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数学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新课改的实施,数学的课堂不再是只有数字和计算的课堂,数学的课堂也可以充满生活情景。有效地将数学和生活相结合,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充满趣味的学习。并且,一些生活中的情景,实例也可以更好的帮助老师讲授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教师的生活化教学将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饶有兴趣。本文中笔者将自身的教学经历以及如何将课堂和生活相结合描述如下,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情景;生活实例;帮助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学会将知识链接生活来教育学生是一项基本技能。对于小学生来说,他的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大脑也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老师讲授的内容有时候学生没有办法理解。数学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科学知识。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景,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
一、 创设生活情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句话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要求教师在选择数学素材时,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中尽量创造一个实际情景,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内容。
例如,在三年级课本中关于方向“东南西北”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不知道表示方向可以用什么方向词呢?”这时候同学们会讨论,会说“左右”等等一些。然后,教师再引出本节课内容“东南西北”。具体地指出位置所在,对于有些同学来说,可能在教室中或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分得清楚“东南西北”,但是一到不熟悉的地方,就会分不清楚。我在讲授这一节时,会将学生们带到室外,教给同学们学会用太阳的方向来判断“东南西北”。并且呢,我还设置了一个有趣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方向的辨认。让同学们自由占位,随机指明学生来回答出“自己的北边,南边,西边,东边都分别是谁?别的同学帮忙纠正,再由回答的同学随机点出下一位。”这样的一个小游戏,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方向的辨认,又感受到了學习的趣味性。
二、 列举生活实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绝大部分都取决于兴趣的存在。数学的课堂上,更要引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发掘身边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教学回归自然、生活实践,这样就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数学探索活动中,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高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能力。
例如,在讲解乘除法时,一味地计算只会让学生烦躁。适当地加入一些实例应用题,引出学生的兴趣,更能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解分数时,可以这样问:现在假如每个小组学生的手中都有一支笔,那么每个小组都拿走两支,剩下的笔占总体的几分之几呢?这样举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分数的含义。再比如,在讲解角度这一章时,可以对学生提问,让同学们来举出生活中有角度的物体,并且猜测一下大概的角度大小。这样一来,同学们对于角度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三、 让学生自己动手和总结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主动的亲身参与,主动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亲历数学活动,掌握和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讲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时,可以预先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再让同学们自己测量。最后得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并且还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区别在哪?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去学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加入一些生活化的情景、实例,对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一项有效的技能。而且,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生活和数学是息息相关的。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林玉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3):59-61.
[2]王朝弟.结合生活化教学,营造数学新课堂——论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相结合[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6(7):24.
[3]黄彬.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活化[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16):78.
作者简介:
刘霞,重庆市,重庆市酉阳县小河镇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