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淘取习作之米

2018-10-25 11:35芦君秋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体验写作生活

芦君秋

摘 要:本文首先揭示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虚情假意,千篇一律。提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开发生活中的作文资源,让习作表达个性,表现真我,从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笔者主要从“体验生活,丰富写作素材;因势利导,表达真实情感;评价激励,满足成功体验”这三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习作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生活 体验 写作

人是情感动物,所以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和需求,想要把自己沉积在心中的对生活的观察、认识以及感悟表达出来。如此,便有了作文。然而遗憾的是,对于作文学生却是无比抗拒的——说假话,写假事,虚情假意;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和特点。追根究底是因为学生缺少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自然,作文也就无法表达真情实感。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就特别强调:“习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还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这不仅是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更是反映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真切地感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一些作文素材,才能为学生表达个性,表现真我,积淀厚实的基础。

一、体验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一个作家没有生活的体验,写不出好的作品;一个演员没有生活的体验,演不出好戏,一個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自然也写不出好的作文。因此,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让学生广泛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奇异的自然景物、沸腾的社会生活、温馨的家庭生活、多彩的校园生活……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

1.观察自然的奇异

自然之景,或绮丽,或壮美,或奇异,不管怎样它极大程度地丰富了我们的审美感受,也陶冶了我们的审美情操。所以,带领学生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发现自然之美,体验自然之神奇,定能抒发孩子们爱美的激情。

比如,有一年冬天罕见地下了一场雪。下课后,孩子们纷纷跑到走廊上,欣赏那悄然而至的雪花。“再下大点,就可以打雪仗了。”“中午,我们去堆雪人,掷雪球吧!”……几个男生几乎按捺不住,直向操场奔去。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何不抓住这一契机,指导学生写作?课上,我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感官,引领他们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并鼓励他们融入自己的感受,展开大胆的联想和想象。有的说:“雪后的世界如此澄澈、透明、美丽。”有的说:“雪后的校园让我感觉像似一个童话世界……”有的说:“雪花仿佛是个精灵,奏着欢快的乐曲。”我趁机说:“愿意用你手中的笔留下这美好的雪景吗?因为身临其境,又切实感受

2.撷取社会的点滴

社会生活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写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有效利用的话,那么它便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可以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因此,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社会中学习,才能让学生真切地认识社会,从而使课本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

3.体验劳动的乐趣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也创造了美。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来,也是孩子体验生活的途径之一。如,把学生带到农村去,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常用的小农具,尝试选择个别农具进行实践操作。在老农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始学习种菜,面对这些几乎天天在饭桌上能遇见却又显得那么陌生的“菜”,孩子们拿在手上看了又看。这一次,他们不仅认识了农具,学会了种菜,而且还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再如在教师节, 孩子们带上抹布,提着水桶,擦洗老师的电动车,而后迅速“撤退”,孩子们称之为“闪电行动”。事后,孩子们从尊师重教等角度记下了这次有意义的活动。

4.感受家庭的温馨

“家”,一个多么温暖,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爱的代名词。一个孩子如果在温馨的家庭里成长,我想,他一定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更是真实的。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学生习作不竭的源泉。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家庭生活分为几个清晰的板快,便于学生有意识的观察并记录:①个性(即家庭成员的不同性格、特点);②沟通(成员之间因交往而引发的趣事、烦恼事、开心事等);③家务劳动(包括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

5.关注校园的精彩

对于小学生来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这里有他们最熟悉的老师和同学,也有他们了如指掌的校园环境,更有精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但是,如果老师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真切的体验,学生固然难以用语言表达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之情,也难以做到言之有物。所以,我们不妨偶尔带学生去校园走一走、看一看、闻一闻,用心灵去聆听,用感官去记录:学校美景(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人物素描(老师和同学的个性、特点);人际交往(与老师、同学交往过程)。

二、因势利导,表达真实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一个人只有在情绪高涨,而且想把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的氛围下,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词语和思想。”所以,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有一颗敏锐的心,一旦当学生获得生动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时,就要及时把握情感火候,因势利导,让写作水到渠成。

1.营造乐写氛围

新课程改革对作文提出了新的要求:“允许学生不按照要求的内容或限定的范围来写。提供的内容或许已经很宽泛,但学生有可能有自己更想写的内容。”因此,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必受条条框框的约束。但是,自由作文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自然也少不了老师的指导,不过要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方面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让思维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

2.捕捉精彩瞬间

众所周知,课堂是个动态资源的生成场,成功预设的课堂也许会显得更有秩序,但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却更为灵动。课堂上即兴生成的信息,甚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错误,都有可能成为一种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成为非常有价值的“真实素材”,抓住这些资源,有效利用,往往给会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例如有一节课,我和往常一样拿着书本走向教室,刚到教室门口,却发现班里并不像平时那样在背诵古诗词,而是围在窗户边追逐一只蝴蝶,终于有位女生抓住了它。那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大家都很想把它做成标本,但又不忍心把它弄死,最后只好打开窗户,把它放回了大自然。看到此情此景,我随机改变了教学计划,把阅读课改成了作文课,题目就是《蝴蝶飞进教室来》,让孩子们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思写下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一个个兴致勃勃,一节课下来一篇篇佳作纷纷诞生。没想到这一“节外的小枝”竟也能开出绚丽的花朵。

3.抓住最真感受

每个人都有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当然学生也一样,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并体悟内心最真的感受,让学生从说到写,真情流露,这应该就是写作最好、最真实的材料。有一次学校组织去春游,我便鼓励學生带上手机或相机,去捕捉令自己深受感动的瞬间……第二天的作文课上,我对学生说:“春游时,大家一定用相机记录了不少精彩的瞬间吧?先仔细筛选一下,定格你最喜欢的一个镜头,再用语言将这一精彩瞬间描述出来。!”一句话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各个心情愉悦,思维灵活,表达流畅……兴致勃勃地展示了自己看到的最动人的一幕,展现出了一幅幅精彩的生活特写。

三、评价激励,满足成功体验

有研究表明,促使人们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便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那份喜悦。”如果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那么作文必然也会变成乐趣。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地为每个学生创设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才能有效地树立起孩子们写作的信心,而习作评价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手段。

1.多元评价,激发写作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习作评价鼓励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可以根据需要,或口头评价,或写评语,或用等级评价,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综合评价。”可见,改变传统作文评价教师独揽大权的现象是新课程作文评价改革的又一要务。实践证明,作文教学的多元评价,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热情。

(1)自我评价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他都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对学习的促进功能就越大。因此,教师应尝试让学生自我评价。如学生完成习作之后,指导他们再读自己的作文,肯定自己的优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并找出不足的地方重新加以修改。也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写在文章边上,然后为自己评分。自评自改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来,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2)学生互评

习作作为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决定了它的多向交往与互动性。所以同伴之间的互评,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评价者是写作者的同龄人,有相同的心理发展和认识水平,在大致相同的生活背景和阅历,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往往与成年人具有较大的区别,他们对文章的评价比成年人更加接近对方的感受,容易引起共鸣,更易于被对方所接受。因而,他们的评价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学间的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互读作文, 口头提出意见:可以小组合作, 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感受; 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范文赏读的形式提出各人的意见;可以口头交流,也可以像老师一样在文章上写批注,写自己的看法与感受。在评价中互相学习,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和判断的能力。

(3)家长参评

现代教育不单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与家庭的责任。家长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和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和付出不断增加,他们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因而,家长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次习作后都可以让学生读给家长听,请家长给予评价。还可以请一些擅长写作的家长走进课堂,请他们对孩子的习作进行点评。

评价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或倾心交流, 或写评语、或评等级,或提出修改意见等。 毕竟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长, 对孩子的生活经历、生活习惯相对来说比较了解,也有充裕的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所以他们的评价不仅及时,而且是有对象单一性的特点,效果显而易见。

(4)教师总评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学生无疑是主体,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评价自然不可或缺。教师的点评对学生的写作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 因此,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习作情况,以激励为主,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在评价中渗透写作方法的引导,使学生能乐于接受,潜移默化地习得习作的方法。

2.赏识激励,体验成功乐趣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被认可、被赏识,而小学生的这种情感需求应该更为强烈。那么,作为教师就有责任有义务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乐趣。实践证明,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作文平台,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相互学习,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产生乐写、爱写的情绪,如此才能“乐于表达”,才能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习作水平。

(1)班级里推介。开辟班级作文园地(妙笔生花),学生愿意写就写,乐意贴就贴,想评就评,让班级的习作园地真正成为广大学生真情流露、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舞台。

(2)利用校园网发布。各所学校都有校园网,家家户户也都有电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满意的作文,以电子文稿的形式上传到校园网站上。我想,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文发布在校园网上,他的成就感定会油然而生,习作的兴趣自然也会更浓厚。

(3)编辑班级文集。在班级里挑选学生的一些优秀习作,进行分类,然后收集成册,再请擅长画画的同学进行美工设计,编制成精美的文集在班上传阅。使学生从小爱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4)推荐到刊物发表。对于一些优秀习作,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去投稿,《七彩校园》、《小学生时代》、《少年文艺》都是不错的选择。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习作变成了铅字,一定会欣喜若狂,自然也就更有兴趣写作。如此,作文对孩子们来说也就不再是件苦差事,习作行为也将“乐此不疲”。

(5)创建作文成长袋。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发只成长袋,由学生自行设计封面,并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再把自己曾经发表过的或者自认为比较满意的习作放进成长袋中,感受那份收获的喜悦,品尝那份成功的乐趣。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孩子们在生活的这座“百花园”中尽情地畅游,采得朵朵生活之花,又何愁酿不出作文之蜜来呢?因此,我坚信只要胸中充满情意,文思就定能汩汩如泉水,笔下便也能洋洋洒洒……

猜你喜欢
体验写作生活
生活感悟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