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红
摘 要:核心素养一词的研究已经成为了教育界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也就成为了一线历史教师研究的主要课题。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历史学科素养的研究工作,要通过恰当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来逐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同时,也为学生基本学科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就从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的四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开展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历史核心素养进行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和解释;历史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1-009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1.057
什么是核心素养?近年来,一线老师一直在讨论这个话题,经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以及与同行的交流,我们普遍认为核心素养其实就是三维教学目标的综合表现,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说,在历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历史课程三维目标的综合体现,是历史课程价值得以最大化实现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保障。所以,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大背景下,教师要通过多种活动的组织以及恰当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的学习能力,进而,为学生的健全发展,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出贡献。因此,本文就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进行论述,以期能够逐步提升学生基本的历史学科素养。
一、时空观念
所谓的历史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和基本分析的意识和观念,也是按照时间和空间要素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方式等等。而且,这种时空关键的形成也有助于学生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借助思维导图、时间轴等工具来将不同时间、空间所出现的人物、事件以及现象进行联系,进而,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历史时空观念。
例如:以“时间轴”的应用为例,时间轴的绘制是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方法,这一方法不仅能够将古今中外出现的人物、时间联系在一起,也能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起实践和空间感,尤其是中外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里发生的事件的整理与联系是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在初中历史复习环节,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动手进行时间轴的制作,以为学生建立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做出贡献。如:1919年五四运动和巴黎和会同一时间发生;1921-1922年中共成立、华盛顿会议召开、苏联成立;1929-1933年出现经济危机,九一八事变、希特勒上台,罗斯福新政……组织学生以时间轴的形式将这些知识整理在数轴上,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历史时空观念,也能将这不同空间的事件、人物联系起来,这对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对学生基本历史素养的形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史料實证
众所周知,史料是用来辅助学生理解相关历史知识的有效方式,也是历史课堂有效性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且,史料资料的多形式展示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质量,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史料实证的作用,要通过选择恰当的史料来引导学生在分析与思考中真正理解历史知识,进而,使学生养成用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事件的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中日甲午战争”这一部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明白“落后就要挨打”,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更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这节课的教学时,我选择了史料实证辅助教学的方式,在授课时,我先借助闻一多先生的一些诗句来引导学生分析,将学生带入到当时的环境中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知识所传递的内容。之后,我又借助多媒体将一些有关“旅顺大屠杀”的档案资料和视频资料展示给了学生,目的就是让学生比较直观地去分析当时的情况,也能让学生对所学的历史事件有全面的认识。可见,在课堂教学中以多种形式来补充史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也能让学生在资料分析与思考中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提高基本的历史素养,进而,也为学生综合水平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历史理解和解释
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是历史核心素养包含的两个不同方面,之所以将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论述是因为历史解释是建立在历史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理解之后,才能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反之,谈历史解释就是空谈,没有实际价值。所以,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大背景下,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自主分析与评价的舞台,使学生有机会将自己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看法说出,进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历史素养。
例如:在教学《贞观之治》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李世民”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我先组织学生观看了“贞观之治”的相关视频,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直观的视频展示中对“李世民”的形象有个初步的理解,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从“玄武门政变”到“贞观之治”,鼓励学生从各个阶段入手对李世民这一人物进行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评价的是“李世民”这个人,而非“唐太宗”,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评价中逐渐形成历史解释,进而,为学生基本历史素养的形成,为学生的健全发展做出贡献。
四、历史价值观
所谓的是价值观是指让学生从历史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历史价值实现的最终目的。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通过恰当活动的组织来为学生综合历史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出贡献。
例如,在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我同样选择了让学生先观看相关视频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就是要拉近学生与历史事件的距离,之后,我组织学生们进行思考: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为什么我们的红军战士没有放弃?是什么精神让他们坚持下来了?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思考,自主进行探究,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长征精神,更好发扬长征精神。
总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历史课堂主体性,要从多方面入手来真正提升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进而,为学生综合历史素养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晓荔.关于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研究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2).
[2] 王燕飞.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17(2).