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九胜
摘要:人类已进入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已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决定着整个民族的兴衰。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在这严峻的挑战面前,教育工作者应做理性的思考,并在自身的实践中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5-0232-01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层面,而农村小学教育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实现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必然有助于实现我国传统教育走向信息化、现代化。
1.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1.1 认识不到位,影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广大农村教师更是普遍认为,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不管教育怎么发展变化,有没有实现信息化,只要教好语文、数学就行了。而几乎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都肩负打字、计算机教室管理、校园网维护等职责,纯属“打杂匠”,使得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热情大减。
1.2 设备落后,资金不足。从办学单位角度来看,纵使办学单位已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但也拿不出钱来投资,农村小学资金不足,没有能力满足教学需求。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农村学生自己拥有计算机也仅限于极少数人,而计算机又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基本的设施。没有足够的计算机,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1.3 教师队伍信息素养低下。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偏多,青年教师偏少,加上农村小学设备落后、实践机会少等原因,阻碍了农村教师整体信息素养的提高。很多教师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旧教学模式上。这是农村小学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面临的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
1.4 资源利用低效,使用流于形式。一方面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不具备维护、管理、升级设备等方面的能力,一段时间后设备损坏或功能降低,使本来就紧张的设备又更紧张了;另一方面,学校在课程及时间安排上限制学生使用这些设备;再一方面,学校也没有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对教师进行提升信息技术教育素质方面的培训。由于存在以上原因,这些设备除了上课以外的大部分时间就被闲置起来,没有充分发挥有效作用。
1.5 课程设置不合理,给信息化发展带来极大困难。从学校方面来看,虽然现在实施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在对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进行评价时,主观上看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信息技术课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学生方面来看,即使想学,也会因担心影响必修课程的成绩,而不得不放弃。
2.改善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策略分析
2.1 大力筹集资金,加强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对于小学教育信息化来说,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其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保障,不过现实情况是,在我国大部分农村,由于小学经济基础薄弱,很多时候一定要依靠政府、教育机构、社会捐助等进行资金的筹集,从而逐步改善我国小学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使我国信息教育可以顺利地进行。
2.2 加强建设师资队伍,从而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对于我国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来说,要做到更快更好地推进,就一定需要高素质、多数量的适应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优秀师资团队。与此同时,教育界还有采取适当的鼓励政策,将一些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计算机人才吸取到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来,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使得其能安心地投入到农村小学信息化教育教学当中。除此之外,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及能力的提升,要更好地与政策、实际情况进行结合。
2.3 加强科研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与其他各类学科教育教学的结合。在信息化教育的引导下,所谓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将信息技术教学看成是我国学科教学中难以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对教师来说,在进行学科教学时,要尝试着将信息化教学理念融合进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进一步启发小学生自助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4 加强教育资源建设,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对于每一个农村小学来说,政府要及时提供充足的各类信息资源,从而鼓励学习开展其各自校园网工程的建设,包括增加多媒体信息设备,从而为多媒体教学的开设做好准备,在教学资源上,要做到定期更换,并且要做到保证资源的新颖度与有效率。与此同时,还要利用好不同小学的教育信息资源库,以便于學校之间的资源可以做到共享与合作,使我国乡村小学的信息化教育更具备特色。
2.5 加强我国农村小学网络道德教育工作。针对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教师要切实做好培养学生道德判断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明白网络空间里的是非真善。并且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提升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及人生观的教育,教会学生主动积极地去面对一些真实的、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有利信息。
3.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应当以建构社会的需要与可能及人的需求与可能的契合为出发点与归宿,坚持缩小城乡差距,坚持扫平“信息鸿沟”,致力于缩小城乡信息资源差距和网络建设差距,立足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创新,进而从根本上实现农村人口素质全面、快速、持续发展提高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玉娜.农村小学教育环境的改善[J].教育现代化,2017,(33):327-328.
[2] 杨涿淋.教育信息化视角下农村小学教学软硬环境的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