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海燕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哲学观,引领和帮助学生形成立体、健康、与时俱进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新时期的政治教学改革过程中,政治生活学科的设置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理解基础政治理论、规律,更是实现德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做好课堂导入,将之趣味化、简练化、形象化,才能有效推进人才培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中政治;政治生活;课堂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5-0031-01
引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作为开门见山的一环,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1]。囿于高中政治科目本身理论性强、较为抽象的特质,这一点在着重围绕公民政治生活的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明显,出彩的课堂导入可以帮助改善课堂氛围,可以最大限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在提升学生政治觉悟和素养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将从四种方式去探究此科目课堂导入相关。
1.巧设情境导入
高中《政治生活》的课程内容和和概念是人们在长期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对政治参与主体、目标、性质等特质进行高度凝练概括的得出的科学理论,虽然其源于生活,但是对与处在象牙塔高中生来说具象性不足,他们如何深入理解相关的略显枯燥的理论概念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此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设定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他们强烈的兴趣。比如,在讲授《政治生活:自觉参与》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中学生到底有没有参与政治生活,比如班上选班长、选课代表通常结果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不是在真正整的政治生活中也有所体现;假设发现市内体育场等人员众多的场所垃圾桶摆放不足,该如何以主人翁的姿态向相关部门加以反馈,在特定生活情境的设定下,学生的讨论热情会大大提高,通过相互间的补充发言他们了解到可以通过电话、邮件、官网留言等方式给政府主管部门提建议等参与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再引出这些行为就是作为国家公民一份子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对政府监督权的体现。更多设计一些具体、生动的有画面感的参与情境,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其公民意识也有所增强。
2.紧抓热点导入
所谓热点包括实证和社会热点,当今高中生接触信息的渠道、手段各种各样,比如头条、影视剧、微博、微信等等,如此多碎片化的信息对学生的眼界、价值观塑造都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政治学科本身拥有独特的时政性,根据这个特性其教师在教材内容讲述落实中可以导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这些具有高度新鲜感、时效性的讯息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试思考。例如在讲述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世界在多极化中曲折发展,教师可以列出近期大热的川金会作为引导点,引导学生通过对亚洲安全峰会参与者行为的分析引导其思考为什么选择新加坡作为会面地点,了解当今国际社会的政治参与主体通过各种政治周旋、博弈以及宣传行为。这个过程有助于引导高中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放眼世界风云,紧扣时代脉搏,开阔眼界。
3.跨学科引用导入
生活都是普遍联系的,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也不例外。高中各种学科的内容其实与高中政治有着密切关联。比如高中历史的必《政治文明历程》其实本身与《政治生活》有着一目了然的对应关系,在讲述我国现阶段政治制度、国家性质的同时,不可能完全割裂时代去进行探究分析,通过时间纵向对比我国古代政治文明,通过区间对比国外政治发展进程,这些导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领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了解我国作为人民民主專政国家在政治生活的决策机制的有效性。《政治生活》作为培养学生公民素养的启蒙科,跨学科的导入引用,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学习的策略,这些知识的勾连形成一张严谨的知识网络,彼此渗透交叉,通过知识间的横纵向迁移分析,方便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考,丰富完善学生从各个层面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与国家教育改革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也是不谋而合的。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内容恰到好处地讲解引用,将大大增强《政治生活》这门课的趣味性,有效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人格魅力,方便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提升政治教学课堂的整体效率。
4.结束语
总体而言,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在合适有效的引导下进入《政治生活》的课程教学,可以大幅降低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盲目性。情境导入、时事热点导入、跨学科导入几种方法具有一定新颖性、趣味性,如果能够得到相当程度的贯彻落实,可以大幅度地强化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当然,这只是政治生活课堂导入方法的部分探究,如何利用课堂导入改进较为枯燥的《政治生活》授课效果,需要更多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
参考文献:
[1] 程卫.浅探高中政治课堂导入设计艺术[J].中学教学参考,2016(19):74-75.
[2] 阿达来提·麦麦提.高中政治课堂的新课导入艺术[J].俪人:教师,2016(3):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