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本关注学生提升思维

2018-10-30 06:19寿秀
读天下 2018年21期
关键词:对话教学思维品质核心素养

摘要: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同时也要注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需要教师深入地解读文本内涵,充分地关注学生,切实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本文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有效策略”和“提升思维品质的对话教学拓展活动”的设计两大方面,深入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

关键词:对话教学;文本内涵;思维品质;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于2012年颁布与实施后,修订版PEP教材正式投入使用。其中,对话教学版块是变化较大的版块之一。新版教材的对话教学文本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核心语言及重难点更加集中、更为真实,对话文本话轮减少但语量不减,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旨在培养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标》指出: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如果脱离了思维性,交流的意义也会变得苍白无力。

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同时也要注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需要教师深入地解读教材的文本内涵,不是单纯的词句的解读,而是从话题、语言、文字、图片等方面综合入手。对话文本是教材提供的话语运用范本,它作为对话教学的重要载体,包含了丰富的语言信息。所以教师需要充分解读文本,理解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文本解读的侧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与意义,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习得语言,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性。

一、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有效策略

(一) 关注文本的整体呈现,在语境中整体学习语言

随着学生年级的逐渐升高,教材对话中的话语量越来越大,话轮逐渐增加,在对话版块的教学中,老师们往往采用逐个击破的方式呈现并新授语言点,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这样的设计破坏了对话课的完整性,让语言以句型的方式呈现,失去了对话课的本质意义。对话课一定要体现交流味,整堂课设置整体的语境,快速进入情境后整体感知、处理文本,最后逐句模仿。

(二) 激活学生的自主体悟,在真实感知中学习语言

对话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文本,能围绕相关话题用所学语言沟通交流,即表达自我,倾听他人,交换意见。自主表达建立在学生的自主体验之上,所以对话一定要具备体验性,有体验才能有感受,有感受才有自主表达。

(三) 提升学生的话题意识,从关注语言结构到关注语言功能

低段学生因初学英语,在对话表演活动中可以适当给以支架的帮助,而小学高年级的对话内容多,语言泛,重点散,难点多,不少老师往往忙于解决对话文本中的语言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完成对话学习和分角色朗读之后的巩固运用环节,往往会引领学生表演对话,同时呈现出教材的全文或部分支架,使学生的语言输出受限于教材,失去了来源于生活与自身实际的真实表达,更欠缺了学生个体思维的灵活表达。主要是因为老师们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忽视了语言功能的提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得以提升。

二、 提升思维品质的对话教学拓展活动的设计

每堂课中,最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环节便是整节课最后的拓展应用环节,因此,教师可以从关注学生的课堂体验入手,立足教材文本,在教学中设计有效的对话教学拓展活动,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

(一) 借助文本支架,进行对话表演

语言学习的起始阶段是模仿。在中低段教学中,借助文本辅助教学,能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脚手架,有助于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在实践活动中把对话文本活化为生活中的真实语言。

上述案例2中的三年级下册Unit 5 Do you like pears? Part A Lets talk对话教学课拓展环节,教师由原先的只有妈妈问Sarah喜欢什么水果,让学生尝试问妈妈喜欢吃什么水果,把单向的对话问答转变为双向的交流。在这样的对话拓展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让学生學会了关爱家人。

最后,教师给出文本支架,让学生根据真实的情境创编对话。真实的场景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为学生创编对话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

(二) 利用教材插图,开展对话创编

当然,不是所有的文本在拓展和输出阶段都需要给出支架,高段英语对话教学要视文本情况和学生学情而定。例如,案例1中五年级下册Unit 6 A Lets talk这节课的教学中,因为文本内容较简单,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有较好的语言基础,因此,在语用输出阶段,可以适当借助教材文本插图,让学生直接借助插图,进行对话的创编。

(三) 关注情感内涵,丰富课堂生成

[案例]六年级上册Unit 6 How do you feel? Part A Lets talk对话文本教学中,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在听、读、讨论对话内容中逐个感受Sarah一家的不同心情,因为爸爸生病,妈妈的worried, Sarah和 Sam从一开始的sad转变为worried,在这个过程中初步感受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关心他人的情感体验。

对话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Dads feelings,并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If you were Sarah and Sam, what should you do?”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输出,学生的思维也越来越活跃,学生在学习和表达的过程很自然地进行了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秦益锋.依托文本的对话教学实践——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Part A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2(9):67-71.

[3]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三年级起点,学生用书)[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寿秀,浙江省绍兴市,诸暨荣怀学校精品小学部。

猜你喜欢
对话教学思维品质核心素养
对话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话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