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增敏药物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2018-10-31 10:46杨森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放疗恶性肿瘤临床疗效

【摘 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不同增敏药物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所有恶性肿瘤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90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45例的对照组和45例的观察组,对照组的45例患者在放疗的基础上给予环氧化酶2型抑制类药物治疗,观察组的45例患者在放疗的基础上给予HIF1型抑制类药物;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2%和24.44%,并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放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HIF1型抑制类药物进行恶性肿瘤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增敏药物;放疗;恶性肿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1

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是放疗和化疗治疗,其中放疗治疗的机制是利用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很多恶性肿瘤当中有很多乏氧细胞,这些乏氧细胞对放射线的抵抗力很强,严重影响恶性肿瘤的放疗效果。为了改善恶性肿瘤的放疗治疗效果,本文对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期间的9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不同的增敏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所有恶性肿瘤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这90例患者都经过病理学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经CT和MRI检测证实这9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肿瘤实体,肿瘤质地密实,与周围组织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限;本次入院的所有患者均签署了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研究的相关知情同意书。。将这90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45例的对照组和45例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45例患者当中,男25例,女20例,患者的年龄在54-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73±5.48)岁;在观察组的45例患者当中,男23例,女22例,患者的年龄在55-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46±5.49)岁。本次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放疗治疗,放疗治疗的基本操作如下所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放射治療,两组患者均接受6MV-X线进行照射,每周接受6MV-X射线照射的次数为5次,保证患者每6周照射6MV-X射线的总量达到55-70Gy之间。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的45例患者在常规放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环氧化酶2型抑制类药物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所示:给予对照组的45例患者由临汾奇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为H14020549吲哚美辛片进行口服治疗,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75毫克,服药的时间从放疗治疗开始一直到放疗结束。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的45例患者在常规放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HIF1型抑制类药物进行联合治疗,HIF1型抑制类药物的具体操作如下所示:

给予观察组的45例患者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为J20140065的注射用硼替佐米进行注射治疗,具体的注射剂量如下所示:在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开始,首次注射硼替佐米的剂量为1.3mg·m-2,每周注射两次,两次注射硼替佐米的间隔时间不少于72小时;连续注射硼替佐米2周后,停药10天,然后再进行下一周期的治疗,一直注射硼替佐米到放射治疗结束后。

1.3 观察指标与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头晕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

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根据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治疗效果的判定,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肿瘤细胞显著消失;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缩小减少;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没有变化甚至更加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对文中的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7.5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时采用 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来表示,采用卡方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2%和24.44%,并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如表2所示。

3结论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2%和24.44%,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同类研究中,放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硼替佐米增敏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为93.33%,与本次研究保持一致。

总而言之,在放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HIF1型抑制类药物进行恶性肿瘤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王正安,刘燕青,黄飞.不同增敏药物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肿瘤药学,2017,7(3):364-369.

和劲光.增敏药剂联合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2):57-58.

黄巍,李延秋,李曼.增敏药剂联合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3,14(11):843-844.

猜你喜欢
放疗恶性肿瘤临床疗效
替吉奥同步放疗序贯化疗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分析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