的作品介绍,缺少对教材的拓展、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要改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状况,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结构决定了一堂课的方向,传统教学中教师以“教”为主,一堂课分为激发兴趣、复习旧知、讲授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估等五部分内容,而新的课堂结构更关注学生的“学”,一般采用新的结构:观察欣赏、发现探索、示范尝试、练习讨论、师生点评。初中生应试压力大,影响了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要关注生本,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打开心扉。
学生只有对一些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就会“着迷”,会努力去探求新知,引发自己的思索,焕发自己的灵感。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以逐步形成主动思考、善于发现的能力。教师要选择合适教学内容,采用实物演示、音乐演染、语言讲述、游戏活动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以现有的经验、已有的知识背景去不断改造、亲历活动,实现情感的升华。教师要设计问题情境,激发他们思考,让他们在发现问题、探索尝试中获得发展。如在《重复的魔力》一课教学中,教者以多媒体展示蜂巢、猎豹、香蕉、玉米等图片,让学生发现自然界中许多重复的现象,感受重复的美,情绪会受到感染。教者展示生活中利用重复原理设计的物品,让学生找出其中重要的元素,并思考:这里的重复是否还是自然现象?学生从重复现象中探寻规律,归纳出重复设计的方法。教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收集的回形针、图钉、黄豆等物品,通过辅助绘画工具,构想出三四种不同的重复构成方案。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索、尝试,在此可以进行针对性地点拨,让学生进行局部调整,使作品变得更加精彩。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构图、色彩等进行调整优化,使作品变得更具美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美术课堂有视觉观察、造型技法、材料操作、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但练习须有一定的目的,且难易适中,能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习得知识、提升能力。如在《图案之美》一课教学中,教者让学生以鱼为基本元素,通过剪贴绘画的方式进行创设,分组设计出一幅关于鱼的装饰图案,分别完成在各种形状的纸上。教者针对学生的作品表现的构图和色彩进行点评。
教学过程要追求高低起伏、动静结合,要拨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现有发展水平,然后布置出适合学生的各种任务。知识、技能、情感目标是有层次性的,要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目标过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令学生丧失信心,而目标过低,会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教师要灵活地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经验与对教材的理解,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合理地增减,要为学生的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在欣赏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通过艺术形象去开展思维活动,在欣赏、讨论中提高审美意识。在技法知识课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观察物体的形态、结构、比例、色彩、明暗、空间,提高自己的表现物象的能力。在创作课中,要引领学生去感受作品中表达的情感,要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教师要恰当使用讲授、演示、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时间、调控教学进程,为学生留有自主探学的时间。教师要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感性的材料,寓教于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将课堂教学、组内讨论、个别辅导等形式结合起来,既能关注全体学生,又能考虑学生个体差异,让他们在原有认知水平上获得发展。教师要对有天赋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才华,对后进生进行点拨引导,帮助他们查漏补缺,让他们能跟上班级水平。
教师要关爱学生,不以权威自居,要摆脱“师道尊严”的倾向,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轻松、自然,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他们更愿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要面带微笑,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从而能爱上美术的学习。教师要让学于生,要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发掘他们的艺术天分,让他们的内心情感通过画面表现出来。
总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的习得、技能的提升,还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思维发展、审美创造,要启发学生想象、感受,以自己的独特理解创造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