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外联动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2018-10-29 01:51展海燕
创新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

展海燕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是校内外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协同育人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挥。构建校、政、企、社协同创新育人体系,有效发挥内外各要素联动耦合功能,不仅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深入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全要素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外联动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协同创新;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6-51-3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06.012

Abstract: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pplied-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s that the resources inside and outside colleges cannot be effectively integrated, and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function has not yet been effectively played. It should build a new educational system wit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colleges,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coupling fun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It is not only the practical need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applied-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he applied-oriented colleges to adapt to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country with all element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d on the study of how to construc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internal and external linkage of applied-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Key words: applied-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创新型人才培养为高校全面深入推动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近些年,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积极探索和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已经开设,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比较丰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初显成效,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运营良好,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然而,整体而言,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尚存在深层次的机制体制问题,突出问题是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资源不足、校內外协同不力、学校与外部资源尚未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在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推入纵深发展阶段,思考和探索多元要素内外联动协同创新机制,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大有裨益。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与现实需要

1.1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在“应用”二字,应用型、实践性、重创新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基本特点。基于该定位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既不同于传统的学术性大学,也不同于传统的职业院校。传统的学术性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多借助厚实的科学研究技术成果,基于高精尖的科研技术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而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多是基于某一技能的工艺、方法、工具或者某一具体岗位需求的创新。前者更强调基础理论的研发与高精尖科技的创新和突破,后者更强调某一具体技能的应用与延伸开发。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多强调对现有基本原理的实际应用与综合开发,注重系统性思维的开发,重视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重大问题,更强调“通用性”和“创新性”。“通用性”强调培养的人才,能胜任本学科广泛领域的相关岗位,而非个别岗位;“创新性”则强调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备前瞻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1]。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与职业行业教育深度融合,而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合力共促发展就成为必然要求。

1.2 内外联动协同创新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需要

相对于一流本科院校而言,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资源禀赋方面存在天然的劣势。应用型本科院校多为专科升格后的本科、民办本科、独立院校等。这些院校的办学资源大多来自于社会资本,政府投入比较少,资金压力和生存压力一直是这类学校发展的重大瓶颈。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的投入比较大,这就迫切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有效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外联动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

协同创新原指同一组织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耦合协作,共同促进目标的实现。随着组织与外部关系的进一步密切和合作的进一步扩大,组织内外要素的协同发展成为趋势。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内外部协同创新主要包括优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成果等方面的共享共赢,主要形式是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就是要重视政、校、企、社的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理论具体体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高校人才培养方面,表现为协同育人。协同创新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呈现如下特点。一是目标一致性。协同创新就是要使组织内外诸要素合理配置,并有效发挥功能,形成合力,实现资源共享和功能互补,产生协同效应,从而实现创新目标。二是主体互动性,即协同创新主体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关系,各要素构成一个动态运行系统,根据目标实现的需要,灵活整合人力资源,形成人力优势。三是资源共享性,指协同创新系统内各类资源能够畅通流动,共享共用。四是效果延展性,即协同创新成果应用的广延性,充分体现了创新的持续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3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外联动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对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内外联动协同的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内外联动协同创新机制需要从内部、外部两个机制系统考虑。

3.1 内部联动协同创新机制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部协同创新是指学校内部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不同要素与不同部门的共同协作、相互补充,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行动最优同步。

3.1.1 课内与课外协同创新。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间未能形成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选修课、讲座与报告、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之间逻辑关系不清,内容重复,课堂教学与赛事活动、实习实训、学生社团活动之间没有关联,各自实施,没有形成统一规划与管理。为了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内与课外协同创新机制,首先要形成统一组织,学校可以成立主管创新创业教育的机构,整体规划管理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协调各方资源;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信息交流平台,整合分散的资源,实现信息互通;建立各部门联动协同常态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创新创业教育难点重点问题;加强课堂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训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打通课内外壁垒,实现课内外资源共享。

3.1.2 跨学科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跨学科、专业交叉培养机制[2],但是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系部建立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各系部或者二级学院在人才培养中往往基于自身的学科专业特点以及自身的资源禀赋进行,部门本位主义比较严重,学科专业界限分明。要想实现跨学科专业的交叉培养,一是要适应新时代学科发展融合趋势,设置跨学科专业,直接推动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二是打破现有专业壁垒。在通识教育阶段实现大类培养,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利。三是加大公共选修课的比例,通过充足的多样的选修课,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求。四是鼓励学生辅修其他专业,攻读第二学位等。五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创新创业试点班,进行系统性专门培养。

3.1.3 教学与科研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科学研究工作以应用性问题研究为重点,课程教学也特别重视现实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教学与科研本应目标一致,相得益彰。然而,目前尚存在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加强教学与科研协同创新育人机制的建立。一是要建立双向参与机制。教师项目要求有学生的参与,学生项目要求有教师的实际指导。二是设立师生创新创业专题研究项目,鼓励师生主动申报积极参与。三是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有充足的条件完成创新项目。四是制定教学科研协同育人激励制度,对于将科研成果有效运用到教学中的教师给予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奖励,树立榜样,营造氛围。

3.1.4 校内多部门联动协同创新。目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創新创业教育资源各部门拥有、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的现象。教育教学部门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团委学生处负责相关赛事活动,就业指导部门负责讲座报告、咨询服务,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师资建设等,按职责进行部门划分本身没有不妥,关键问题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力、责任不清、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为了促进校内多部门联动协同创新,一是要组建一个能够协调各方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组织,如不少学校成立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规划与重大事务的决策。小组由涉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部门组成,从组织上保障了一致行动。二是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利用的管理办法,对于具体范围、使用流程、管理权限、责任确定等进行具体的规定,从制度上保障资源共享。三是建设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平台,实现即时信息交流。

3.2 外部联动协同创新机制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外部联动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就是要有效发挥政府、兄弟学校、企业、其他社会组织等外部协同主体的作用,实现不同主体间的充分合作以及教育资源的有效聚合。

3.2.1 人才培养互动参与机制。实现校内外协同创新主体的良性互动,首先需要建立良性的长期人才培养互动参与机制。应用型本科院校需主动邀请外部主体参与专业设置论证、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紧密对接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对接行业企业发展前沿需求,从人才培养的前端(即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标准、方式等方案的制订)开始,引入外部主体的深度参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邀请外部主体代表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学生实习实训导师、赛事活动指导师等,引入外部主体深度参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培养质量评价方面,既要重视外部主体尤其是人才使用主体如企业的评价,更要探索人才培养质量的校内外联动评价机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进第三方评价。

3.2.2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政府、其他高校、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拥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应用型本科院校首先要有借力发展的观念,根据不同外部协同主体的特殊性及实际需求,建立不同类型的资源共建共享制度。根据不同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探索互利互惠和优势互补的动力机制。本着互利共赢、责权利明确的原则,对双方或多方的合作模式、权利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形成有效的合同制度。

3.2.3 优质师资队伍协同建设机制。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瓶颈就是缺乏具有实战经验的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这需要切实可行的人才激励政策的保障。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积极建设创新创业导师库,从优秀校企合作企业、社会机构、优秀毕业生、投资机构等组织引进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用人留人制度,明确创新创业导师引进、使用、考核的具体办法,重视校外创新创业导师资源的有效发挥以及对校内师资队伍的培养,既重视“外引”,又重视“内培”,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处理好“内培”与“外引”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丁波,郗婷婷.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体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9-41.

[2] 张兄武.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机制的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4):30-37.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